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小鹏“回港”,召唤蔚来

2021-07-07 13:21:4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i黑马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正风

  来源/i黑马(ID:iheima)

  小鹏汽车有了“大动作”。

  7月7日,小鹏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股票代码09868,发行价每股165港元,发行8500万股,全球发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137.81亿港元。至此,小鹏汽车成为三年内首个在香港、美国两地上市的中概股,也是港交所的“智能电动车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及其关联公司为小鹏汽车控股股东,持股21.75%;淘宝中国持股11.9%,IDG资本持股4.8%。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及其关联公司持股3.8%,五源资本持股3.2%,纪源资本持股2.8%。

  然而,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定在本月7日上市,从时机上来看并非天时地利人和。

  就在昨日(7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执法司法协作,加强中概股监管。《意见》还称,要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是资本市场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办、国办名义联合印发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专门文件。同一时间,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将全面贯彻“零容忍”理念,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如此高规格文件所释放的信号不言而喻,果不其然,小鹏汽车没有逃过破发的命运。小鹏汽车港股上市首日盘中破发,7日午间收盘价163.6港元/股,较165港元的发行价下跌0.85%,总市值2767.57亿港元。

图说:小鹏汽车7月7日港股股价走势。图说:小鹏汽车7月7日港股股价走势。

  在小鹏汽车港股上市前,何小鹏曾撰文称,“2021年的今天,小鹏汽车能够逐步脱颖而出,在行业竞争中走到了前三的位置”,“截至今年5月底,销量做到中国所有电动汽车品牌的第七名”。

  其实,今年以来有关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造车三兄弟”回港上市的传闻就一直在市场流传,“三兄弟”之间的关系也可谓亦敌亦友,掌门人李斌、何小鹏、理想时常同框大合照,但在角逐市场份额和资本上则互不相让,不过,从目前的消息来看,小鹏应该算是抢占了先机。

  回想去年8月,小鹏汽车以“XPEV”为证券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在美国上市的国内新势力车企,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在美上市还不到一年,小鹏汽车便转战香港股市,如此“神速”的背后,也不禁让人疑问,小鹏汽车到底在着什么急?

  小鹏为何“回港”?缺钱!

  6月23日晚,小鹏汽车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消息称,此次小鹏汽车上市将拟融资20亿美元。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不予置评。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小鹏汽车此举与其面临的盈利难题不无关系,说的再直白点,就两个字:缺钱!

  这一点,从其财报中便可发现端倪,数据显示,2018-2020年,小鹏汽车营收分别为970万元、23.21亿元和58.44亿元,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和27.32亿元;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营收29.51亿元,亏损7.87亿元。

图说:小鹏汽车2021年一季度财报图说:小鹏汽车2021年一季度财报

  事实上,包括蔚来、理想在内,目前国内三大头部造车新势力,还没有一家实现盈利,而盈利难题的背后,则是高投入的研发费用、营销推广和广告费用。

  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72.2%,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为18.13%,高于蔚来汽车的8.61%和理想汽车的14.41%。

  另一方面,积极的扩张战略也在倒逼小鹏汽车拓宽融资渠道,其招股书显示,本次小鹏汽车募资的用途主要为拓展公司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包括引入新车型、提升公司硬件能力、其他技术投资等。

  例如,今年底,小鹏汽车将在G3和P7两款原有车型的基础上新增一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P5,同时,小鹏汽车计划将总销售网点数提高至300家以上,覆盖超过110座城市,毫无疑问,这股“野蛮扩张”的背后,必然是不断燃烧的资金。

  此外,在传统汽车制造商竞争日益激烈,半导体短缺,以及投资者对持有风险更高的资产越来越谨慎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电动车制造商的日子大多过得都不滋润,小鹏汽车也不例外,赴美上市后,其股价一度大涨381%,达到72.17美元,但自此之后便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

  今年以来,小鹏汽车美股股价呈 W 型走势,尽管近一个多月股价有所回升,但仍是2020年峰值的“腰斩”档位。

图说:小鹏汽车美股股价走势图说:小鹏汽车美股股价走势

  所以,对于各个方面都急需资金的小鹏汽车来说,回港上市,无疑是扩大投资者基础的一个新立足点,回想起来,小鹏汽车之前还承诺过,将在2023年底或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想要如期完成目标,这可能也是唯一的选择。

  定位模糊,拖累销量

  而除了资金难题外,小鹏在销量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底,小鹏汽车本年度累计交付量达到24173台,是去年同期的5倍以上,有人可能会问,这销量明明“涨势喜人”,为什么还会有问题呢?

