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格力回购的同时也别忘了美的

2021-06-23 12:01:09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陆玖财经   

 

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图片来源于陆玖财经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郭珊 雨晴 编辑/丽雅

  来源:陆玖财经(ID:liujiucaijing69)

  董明珠五折认购股票被股民怒骂吃相难看,而这也许揭开了格力被美的超过,并且距离越拉越大的真相。

  真相并不是回购股票、高管减持套现这种表面现象,回购股票通常被用于市值管理,格力熟悉,美的也不陌生。

  迄今为止,美的共进行了八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格力也已经展开第三期股份回购。董明珠涉嫌低价认购,方洪波此前也被质疑高位套现。

  美的和格力发展速度的差距,主要源于两家公司的管理模式及理念、产品布局等方面的不同。引用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的观点,美的集团是董事会决策、核心管理层集体管理,而格力电器管理风格更接近于个人董事长、总裁一个管理。

  产品布局方面,格力擅长做专业化、营销一体化,而美的更加多元化。

  暂时超过了格力,美的就稳了吗?也不尽然。

  美的和格力都没有跳出传统的卖家电模式,这种销售模式面对的大多是低频消费者。面对互联网思维的以卖耗材为主的新品牌,美的的处境,恐怕并不比格力好到哪里去。

  美的和格力的套路

  一直以来,全球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在二级市场回购股票,通过折扣定价,在公司内部实行不同层次的股票回购方式来激励员工,美的和格力也不例外。

  美的集团在市场上一向以爱惜自己的股价而闻名,在股票回购计划上向来毫不吝啬。今年2月23日,美的宣布了A股史上最大的一笔回购计划,回购数量约5000万股,按回购价计算,涉及金额约140亿元;5月,美的又启动了今年第二轮股票回购,根据公告,美的集团拟以不高于100元/股的价格回购价值25亿-50亿元的股票;公告还称,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计划6个月内,以不低于8亿元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美的一位前高管告诉陆玖财经,激励政策是企业管理重要的一部分,激励方面美的一直做的较好,得益于民营的体制和老板的理念,股权激励美的很早以前就实施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的前高管告诉陆玖财经,美的作为资本市场回购的常客,会经常通过回购股票进行市值管理,还会以此来激励员工,包括针对高管层级的合伙人计划、针对中层管理者的限制性股票计划、以及针对核心骨干的期权计划,目的是不断发展完善符合自身条件的员工鼓励政策,而且回购计划一般做得比较符合行规,没有太多的异常之处。

  同样涉及回购和激励,格力这边却因此惹了争议,五折、董明珠占比过高、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成了关键词。

  6月20日晚间,格力电器推出史上最大员工持股计划,涉及员工总人数达1.2万人,资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这是格力电器2020年以来推出的第三次员工持股回购计划,而且根据此次计划,原本55.36/股的价格,现在打个半折卖给员工。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说:“同样是回购和股权激励,投资者、媒体及公众对格力的关注度明显要高不少,原因很多,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点:一则格力是个公众关注度非常高的企业,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有一个网红企业家,这个企业的一举一动都被外界关注。二是格力这个全员持股计划,本身值得探讨,比如,董事占比是不是偏高?行权价是不是偏低?激励目标是不是定得太低?另外,员工退休前不得买卖?这些规定是否合理?也是引发格力股民情绪的因素。”

  对于格力和美的回购政策上的差别,刘步尘认为:“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区别,格力股票锁定期是终生,即员工退休之前不可交易,即使退休后交易也需要工会批准。这在几乎所有推行全员持股即股权激励的企业中,是极少见的。家电行业,海尔、美的、TCL、海信视像、老板电器、华帝等均已推行股权激励计划,但像格力这样把员工捆死一生的,还没有。”

  高管那么缺钱吗?

  相较于将股份打折卖给员工,上市企业的大股东和高管的减持套现或折价买入,带来的争议可能更大。

  2020年9月2日,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减持美的集团2000万股,套现近14亿元。虽然方洪波减持是“个人资产配置需要,且是首次减持”,但网上依然存在其他解读。

  美的股价在2020年8月3日升至74.74元,创历史新高,但2020年上半年美的业绩出现自2017年之后的首次下滑。再加上去年上半年中信家电指数涨了超过10%,但半年报公布后人们发现家电板块整体业绩疲软,部分投资者怀疑二级市场给了家电板块过高的估值。基于自身基本面和行业整体状况,方洪波的减持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刘步尘认为,依照美的方面当时给出的解释,减持是方洪波个人需要。从法律层面说方洪波有减持的权利,只要美的公告就可以;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认为方洪波逢高减持,是不道德的。

  市场质疑反映在股价上,美的集团股价从9月1日收盘至9月9日收盘下跌超过9.5%,成为美的股价上升主浪中比较明显的一次回撤。

  同年11月20日,何享健减持美的集团约2741万股,涉及金额约23.85亿元。加上2020年9月3日和11月20日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两次减持,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动人何享健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股票的数量,相当于美的集团总股本的1%。

  公告显示,此次减持所获资金将全部用于建设非营利性的和祐国际医院,医院未来经营所得将全部用于医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民生福祉。不过,这一公告同样未能阻止美的股价回调,从11月20日公告发布后到12月11日,下降趋势才结束,股价走势重回上升主浪轨道。

