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雷科技数码3C组
来源:雷科技(ID:leitech)
在圣诞节临近之际,苹果却突然遭遇了一场不期而至的“噩梦”。
根据外媒日经亚洲(NIKKEI Asia)报道,由于多方面因素带来的影响,苹果的iPhone和iPad组装生产线在10月份遭遇了长达数日的停产,这是过去十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紧急事态。受此影响,苹果在今年10月的iPhone 13产量较其目标差了大约20%,苹果被迫将iPhone 13总产量目标从9500万部下调至8300万-8500万部。
“苹果的iPhone和iPad居然停产了?怎么可能。”从社交媒体上的反应来看,很多网友都不相信这则消息的真实性。尽管大家平时苹果很积极,“苹果倒闭”也是网络上的日常操作,但是正规媒体爆料出这样的消息肯定还是会让人感到浑身一震。不过,只要仔细查阅过外网的原报道,你就会发现苹果停产不仅是事实,更是一件诸多外部因素在蝴蝶效应推动下必然发生的事实。
苹果遭遇停产危机?
比起iPhone 12系列,消费者可能真的更加青睐iPhone 13系列,至少中国消费者是这样看的。
根据京东自营数据显示,迄今为止,iPhone 13 mini有5万条评价,iPhone 13有50万条评价,iPhone 13 Pro有20万条评价,iPhone 13 Pro Max有20万条评价。作为对比,定价上完全一致的前代产品iPhone 12系列,需要差不多半年时间才能攒下同等水平的评价数量。
此外,市场调查机构的数据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iPhone 13系列的抢手程度。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2021Q3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得益于iPhone 13系列的热销,苹果今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增长至13%,出货量同比增长48%,作为对比,去年同期苹果市场份额为10.2%。
在新品受到追捧的同时,因为供应链紧张和需求旺盛,iPhone13系列一度创下了苹果从下单到发货的最长等待期。根据小雷同事的调查,在10月初的时候,苹果京东旗舰店里面多款iPhone 13系列产品显示下架状态,而在苹果官网预订新机,则需要等待很长的发货期,其中普通版iPhone 13/13 mini基本需要等待2周左右,而比较抢手的iPhone 13 Pro/Max则需要等待5~6周的时间。
从时间来看,当时应该正是苹果遇到停产危机的时候,因此苹果在10月份遭遇了长达数日的停产这件事情还是比较可信的。
不过,根据小雷调查,目前苹果iPhone 13系列已经基本没有再受到停产所带来的影响。目前除了大存储容量版iPhone 13 Pro Max和iPhone 13 Pro相对缺货,其他的iPhone 13系列不仅在各大电商平台均放开购买,购买即可发货,就连在苹果官网下单也只需要等待1~2周时间,基本全面回归正常购买的状态。
作为对比,和iPhone 13系列同期发布的iPad系列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从苹果京东自营旗舰店来看,新款iPad和新款iPad mini基本处于长期缺货状态。如果用户选择在苹果官网下单的话,那么新款iPad需要等待长达6~7周的时间,而新款iPad mini也需要等待5~6周的时间。
根据外媒发表的报告称,目前苹果已经削减了50%的iPad产能,以便重新分配核心部件和外围芯片优先满足iPhone 13系列的生产需求。当然,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行为苹果也不是第一次做。早在去年iPhone 12发布后,苹果也曾“牺牲”iPad部分产能来成就iPhone 12。
很显然,哪怕是苹果这样的供应链管理大师,也无法逃过芯片短缺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新款iPad系列的产能缩减,导致线上零售渠道一机难求,但是根据小雷调查,目前新款iPad 2021和新款iPad mini在线下的供应相对充足。消费者无需等待苹果官网那漫长的发货时间,直接打电话给线下经销商,基本上都有现货供应,最晚下单后一周内就能收到。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产能不足的确存在,苹果确实也可能因为多种原因经历了一波“停产风波”,但是这些负面因素对于iPhone 13系列并未造成太大影响,消费者现在完全可以轻松购买到自己想要的iPhone 13。至于想要购买iPad 9或是iPad mini 6的消费者,则可以前往线下门店进行购买。
缺的不是核心芯片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苹果可以说是出了名的严格,而苹果CEO库克本人也是公认的供应链管理高手。苹果从挑选代工制造商,到测试出品质量,再到要求代工厂的优待,各个环节都在严加把控,更有传闻说,每次代工制造商出现问题,苹果都会要求他们在12小时内做出根本原因分析和解释。
即便是这样的苹果,在面对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时,这些努力依然显得苍白无力。在第四季度电话会议上,苹果CEO库克证实了“产能不足”这个问题,并表示受供应链影响,苹果损失的收入超过60亿美元。同时,库克也强调,今年10月以来,这个问题正在恢复中。
