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90后女性喜爱的“国产K-Car”,是怎么卖过特斯拉的?

2021-07-04 08: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源:吴晓波频道

它与主流乘用车错开身位,再以超低价格击穿你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轻松夺魁

特斯拉的Model3在横扫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道路上受了挫。

前不久,今年1-5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排行榜出炉。特斯拉的Model3卖出了6.8万辆,平均每个月销售破万,业绩很好,但它只排到榜单第二的位置。

第一名的归属还挺让人意外的,不是以国内行业标杆自居的比亚迪,也没轮到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而是被广西柳州的五菱宏光MINI EV摘得。

这款车去年7月才上市,上市第一天就卖出了1.5万辆。今年前5个月,它累计卖出了12.9万辆,几乎是排名第二的Model3的两倍。

何为“K-Car”?

这款颇受欢迎的五菱宏光MINI EV是微型电动车,它走的是日本的“K-Car”模式,因此被冠上了“国产K-Car”的名头。

所谓的“K-Car”,指的是日系微型汽车。它是日系车的代表车型,日语写做“軽自動車”,因为“軽”在日语发音中的首字母是“K”,故而“軽自動車”又被称为“K-Car”。

K-Car对车身尺寸、排量等属性有严格的标准——长、宽、高分别需要控制在3400mm、1480mm和2000mm以内;座位不超过4个;排量不超过0.66L。它的外观看上去方方正正的,很像一辆迷你版的面包车。

K-Car的尺寸小得可怜,但诸如ABS、碰撞预防辅助系统等等一系列配置,它该有的也都有,所以,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句话来形容它再合适不过。

K-Car为何在日本普及?

K-Car在日本每年能卖出将近200万辆,它最初究竟是怎样在日本普及开的?

二战后,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全面禁止了日本的汽车生产,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陷入停滞。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得以以“战火运输”的名义恢复了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1955年,日本通产省发布的《国民车育成纲要案》以推进小汽车在日本的普及,但这也给日本的交通造成了极大压力。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1962年,日本开始施行《车库法》。按照《车库法》的规定,日本消费者在买车之前,必须提供一份车位证明,证明其在居住地周围2公里范围内拥有车位。

为此,消费者要么买一个自己的车位,要么长租(1年以上)一个停车位,否则车辆将无法上牌。

《车库法》在日本沿用至今。

购买K-Car最显而易见的好处之一,就是消费者将不再需要提供车位证明。

另外,政府还会给购买K-Car的消费者提供一些税收优惠。比如,日本普通私家车的购置税是5%,而K-Car的购置税仅为3%。

K-Car在日本的高销量还离不开日本的两大国情。

第一,日本资源贫乏,石油大量依赖进口,汽油费昂贵,所以省油的K-Car大受欢迎。

第二,日本有两个庞大的群体,一个是家庭主妇,还有一个是老年人。平时,他们买个菜或者接送孩子上下学,非常需要一辆实用且方便停靠的微型代步车。

K-Car这种在马路牙子上随便一塞就能停好的车型,可以说是为日本本土“量身定做”的。

所以去过日本的朋友都有一个印象,从东京、大阪这样的大都市,到日本的乡村,像一块小面包一样的K-Car遍地都是。

曾在中国市场受挫

很长时间里,中国人不吃日本的K-Car这一套。

很多年前,日系车的主流品牌铃木曾经热衷于在中国市场上投放K-Car,北斗星、奥拓、浪迪等等车型都是其手笔,但这些车型在中国的销量一般。

2018年,铃木宣布终止与长安汽车的合资关系,退出中国汽车市场,转而专注于发展印度市场。

曾经有网友总结了国人对K-Car不买账的100种理由,其中一种乍看起来好笑,细想起来也挺实在的,就是“中国人脸大,装不进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大为美”几乎是中国人在选车时的信仰,在钱包充裕的情况下,很少有人愿意用买马的预算买回一头驴。K-Car这种面包车一般的存在,因此一度不受国人待见。

“国产K-Car”热销背后

基于上面这些背景,此次“国产K-Car”的热销就让人惊讶。

五菱宏光怎么做到的?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完全和主流乘用车错开身位,避开和对手的正面硬刚,然后用超低的价格(起售价不到3万元)击穿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花3万元就能买到一辆新能源汽车,这是不是还挺不可思议的?

你也许想问,到底是谁在买这种3万块钱的新能源汽车呢?

数据又挺出人预料的——主要是一、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今年前5个月,这款微型车销量前五的城市,分别是青岛、洛阳、菏泽、上海和海口,再接着是武汉、温州、台州、郑州和成都。

另一组数据是,90后消费者占到了购买人群的72%,女性车主占比超过了60%。

也就是说,大中型城市的90后青年女性,是这款“国产K-Car”的主要消费群体。

这和这款车的另一个特点有关,就是允许用户DIY,比如换个车身皮肤、内饰、轮胎等等。

在今天上海的大街上,你可能动不动就会碰到一辆以Hello Kitty等卡通形象为主题的微型萌车。

还有一些有个性、动手能力强的车友,对自己的K-Car做了更有趣的改造,比如下面这张图,就是车友亲手打造的“二次元喷涂北斗星”。

有一些专家把这次“国产K-Car”的热销视为消费降级。他们说,你看,在高大上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最热销的居然是售价3万元的车。

但我不这么看。所谓的“消费降级”可以被理解为,只保留消费里维持生存或者说必需的那一部分,而砍掉那些带来愉悦体验的部分。它的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认为吃得饱比吃得好重要。

我认为,“国产K-Car”为消费者提供了同等消费水平下相对更好的体验,它在为消费者提高效率的同时,还给他们提供了彰显个性和态度的机会。

另据官方介绍,购买五菱宏光MINI EV作为“家庭第二辆车”的消费者占比达到80%。

很多人都是在家中已经有一辆“充门面”的燃油车的情况下,再购买一辆微型电动车用于日常短途出行。这也可以说明,“国产K-Car”的热销并不该被视为消费降级。

“国产K-Car”的热销背后其实反映了两个事实:

一是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化,汽车市场的产品供给和消费需求都变得日益丰富,有三、四十万的车,也找得到三、四万的车,它们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多样需求;

二是中国制造业强大的供应链,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造价在3万元以下,这需要制造业在产能和成本控制上具备极大的优势。

这两点,恰恰是中国消费市场两个重要的基本特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