  2020年,格力电器同样有较大规模的股东减持。6月18日,格力宣布其第三大股东、核心经销商盟友京海担保将减持格力电器共计不超过4288万股,占公司格力电器总股本的0.71%。同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将4363万股格力电器质押给银行,质押比例98.08%。

  近日格力宣布的员工持股计划中,董明珠拟认购上限为3000万股,高达7亿人民币。考虑到此次持股计划业绩增长考核指标不算高,不少人表示,这是赤裸裸地抽股民们的血。

  行业观察家王晓亮表示:“董明珠是个好企业家,但她对员工算不上多好,员工持股,一是因为缺钱,二才是股权激励。原来伊利的潘刚,相当于一个人就被送了10亿多,后来闹得满城风雨,因为上市公司的钱是股东和股民的,他们不能贪污,但是可以变相送,损害的是股民的利益。”

  但是也有人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投资分析师吕某表示,股权激励、合伙人等机制的创新,是推动企业治理结构合理化,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吕某补充,董明珠提前退休是好事,如果董明珠退了,整个经营还能平稳过渡,那说明格力治理结构完善。

  行业分析师平睿表示:“说明格力的账上有钱,它的最高回购价格高于格力现在的股价,是一定的利好。本次回购的目的主要是用于股权激励,通过格力的股权激励计划来看,格力此次有一定业绩增长限制性条件。董姐想提前退休了,董姐太累了,需要更多的人成为格力的主人,这样她才能放心退休。格力想走华为的道路。”

  显然,更多投资人认同王晓亮的观点。格力这次持股计划公布后,两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了近7.2%,跌幅超过中信家电指数跌幅(2.3%)两倍多。

  白电双雄是不是难兄难弟?

  无论在二级市场,还是在实体行业,格力都受到来自同行的挑战,尤其是和美的之间的老大之争从未停止,这场家电马拉松也还没到尽头。

  一位美的前高管告诉陆玖财经:“一个企业的经营结果,和这个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决策层息息相关。目前,格力和美的两个企业呈现出相关的走势,也和两个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及管理层素质、观念、管理风格等有关。” 

  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往往是核心竞争力之一,美的和格力的管理团队建设以及用人培养不尽相同。

  一位美的员工匿名告诉陆玖财经,美的注重发挥年轻人的力量,擅长为企业注入年轻的思想与活力,强调培养新模式、发展新思维;格力更关注培养和继承,虽然格力也在采取新科技进行业务的创新,但继承传统是格力一直以来的核心,也是长期以来留给外界的印象。董明珠“一言堂”式管理风格,都让格力蒙上了个人主义色彩,而美的在管理上更加均衡。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称:“简单讲,美的集团是董事会决策、核心管理层集体管理;格力电器董事会在重大决策上往往缺席,管理风格更接近于个人董事长、总裁一个管理。”

  陆玖财经通过一位美的前高管了解到,美的治理观念是在实战中培养或淘汰,用业绩来提升或逼迫提升,用何老板的话说就是:只赛马不相马。给机会,要业绩。不看出身,只讲本事;不讲理由,只看结果。之前美的是分权式管理的,董事会管的事很少,大部分经营管理权都下放给二三级经营单位。

  他还表示,美的对格力,一直有管理优势(包括理念和制度),人才优势(事业部制和分权管理培养和保留了大量人才)和多元化优势(多产业、多产品多层次)。

  深究两家企业产生分化的核心,正如刘步尘所说,两家企业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别,总体看,美的全面发展,企业管理机制也比较健全,格力仍然严重依赖空调单一产业,且一直未能建立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

  与陆玖财经交流的美团前高管认为,格力原有的优势是专业化(做精品)和产营销一体化(各地营销公司总部控股),现在家电消费发展到高原期了,凭单一产品很难扩张,格力就止步不前了。越专业化的人越难多元化,所以美的格力市场地位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格力止步不前,美的保持进步。

  对于家电行业的竞争环境,刘步尘也指出,家电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增量空间越来越小,像过去那样动辄年增20%、30%,已经没有可能。

  家电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谁能长期保持管理上的优势,不停跳出舒适圈,做出调整,而不是固步自封,谁就可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陆玖评论

  家电没落也许是思路滞后

  格力一直都是品质的代表,董明珠也一再表示要让世界知道中国品牌,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所以格力一直主打过硬的技术,为用户着想。在研发和管理上,格力坚持自主育人、自主创新、自主生产。

  被美的在股价和实体市场超过,格力并非做错了什么,而是“没有做”什么。随着经济大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格力单一的产品线很难满足各种需求,从而丧失了培养品牌忠诚度的机会。

  美的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做得更好,但在回购、套现等方面,与格力如出一辙。更重要的是,这两家家电巨头依然以传统做家电生意的思维继续着自己的业务,而这就给了高速发展期的互联网企业机会。

  家电本质上是低频消费品,更换频率通常都以年为单位。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了布局IoT,无可避免的开始涉足家电行业。他们为了提高交易频率,给传统家电领域带来“耗材”思想,机器可以赚的少甚至不赚钱,主要靠高频消费的耗材获利,比如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空调的滤芯,洗碗机的清洁剂等。

  高交易频率的耗材通过分摊成本,让客户潜意识中认为产品便宜,同时还在高频交易中强化了品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

  大多数人只看到美的超过格力,殊不知更强的对手已经入场。如果不改变做产品和销售的思维,之后传统家电品牌,可能都逃不开没落的命运。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