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中概股大跌,戳破了大厂人的财富自由梦

2022-03-21 20:04:2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豹变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陈杨园

  来源/豹变(ID:baobiannews)

  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正在经受考验。

  在俄乌战争、疫情起伏、政策变动的综合作用下,中概股度过了极为波动的一周,每一波浪头打过来,对投资者而言都可谓是惊涛骇浪。

  过去,在阿里、腾讯、美团等互联网大厂,股价和市值代表着公司发展强盛的底气与辉煌,也承托着员工财富升级甚至自由的美好愿望。

  腾讯、阿里、美团的市值在最高点时分别达到6万亿、5.4万亿、2.3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三家公司所在的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2021年GDP总量分别为12.4万亿元、7.1万亿元、4万亿元人民币。

  但如今,一切都在重新走入动荡。到3月21日收盘,这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别跌去51.7%、67.6%、68.3%。

  对手握大厂股票的员工来说,投资的复杂无法止步在股市上。“中概股跌去了一个时代”的感叹下,中国互联网还能给从业者带来万众致富的神话吗?多空情绪的拉锯战中,互联网大厂的未来经得起赌吗?大厂,还值得留下吗?

  中概股暂时走出了暴跌阴影,但风暴仍未停歇

  股票大跌后,我的总包也大缩水

  王睿徒劳地随大盘涨跌切换着心情。他手里有价值几十万元人民币的拼多多股票,跌去了近半,但他什么也干不了。

  生活看起来更难了。从毕业起,王睿就做了多年的买房计划,互联网大厂给了他高薪,也让他进入了工资跑不过房价的一线城市,无论是杭州、上海、深圳还是北京,适合王睿工作的互联网大厂聚集地,对年轻人来说,凑齐首付就难于上青天。

  王睿没期待过用股票解决自己的买房问题,这更像是停留在几年前的大厂传说,但他的确曾为这些股票激动过——也许有希望,人生能跑得快一些。工作满两年时,拼多多会向部分优秀员工给出股权激励,王睿自认小兵一枚,拿到的份额并不算多,但股票的到来,还是能让人相信公司和自己的职业前景都有着广阔的升值空间。

  王睿拿到股票前夕,是拼多多“最好的时刻”。2021年2月16日,拼多多股价曾在盘中创下212.6美元/ADS的历史高点,市值高达2606亿美元,随后,拼多多经历了近一年的整体下跌,到2022年3月17日,拼多多股票以39.37美元/ADS收盘,跌去了将近3/4。

  互联网公司面向员工发放的股票往往有行权时间,拼多多股票以发放的时间为准,每年可行权25%,王睿手中的股票站在一年期限的门前,他观望着动荡的大盘为将来的决定做着打算,但看涨还是看跌,属实是个难题。

  2021年年中跳槽时,陈辛去了一家互联网大厂,薪资包中45%是现金,55%是股票,沟通的时候股票和现金的比例可以和HR谈,薪资包里的现金比例往往有上限,最多可以达到50%-55%。

  要求股票比例更高的人,往往是想赌一把公司未来的发展。

  陈辛入职时签的股票价格是两百多美元每股,以当月的平均股价折算薪资,他原本寄希望着用高股票比例来搏一搏提前退休的可能,但如今,只剩了心如止水的“认命”。

  “总包缩水”,让一个略显无奈的疑问钻进一些大厂员工心里:拥有一支互联网大厂股票最好的时间,难道只是在过去?

  因为离职,叶童一不小心成了这波中概股大跌中“逃顶”的幸运儿。他在2019年入职了一家美股上市的科技公司,工资包里期权占了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分四年发放,每年发四分之一。2021年初,他因为个人原因选择了离职,当时正是中概股的高光时刻,拼多多、B站这些明星中概股势如破竹,股价翻了多倍。叶童拿了一年的股权激励,当时市值也在20多万。

  叶童是带着犹豫离开公司的,当时公司的发展前景看起来很可观,股价也比较给力。而按照规定,叶童必须在离职半年内售卖掉所持股票,否则就会被公司收回。叶童至今还记得,减持时公司的股价刚好在10美元/股。当时的他很不舍,在他看来,这些股票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直到这一波大跌,叶童再一次打开了老东家的股票,股价最低时跌到了每股不足2美元,不到他减持价格的五分之一。

  但在这样稀缺的故事里,幸运的呈现方式也让人心惊——对手握中概股的大厂员工来说,早早离开已经变成最好的选择了吗?