  不可否认,跟自身比,小鹏的进步可喜可贺,但是横向和同级市场比,小鹏的销量颇令人担忧。

  首先,小鹏G3的销量从一开始就不温不火,在同级市场中竞争力并不高,而这一问题的根源,无非还是出在了质量上。

  例如,在相关的汽车论坛中,我们不乏能看到G3车主的诸多抱怨:

  “2019款小鹏G3系统超级多BUG,经常重启,经常无网络、经常卡机。”

  “刚开始很多小鹏G3车主是可以在小鹏APP发文和留言说质量缺陷的,但后来问题太多了,小鹏APP就开始不通过或者大量删除留言。”

  “小鹏汽车的态度和做法,我实在不能接受!如果小鹏汽车这样对第一批客户,以后还能有鹏友吗?”

  2019年,在北京和广州还发生了老款小鹏G3车主集体维权事件,起因是小鹏汽车发布了2020款小鹏G3车型,续航增加、配置升级且价格更低,这种“高价买旧款”的设定让很多老车主无法接受,产生了被“欺诈”的感觉。

  而作为小鹏目前的主力车型P7,其产品力可谓“碾压”特斯拉,在与Model 3的客观对比中,小鹏P7的方方面面都超过特斯拉Model 3,甚至小鹏推出的NGP自动驾驶导航辅助系统,实测也比特斯拉NOA要更适应中国道路。

  然而,市场似乎并不买账,甚至小鹏P7的销量连同级竞争对手比亚迪汉都略有不足,小鹏倚重的P7虽具备一定的销量基础,但并未能成为“扭转局势”的车型。

  为什么小鹏的车性价比又高、智能功能又好,市场就是不怎么买账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品牌定位的因素影响。

  相比较蔚来的“服务”、理想的“增程”,小鹏的“智能”定位则显得过于模糊,更何况在电动车领域,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都在强调“智能”,这就意味着其很难成为真正左右消费决策的核心指标。

  因为本质上来说,人们购买汽车的决定性因素还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品牌力的影响仍然占据很强的主导作用。

  不可否认,小鹏对于“智能”的追求值得称赞,但是要想收获“智能”带来的品牌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才能真正让消费者感知到。

  而这或许正是小鹏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所在。

  技术、资本,小鹏的底气

  尽管面临着资金与品牌力的难题,但相较于其他电动汽车企业来说,小鹏汽车算是一家更偏向技术驱动型的公司,这或许也是它能冲刺港交所“智能电动车第一股”的底气所在。

  在最新的讲话中,何小鹏也谈到:“小鹏汽车凭借巨大的全栈式研发投入来建筑自己的智能护城河,才有了今天无论在自动驾驶上还是智能座舱上独树一帜的差异化思考。”

  此外,在资本玩家的加持下,小鹏汽车倒也不缺“靠山”。

  对于诸多资本巨头,尤其是一直致力于在多个生活场景进行布局的互联网巨头而言,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也是他们不可多得的、试图一争高下的角斗场之一。目前,这些造车新势力背后都站着“巨人”,且后盾阵营越来越庞大,一家公司背后站着几十家明星投资机构也并不足为奇。

  例如,腾讯选择了蔚来汽车并且不断加码,成为其第二大股东;美团一直是理想汽车的忠实拥趸,而小鹏汽车的背后则有着阿里和小米为其站台。

  此前,小鹏汽车美股上市时,阿里巴巴和小米就分别意向认购1亿美元和5000万美元。小米则在2019年参与了小鹏汽车的C轮融资,同时双方还宣布展开深入的战略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小米给小鹏汽车背书,这与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有着很深的关系。

  何小鹏是典型的IT人,2004年,何小鹏创办了UC优视,在2014年并入阿里系,先后任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阿里游戏董事长等职位。2014年,何小鹏以投资人的身份,和现在的小鹏汽车总裁夏珩等人共同投资创立了小鹏汽车。

  在小鹏汽车创业初期,就拿到阿里的多轮融资,和当时还在阿里任职的何小鹏的有着密切的关系。2017年8月22日,何小鹏从阿里离职,并在一周后正式加入小鹏汽车,出任小鹏汽车董事长。

  何小鹏和雷军则是相识多年的湖北老乡,两人的友谊同样被津津乐道。何小鹏曾经说,雷军是自己的“导师与贵人”。雷军是何小鹏两次创业——UC、小鹏汽车的天使投资人。小米上市的时候,何小鹏用1亿美元的股票力挺雷军。

  可以说,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在融资方面就一直有如神助,至今已经历经了10轮融资,除了阿里和小米外,高瓴资本、IDG资本、晨兴资本、GGV纪源资本、春华资本等也均对其有所支持。

  结语

  总之,IPO给小鹏汽车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不过,作为“蔚小理”中最晚赴美上市,却最快“回港”上市的企业,小鹏汽车的处境还远远谈不上轻松。

  诚然,此次“回港”上市能为其扩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压力的“近忧”,但品牌定位感知力不强的“远虑”仍未解决,对于小鹏来说,只有靠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在产品硬实力上筑起自己的护城墙,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而这必将是一场持久的战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