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美国每年花50亿刀治理的红火蚁,正在我国12个省份肆虐

2021-06-09 07:00:0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这绝不仅仅是广东省的事,疫情一旦扩散,就会威胁我国绝大部分地区。”

看到这段话,你会联想到什么?

2003年暴发于广东的非典?还是近期在广东省重燃的新冠肺炎疫情?

都不是。

以上文字摘录自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刊》,标题为《我国如何应对红火蚁入侵》。

2003年,中国台湾地区首次发现红火蚁,2004年,红火蚁登陆广东省,正式入侵中国大陆地区。

十八年后的今天,4月初,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国家铁路局、国家邮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

农业农村部对此也十分紧张,5月29日召开大会,要求严防严控“植物疫情”。

“红火蚁”究竟是何方妖孽,何以会在中国肆虐十八年之久,为何又会需要九个部门联手阻截,今天我们就重点聊聊它。

* 本文配图真的难为编辑小姐姐了。

疯狂的红蚂蚁

位于南海之滨的吴川市隶属于中国广东省,是全国最大的白鸭和羽绒集散地,著名的“中国羽绒之乡”。

 2004年9月23日,吴川市植物检疫站将在市内某地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至广东省植物检疫站。

被送检的蚂蚁长相特别,头部近正方形至略呈心形,长1.00~1.47mm,宽0.90~1.42mm,最醒目的特点是颜色。

它的身体呈现双色,在头、胸从橘红色至深红褐色为主,而柄后腹从褐色及第1背板上有大斑,至黑褐色。

 此后,陆续有市民报告,被这种奇怪的蚂蚁蜇伤后,出现灼伤一般的水疱。

◎ 24日,由广东省植物检疫站和华南农业大学组成的调查组前往吴川实地调查;

◎ 25日取回更详尽的样本信息;

◎ 28日,确定该蚂蚁为红火蚁。

字数越少,事儿越大。

这次,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红火蚁可谓声名狼藉。

1930年代,红火蚁首次“造访”位于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港,毁坏农田果园,从此便没有停下脚步。

在美国,有超过4000万人生活在红火蚁的入侵区,每年有超过1400万人遭遇红火蚁叮咬。

普通人在被咬伤时会感到一阵灼伤般的痛感(这也是它被命名为火蚁的原因),如果恰好哪个倒霉蛋对它的毒液蛋白过敏,就会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在1998年,南卡罗来纳州便有3.3万人被入侵红火蚁咬伤,其中660人出现休克,2人死亡。

然而,攻击人类或家畜只是红火蚁的余兴节目之一,它们极易被电磁波信号吸引。

因这一爱好,得克萨斯州的交通信号灯因之短路,化工厂因其被迫关闭,农田里的联合收割机也动弹不了;而到了居民家里,它们更是如获至宝,成团地攻击电视机、笔记本电脑、空调、家用警报系统等家用电器,不把人逼疯誓不罢休。

“蚂蚁行军纵横美利坚”整整80年,足迹遍布美国大多数南部州,并继续向西、北扩散。

更要命的是,这一入侵速度,已是美国人努力控制的结果。1957年,美国国会批准一项使用联邦和州资助的蚂蚁根除计划,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算过一笔账,每年在红火蚁入侵地区,用于医疗救助、破坏蚁巢和控制扩散的花费超过50亿美元。

而最终结果也只是控制而非根除。

入侵中国十八年

在2004年吴川市发现红火蚁的前一年,台湾地区就已遭遇红火蚁入侵。

2003年桃园、嘉义两地首次采集到红火蚁,随后四年,台湾地区投入超过2.7亿人民币用于剿灭红火蚁,但其分布面积依然从最初测定的4000公顷,扩散到了37000多公顷。

这场战斗被台湾媒体戏称为“打地鼠”,人类用尽全力、汗流浃背,但蚂蚁军团却依然在地下活得有滋有味。

2004年来到中国大陆地区后,红火蚁便复刻了在大洋彼岸的暴行,毁坏农田果园,瘫痪电器设备并攻击人类。事发当年,红火蚁发生地有15000多人次被叮蜇致伤,其中200多人需接受专门治疗。

更有专家指出,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未来35年内红火蚁将造成1280.4亿元的经济损失。

2005年1月,农业部发布《关于印发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新浪网专门设置了与红火蚁入侵相关的专题,从一串新闻标题里可以窥见当时防控斗争的激烈。

成效如何呢?

2006年2月,农业农村部撰文《中国红火蚁防控记》,指出:

到2005年末,答案已揭晓。红火蚁疫情在我国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生区红火蚁种群数量、活动频率和危害程度大幅度下降,发生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已恢复正常。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大部分发生区的防控效果达到97%,广西区也达到80%左右。

然而,根据2021年3月底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

回看2006年的结论,委实有些乐观了。

不过,有一说一,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红火蚁的持续扩散归结为防蚁工作的全面失败。

同样是2005年,隶属于中科院的农业虫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就已做过测算,我国25个省市和自治区都将是红火蚁的适生范围,其中,最适宜的地区,覆盖到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江苏、重庆、上海、浙江、贵州、台湾、海南全省以及河南、陕西、甘肃、湖北、云南和安徽南部地区、四川的东南部、山东省的局部等地。

