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李书福造手机进展神速,吉利为什么要展开多元化布局?

2021-09-29 18:09: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BT财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Han

  来源:BT财经(ID:btcjv1)

  

  吉利官宣造手机,项目闪电落地。

  据《武汉晚报》,9月28日,吉利汽车(00175.HK)董事长李书福创办的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宣布,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合作,正式进军手机领域。

  资本市场上,吉利汽车股价从9月以来就进入下跌通道,从月内最高的29.25港元跌至最近的22.30港元,跌幅近25%。

  BT财经发现,与其说是“吉利造手机”,不如说“李书福造手机”。这是因为工商信息显示,上述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由三位自然人(李书福、沈子瑜、苏静)和名为海宁万鑫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机构持股,再向上穿透最高达5层后即可发现,该公司最终全部由自然人持股,与在港上市的实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或相关公司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

  这一点与小米集团(01810.HK)和比亚迪股份(01211.HK)不同。小米造车时上市公司公告“官宣”了这一消息,后来成立的小米汽车有限公司也是Xiaomi H.K. Limited的全资孙公司。比亚迪控股则一直以公告跟进透露比亚迪半导体分拆上市的最新进展。

  吉利造手机不被市场看好

  吉利不仅要做手机,还剑指高端手机。不过据《证券之星》报道,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并不看好。毕竟,传统制造业巨头进军手机但最终铩羽而归已有先例,格力董明珠就是其一。

  另外《财经》,多位手机业内人士也评价认为“对吉利造手机持保留态度”,毕竟当下的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寡头林立,新玩家突围难度很大。

  对于“跨界”这一玩法来说,吉利的经营策略、团队水平、创新和营销能力都将要经受较大的考验。

  不过看好吉利造手机的观点认为,未来汽车和手机都将会是万物互联中重要的核心,吉利在两端双双布局能为日后的增长打开想象空间。正如李书福谈吉利造手机:“手机能让用户尽快享受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应用,实现汽车、手机和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此次吉利手机的生产将采取代工形式,而国内手机代工产业链已经较为完善。据《武汉晚报》,吉利手机项目总部将主要进行手机的研发和营运,生产和制造以代工进行。

  隐忧驱动车企纷纷玩跨界

  前脚小米、苹果(NASDAQ:AAPL)、华为纷纷宣布造车或进军汽车领域,后脚吉利宣布制造手机,两个领域的“互相渗透”牵动市场关注。不少传统车企寻求“跨界”,反映出国产汽车品牌面对的内外增长压力。

  尽管新能源汽车近两年销售量剧增,但汽车市场本身乘用车的销量总体正在逐年走低。

  盘子越来越小,但想来分一杯羹的竞争者却越来越多,除了全球领头羊特斯拉、“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还有上述提到的小米、苹果……传统国产品牌车企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在这样的背景下,惟有迅速打破业务边际,才能生存和发展。

  比如五菱汽车在疫情期间跨界口罩制造一炮而红,一句“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成功出圈。后来五菱宏光MINI EV电动车热卖后,还顺势推出了宏光MINI EV马卡龙雪糕,甚至还有五菱螺蛳粉、五菱粽子,一定程度增强了品牌影响力。

  另一个靠多元化把路走宽的成功样本是比亚迪。汽车本业方面,近年比亚迪凭借“纯电+混动”两条腿走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外更神奇的是,2020年就在其他本土车企业绩遭受挑战时,比亚迪电子(00285.HK)竟然通过口罩业务拉动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比亚迪还一度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制造商,可以说彼时的口罩业务有效帮助公司稳定了业绩。

  另外比亚迪电子还在2020年成为iPad组装和结构件供应商之一,甚至成为富士康等代工巨头的竞争对手,在当时也提振了股价。

  另外在全球芯片荒、尤其是汽车芯片荒的背景下,比亚迪计划分拆半导体公司单独上市,并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但比亚迪多元化的“阶段性”成功,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早早布局密不可分,此时入局手机红海的李书福能否复制这种成功仍难下定论,毕竟目前的市场背景和公司自身的研发水平都有不小差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