  躺平?抄底?

  毫无疑问的是,中概股的投资环境正变得复杂。

  3月10日、11日和14日,中概股连续三个交易日暴跌,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每日下跌均超过10%,中概股三天市值累计蒸发2700多亿美元。

  叶童将大跌后的中概股视作“遍地是黄金”,3月16日中午,他挂单买进了恒生科技指数ETF。

  3月16日下午开盘,新华社消息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会议提到,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在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中国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随后,来自证监会的消息,包括抓紧推动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新规落地,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等,也传递了更多信心。

  政策层面释放稳定的意愿给了市场希望。中概股迎来了一波齐声上涨,这一天,恒生科技指数上演绝地反击,大涨超20%,成为该指数推出以来单日最大涨幅。3月17日,叶童又收获了第二个涨停板。

  叶童是在风波之中仍对中概股保持着信心的那类人,“现在很多中概股,都是白菜价了。就算私有化退市,也有溢价空间。”他相信中概股仍会回暖,这是恐慌情绪造成人们对中概股的低估。

  入职阿里后,秦峰拿到了一些阿里股票,待满四年全部行权后,一直保留了这些股票。他见证了阿里的股价从200多美金跌到100多美金,又涨到了300多美金,再到近期一路下跌。

  这一波大跌之中,秦峰在焦虑之余仍保持了相对乐观。他愿意相信中概股仍有着长期的生命力。他更认可投资看向的是更远的长期前景,在他的分析逻辑中,中概股看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只要中国经济发展好,消费好,电商好,阿里的股票就仍有长期持有的价值。

  陈辛很难再对中概股保持激情。尽管经历了一波集体上扬,但他手中的股票比起当初入职的价格“已经缩水了一半”,短暂的上涨很难刺激到他,他只觉得“长期来看,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脉脉等社交平台上,中概股该“躺平”还是“割肉”成了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对沉没成本感到心惊干脆躺平持有,有人觉得卖出止损是最后的“自我救赎”,也有人上一秒因为跌到谷底想要清仓,下一秒又因为跌到谷底想要加仓。

  多空情绪交织之下,没有人对中概股的未来能有清晰的预见。

  与中概股同行需要更多耐心

  对互联网重新估值的不只是二级市场,身处一线的员工们,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也在动荡之中重新思考。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与中概股同行或许需要比之前更多的耐心。

  在秦峰看来,这个时间线可能要从过去的两年、三年拉长到五年,甚至更多。“如果不着急用钱,不如看向五年、八年、十年,时间可能会给人们更好的回报。”

  近年来不管是一级市场的融资、估值趋于冷静,还是二级市场股价的大幅回调,亦或是新上市企业的破发,都让身处其中的互联网人更清晰地认识到,那些过往互联网员工们手拿期权、股票一夜暴富的故事,正在远去。

  对期权、股票的盲目信仰正在退去,互联网人被迫清醒。

  股票、期权意味着员工要和公司高度捆绑,共同承担企业经营、市场及政策的风险,而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对风险的担忧已远盖过对收益的乐观,而收益也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期已过去,许多互联网公司面临着流量见底的重压,在反垄断、信息审查等多重监管压力下,业务高速增长的时代渐行渐远,叠加着各类裁员、收缩的消息,未来的想象空间也在日渐压缩。

  这或许是比股市动荡更让互联网人感到棘手的问题。过去近20年汇聚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人才们开始对互联网的未来产生疑问。

  尽管大多互联网大厂对高管、部分员工对应的薪资包都有着股票或期权比例下限的规定,但越来越多员工开始寻求与互联网公司的未来尽可能少一些绑定。“中概股这么跌?大家年薪损失多少?”成为社交平台热议的话题,薪资包与股票强绑定的互联网员工,感受到的冲击比投资要强烈得多。

  比起越来越不稳定的上市期权变现,股票带动“退休”的捷径,大环境的不确定让“现金为王”成为了更多互联网员工的信仰,人们更关心到手的工资、即时的福利以及一个岗位、一个公司抗风险的能力。

  事实上,在一茬茬的裁员浪潮中,更多普通大厂员工迫切于为现实奔忙,在降本增效的行业转向中不成为公司瘦身的一部分。

  “中国互联网的时代过去了吗?”这仍是要在许多人心中长期拉锯的一个问题,但人们想必将越来越多地站在分水岭的两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