截至目前,这些“最适宜地区”,大都已经“失守”但12个省份vs25个省份,数据上看其实我们的防疫还是有力的。

当然可以做得更好。

当年参与吴川市红火蚁认定的专家陆永跃就曾对记者表示,如果要实现对红火蚁的阻断传播,需要投入比现在多100倍的努力

特洛伊木马

红火蚁所到之处皆泛滥成灾,一方面和它本身的特性有关,例如其他蚂蚁只在固定季节婚飞,而它可以全年婚飞。

* 婚飞:指某些昆虫交配时的群集飞行行为。

另一方面,也与被入侵地区几乎没有天敌有很大关联。

在美国就出现过一种匪夷所思的局面。有实验证实,一种名为蚁蚤蝇的物种,专门对火蚁进行全方位打击,是火蚁的劲敌之一,然而至少有3种北美的蚁蚤蝇只攻击本地的火蚁,却对外来入侵的红火蚁无动于衷。

那么,阻断红火蚁在国门之外呢?

似乎也很难实行。

2004年在吴川发现的红火蚁,从基因看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红火蚁相同,但从2006年和2007年采集的样本又发现,它们似乎来自阿根廷;2011年和2012年的样本又和美国南部的近似。

来源复杂意味着防控无从下手,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全球贸易的发展。

大航海时代开启了人类和商品大范围的流动,红火蚁就像“特洛伊木马”里的士兵一样,被带到全球各地,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这也是为什么红火蚁的发现地多位于沿海港口的原因。

另一个直接原因,与当下盛行的宠物贸易有关。

2021年一篇论文就显示,在2002—2017年,至少有520种蚂蚁被放到网上销售,其中有57种属于入侵物种,红火蚁就是其中之一。

图A:蚁群贸易流动图

图B:出售宠物蚂蚁的网站数量增长

《北京青年报》就曾报道,一些电商平台上,虽然明令禁止交易外来入侵物种,但仍有商家通过社交工具私下贩售红火蚁宠物,1000只起售,价格在60—90元,不少货源就在红火蚁泛滥的广东省。

你看,红火蚁虽然没有天敌,但确实有很多“朋友”。

“朋友”之外,还有“战友”。

2002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7年后改名为《中国生态环境公报》)中第一次记录了外来入侵物种的情况。

随后每年,公报里都会不定期记录我国已经发现并入库的外来物种数量。

截至5月26日公布的《2020中国生态环境公报》,全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物种入侵名单》。

国家生物安全

对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控战斗,揭示了一个重要但不太为人所知或注意的概念——国家生物安全。

2021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生效。

从适用的范畴看,去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近年来有关“基因编辑婴儿”的争议均适于该法律的管辖范畴,其中第五条,就是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看起来,这些物种和我们的生活还很远,事实并非如此。

2003年发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记录了16种外来入侵生物,其中就包括吃货们爱吃的牛蛙。

2019年5月21日,云南发布《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是我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

我们熟悉的小龙虾,在这份名单上隶属于第二等级严重入侵物种。

于是一个好点子来了,作为吃货大国,我们把它们吃了不就完了。

天真了。

以已经到来的“小龙虾季”为例,2019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08.96万吨,较2018年增长27.52%,但注意,这些都是养殖虾。

野外捕捞一来成本高,捕捞数量不固定,相较而言,养殖更能实现常态化供应;二来,野生小龙虾所处水体状况不明,虾的质量难以保证,一旦来自污染区,危害极大。

再者,部分地区,随意捕捞野生生物也是一种违法行为,比如盛产小龙虾的湖北省。

一来二去,养殖的归养殖,入侵的继续在野外肆虐,吃并没有精准解决问题。

更何况,大部分的外来入侵物种是吃不得的,而随意吃野生动物的危害,想必大家也已经有了深刻体会。

最近与野生动物有关的新闻日益增多。

有人在社交网络追剧云南一路“象”北的大象迁移,有人为杭州野生动物园尚未找到的第三只豹子揪心,有人也在关注那个在黑龙江省闯入人居的野生东北虎“完达山一号”。

实际上,“人兽冲突”并不只存在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庞然大物,一直以来,与我们斗争的,都是更平凡更微小的生物。

此外,也应该关注到生态环境无论是向好还是向弱,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无法通过一篇推文穷尽,仅从红火蚁的泛滥就与“城市化”“全球化”等发展有密切联系,我们在看到为防疫所付出的代价时,也希望能够对这个世界自然性的一面多一些敬畏和关注。

参考资料:

1.《蚂蚁之美:进化的奇景》冉浩 2014.5

2.《我国如何应对红火蚁入侵》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5.7

3.《There’s a Reason They Call Them ‘Crazy Ants’》 纽约时报 2013.12

4.《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 》陆永跃 曾玲 2015.2

5.《红火蚁在中国的分布区预测》薛大勇、李红梅、韩红香、张润志 2005

6.《红火蚁入侵!专家:要想阻断,需投入比现在多100倍》中国新闻周刊 2021.4

7.《Invasiveness is linked to greater commercial success in the global pet trade》Jérôme M. W. Gippet、Cleo Bertelsmeier 2021.4.6

8.《中国红火蚁防控记》农业部 2006.3

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02—202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1.4

11.《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的通知》2021.4

12.《红火蚁入侵12省 竟还有人拿它当宠物?商家对危害心知肚明》北京青年报 2021.4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