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共享单车吃了重资产的亏。
文/巴九灵
来源/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共享经济,是从共享单车开始的。多年厮杀后,行业先行者OFO成了先烈,哈啰单车(后改名为哈啰出行,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与顺风车等业务)却后来居上,走到上市门口。
有意思的是,共享经济里,充电宝(怪兽充电)盈利了,而哈啰出行依旧没有盈利。
借着公布的招股书,小巴想聊聊哈啰出行的生意。
1
共享经济最大的特点是物品的拥有者向其他人分享该物品的使用权,并以此收取一定的费用。
但共享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利用碎片化、不稳定的物品提供稳定服务?
虽然都是共享经济,因为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实际的经营方式也不同。
比如,一些频率较低、偶发性的需求,如顺风车(嘀嗒)、短租(爱彼迎),靠共享就能满足;而一些高频的需求,如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得靠企业自己购置物品才能满足。
据哈啰招股书,2020年用户骑行次数超过51亿次,是高频需求
所以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的生意,说是共享,本质还是“包租婆”。
那么,为什么共享充电宝能盈利,共享单车却不能盈利?
2
收入扣去成本,就是企业的经营所得。
收入这块,虽然各地的收费标准不一样,但可以确定的是,人们使用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每次使用的费用大概都是几元钱。
而在成本上,充电宝显然比自行车便宜多了。
两者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得从怪兽充电和哈啰出行的财报中找答案。
怪兽充电的数据是这样的:2020年,怪兽充电在全国布置有66.4万个充电柜点位和超过500万个移动电源。
在收入端,怪兽充电的累计注册用户数为2.194亿人,当年的营业收入为28.094亿元。
粗略地算一下,如果按用户数平摊,一年下来每个用户租充电宝花了12.8元;按充电宝数平摊,一只充电宝一年的收入为561.88元。
而同期,它的营业成本为4.3亿元,占营收的15.3%。
*营业成本包括运输和装卸费用、员工工资、租赁费用、充电宝和充电宝机柜的折旧、出售、丢失的成本等。
换算一下,单只充电宝的营业成本为85.97元。
一只充电宝每年收入561.88元,成本不到100元。这就是共享充电宝赚钱的原因。
当然,怪兽充电的缺点是要向商户支付高额进场费、按比例分成(为了将充电柜放进商户)。这部分“买路钱”占营收的75.5%。
再加上管理费用等开支,怪兽充电最后也没剩下多少利润,去年的净利率只有2.7%,每只充电宝一年赚15.08元。
再来看哈啰出行的情况。
它将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归为一起,称为共享两轮车业务。
数据是这样的:2020年,共有超过1000万辆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投入使用。
而哈啰出行去年服务的用户人数(年度交易用户)为1.83亿人,得到的营收为55.03亿元。
同样进行平摊,2020年每个用户骑车花了30.07元;每辆车的收入为550.3元。
哈啰出行和怪兽充电每个产品的收入差不多,盈亏的差异显然来自成本端。
哈啰出行共享两轮车业务去年的营业成本为51.35亿元,是怪兽充电的12倍。
*包括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折旧,运营(从冷门地区搬至热门地区)和维护的成本。
如果算到每辆车头上,成本为513.5元。
于是,哈啰出行共享两轮车业务的毛利率只剩6.7%。其它地方稍微有点跑冒滴漏,亏损就再正常不过了。
3
对于哈啰的亏损,小巴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一家公司的固定资产(如充电宝和自行车),如果正常使用直至报废,那么会通过折旧计入营业成本。折旧是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而形成的,可以从商品销售中得到补偿。有付出,也有收获。
如果有意外因素导致资产不值钱了,那么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这会带来额外的费用,属于飞来横祸。
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是人流量大的室内,得先扫码才能从机柜中取出使用,如果用户不及时归还,直接扣除押金,所以出现资产损失(充电宝丢失)的风险很低。这部分数字很小,不必在财报中单列,归为营业成本即可。
而共享单车就放在路边,即使用GPS设备定位,也非常容易出现损失。比如,张三缺辆自行车,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将单车扛回家私有化了。
当单车与GPS系统失联的时间超过6个月时,哈啰出行会将这些资产注销。2018—2020年,哈啰出行因注销资产带来的损失分别为2992.6万元、8869.2万元及4439.6万元。
又比如,李四今日心情不佳,将单车的坐垫戳个孔,或者用笔涂抹二维码,这也会造成资产减值。
再加上单车更新换代时对老车型的清仓甩卖,哈啰单车2018年和2019年因处置资产导致的损失为4.8亿元和4.4亿元,因此这两年哈啰出行总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5.95亿元和6.36亿元。
所以,共享单车的生意,比共享充电宝差多了。
4
单做这个生意赚不到钱,所以OFO死了,摩拜被美团冠名,滴滴接管小蓝单车并推出自营品牌青桔。
而哈啰出行选择了消费升级,进军高客单价的顺风车业务。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哈啰出行有40.2%的顺风车新交易用户转化自原共享单车用户。
转化的逻辑很简单,骑共享单车的用户一般没有自己的车,所以这部分用户在节假日跨城回家等场景也需要打顺风车。
与共享两轮车业务相比,轻资产的顺风车是一门更好的生意。
2020年,哈啰顺风车业务的营收为4.6亿元,只占总营收的4.7%,但顺风车提供了3.8亿元的毛利润,超过共享两轮车业务3.68亿元的毛利润。
在顺风车业务的带动下,哈啰出行平台的交易额从2018年的23.8亿元增长至129.5亿元,用户的人均交易额也从2017年的13.1元大幅增加到70.6元。
平台上发生的交易额越多,哈啰出行从中抽成并实现盈利的希望也就越大。
但哈啰顺风车的规模目前仅排第二,次于嘀嗒顺风车,并且它们的市场份额来自滴滴顺风车业务的整改,是一次“珍珠港偷袭”,未来战局如何,谁也不知道。
作者| 拾月|当值编辑 | 武新月
责任编辑 |何梦飞| 主编 |郑媛眉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