很多消费者认为,苹果缺货的主要原因是全新发布的A15仿生芯片,不过多位相关人士却向日经亚洲否认了这种说法。他们表示,苹果A15芯片和高通的基带芯片都是由台积电直供,这种大型代工厂会为苹果开通优先供应渠道,产能有所保障,基本不存在供应问题。
那么出问题的地方在哪里呢?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很多过去没有引起关注的小型“外围”组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供应问题,其中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收发器、连接芯片无线充电芯片和摄像头模组等。苹果一家顶级供应商的高管表示:“即使你手头有99%的组件,如果你缺少一两个或三个组件,也不可能开始产品的最终组装。”
在多个零部件中,片式电容器和摄像头模组是此次缺货的焦点。为苹果提供片式电容器的供应商村田制作所,因为日本奥运后激增的新冠患者数量,在今年年中开始停工减产。为iPhone 13系列提供摄像头模组的夏普,则因为今年7月越南的疫情高峰期,导致其位于胡志明市的工厂被迫停工,甚至没有库存支援,而马来西亚的疫情封锁同样影响了许多电子元件和芯片的生产。
除了零部件供应以外,内地限制用电也给苹果iPhone和iPad系列的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按照以往的情况,每年苹果新机开售的数周后,新品产能往往会有一轮比较大的爬坡期,国内的代工厂会用奖金轮班雇佣工人全力生产新推出的苹果iPhone机型,以满足未来长时间内的产品需求。
然而,因为国内电力供应持续紧张,近几个月我国多个省市地区采取了限电措施。根据国内媒体报道,苹果和特斯拉的主要机械零部件供应商乙盛精密工业、苹果的印刷电路板供应商欣兴电子、苹果的声学元件供应商康而富控股等的江苏昆山厂区以及iPhone最大代工厂富士康的部分厂区均受到了限电影响,对iPhone 13系列的产能还是会带来不小的影响。
缺货,比预期更严重
事实上,基本上每个消费者都清楚今年缺货的情况。从顶级智能手机制造商三星、小米、OPPO、vivo,到联想、惠普、戴尔和宏碁等PC制造商,到英伟达、AMD等显卡制造厂商,再到游戏机制造商索尼、微软Xbox和任天堂,就连特斯拉和小鹏、蔚来等电动汽车制造商也面临着严重的零部件紧缺问题。
不过,这次的情况有些许不同。苹果在手机市场鏖战多年,其核心能力在于突出的供应链管理和优秀的研发生产能力。外界普遍认为,如果谁能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话,那理论上应该就是苹果。然而,即使是苹果公司,也依然受到了这场缺货危机的影响,这意味着全球供应链比外界的预期更加脆弱。
那么,苹果的缺货对友商来说是不是一个“冲击高端”的好机会呢?根据小雷的观察,目前的情况可能和大家想象的情况完全不同。事实上,在苹果供货紧缺之时,部分友商反而在面临着“高端商品”积压的压力。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GfK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苹果占比超过50%,三星占比20%,其他国产手机厂商的市占率只在5%左右。中国市场的情况也很类似,在华为衰落、三星淡出的背景下,苹果一家独大,国产高端旗舰的市占率在10%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小雷专门挑选了六位朋友进行采访,其中三位女性是完全不了解配置参数的苹果老用户,另外三位则是对手机配置参数了如指掌的数码发烧友。
汇总一下,对配置参数完全不了解的苹果老用户普遍表示,她们根本不了解什么LTPO高刷屏、A15处理器、CMOS防抖这些配置,也丝毫不关心它们到底有什么用。比起配置,她们更在意的是配色和价格,只要配色足够好看,价格到位,就能够让她们买单。至于安卓旗舰,那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对手机配置参数了如指掌的数码发烧友则普遍表示,尽管今年iPhone 13系列的提升相对有限,但是其他高端手机的体验更是让人觉得一言难尽。他们清楚地了解iPhone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需要一台什么样的手机,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人换用了安卓中端手机,有的人则开始尝试体验更加稳定的iPhone 13系列。
和其他厂商不同的是,面对缺货危机,苹果依然能够凭借自己对供应链的控制去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库克在第四季度电话会议中表示,目前苹果已经和合作伙伴就稳定供应、确定需求量、加快生产和运输的周期达成一致,苹果的恢复产能计划已在加速进行中。
作为对比,其他主流手机厂商的情况在供应上可能更加不容乐观。市场调查机构指出,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之所以还能实现增长,是因为手机厂商提前储备了一定的元器件,目前短缺情况仍在持续,手机厂商仅能获得其订单数量需求的70%-80%的零部件。随着元器件库存消耗殆尽,问题将更加严峻。相比起iPhone 13缺货,小雷其实更担心国内的手机厂商产量受到影响。
问题来了,这种波及全世界的供应链短缺,究竟什么时候才能重回正轨?从各家厂商的表现来看,直到明年下半年之前,各家手机厂商的新品产能和供货应该都很紧张,处理器、显卡供应更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作为消费者,我们只能祈祷市场环境早日恢复正常,实现需求与供应的平衡。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