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倒计时1天!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云上冬奥”?

2022-02-03 08: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吴晓波频道   
冬奥项目之一:自由式滑雪冬奥项目之一:自由式滑雪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吴晓波

  来源:吴晓波频道(ID:wuxiaobopd)

  百年奥运史是人类突破极限的历史,也是科技创新的应用史。

  1906年,费森登在国家电器公司的无线电塔广播了圣经的故事,远在太平洋一艘商船通过收音机接到了信号,这意味着世界无线广播的诞生,人类从此迈入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于是在1924年的巴黎,无线广播首次进入奥运会。

  一年后,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发明了跨时代的传播工具——电视机,于是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中,人们首次实现了电视实况转播。到了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人们又首次通过发射通讯卫星,向全世界实况直播奥运赛事。

1924年巴黎奥运会提出格言“更高、更快、更强”1924年巴黎奥运会提出格言“更高、更快、更强”

  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迭代,奥运会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体育赛事。

  到了1990年代中期,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1996年被人们定义为“互联网元年”,那一年,互联网开始商用,而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也是在1996年开通的。同样在那一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第一个奥运会网站上线了。

  到了2021年7月,日本再次举办了东京奥运会。相比1964年更进一步的是,这届奥运会第一次使用了云转播技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阿里云承担了东京奥运会云转播的主要技术平台的搭建工作,被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为“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而在明天开幕的北京冬奥会,人类将达到奥运会历史上又一个新的技术里程碑——实现核心系统的全面“上云”。

  换言之,今年的冬奥会是一场“云上奥运”。

  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组织工作,它涉及至少六个方面的利益相关方:各国的运动员、赛事工作人员、志愿者队伍、新闻媒体团,以及电视转播商和赞助商等等。

  为了赛事和合作的顺利进行,主办方起码需要30多个大型工作系统。这一次的核心系统全面“上云”,就是借助5G信号的全面覆盖,把30多个信息系统全部搬到云上,包括了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抵离、医疗、食宿、交通,它将大大提高协作办公和运行效率,同时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

  例如,某场馆举办一场比赛,要做直播工作,在云系统上线之前,工作人员 vvf需要把转播车和一堆设备搬到现场,然后搭建网络专线和进行复杂的布线。全面“上云”后,意味着这些沉重的设备都在云端了。

  此时负责直播的工作人员,只需携带一只约900克重的“5G背包”,就能够顺利完成所有至少画面质量达到4K的直播和转播工作。他们通过前端设备采集到赛事的视频信号,然后实时上传到云端。世界各地的制作人员不必再亲临现场,在云端就能剪辑、转播和二次创作。

  全面“上云”,对奥组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当30多个操作系统全面构建完,它将形成一份宝贵的数据资产。再过两年,到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举办之际,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云技术就可以全面赋能巴黎奥运会。

  可以说,这是中国IT工作者对全球奥运事业的一大贡献。

  当“云上奥运”的系统建成后,围绕着赛事,我们还可以借助云技术进行不少应用性的微型创新,而这些实验性创新最终会沉淀为一个个科技产品和新的市场应用。

  比如,奥运会现场会有很多志愿者装扮的卡通人偶,以引导观众和制造欢乐气氛。由于人偶服过于厚重,志愿者在工作时无法使用手机,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身边需要有另一个志愿者做引导。

  奥组委的技术人员就开发了一双“泡沫手套”。他们在卡通人偶的手掌上装备一些传感器和通讯硬件,这双手套就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工具,志愿者借助它可以和后台联系,方便定位和指挥。这双为奥运会专门开发的“泡沫手套”就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科技产品,未来可以运用游乐园、大型商场等场景中。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孪生技术、全息虚拟影像技术也都运用到了今年的奥运赛事直播和转播中。

  比如,在冬奥会的筹备中,技术人员运用了数字孪生技术,重新开发所有的体育场馆。数字孪生简单来说就是在计算机虚拟数字空间中重塑物理世界的真实运行状态。

国家速滑馆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国家速滑馆数字孪生操作系统

  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可能会被用于演唱会、艺术展览等等。而经过这次数字孪生技术的改造,以后重新布置场馆,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虚拟空间里建模和操作,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场馆使用率。

  这一次冬奥会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国家的记者无法来到北京,所以冬奥组委会的技术部门开发了一个虚拟采访空间,运动员走进一个封闭的“全息舱”,就能实时和远程的采访记者交谈,基本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还有一项技术叫做“子弹时间”。该技术的灵感来源是电影《黑客帝国》中的一幕场景:一颗子弹飞过来,观众可以从360度观看子弹飞行轨迹和主角闪避动态。那么“子弹时间”运用到比赛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

《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黑客帝国》中的“子弹时间”

  可以想象,当C罗踢出了一粒“世界波”,在足球即将入网的一刹那,设备会先捕捉各个视角,然后将几十路高清画面实时传输,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毫秒级合成和建模,在屏幕前的你就可以用上帝视角从360度来观赏这个瞬间和C罗的慢动作,这大大增强观赏的体验性。据悉,冬奥会的云顶滑雪场坡面障碍技巧、冰壶等项目上将首次出现“子弹时间”的特效技术。

  所以在明天的冬奥会上,我们在线上观看运动赛事,将获得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这些美好体验,也将出现在日后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中。

  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技术变革是最不可逆的。科技在改变体育本身,也改变着人和体育的关系。

  我想,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当我们想起百年奥运的科技创新史,仍然会提及1924年巴黎奥运会的无线广播,会提及1964年东京奥运会的卫星转播,会提及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网站上线,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全面“上云”,肯定是一个绕不开的叙述点。

  这是一场我们中国人举办的奥运会,也是一场为全世界准备的科技盛典。感谢所有科技工作者,也祝福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