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书签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您也可下载桌面快捷方式。点击下载 | 新浪科技 | 新浪首页 | 新浪导航

“扑克大王”的战略转型,留下了泪与437%的增长率丨企投会

2020-12-12 10:49:20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来源:吴晓波频道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一直以来,企业界都有一个困惑:我的企业怎样才能基业长青?

根据《财富》杂志、DATABANK等抽样调查显示,欧美大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则长达58年,而中国大型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9年。近10年来,中国的企业家大多已走到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关键路口。

管理学家查尔斯·汉斯曾说:“当你知道你该走向何处时,你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由此他提出了著名的“第二曲线”。

在这条曲线的压力下,企业家产生了普遍的焦虑——在产业技术高速迭代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在衰落之前,找到新的增长点,但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自我变革过程。

其中,变革有两种一是企业内生化的组织变革,整合自身的能力与资源,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下继续精耕细作,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第二种是外延式的创新,即通过投资不断蓄势,开发新的客户需求,进入一个新的赛道。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奇怪的现象产生了:当很多企业家完成原始积累后,外延式的版图扩张变成了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风险投资。

具体表现为一类企业带着资本一哄而上,脱离自己的赛道去寻找所谓的风口,最后被“教训”得很惨。姚记扑克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

“扑克大王”资本探索之路

姚记曾是上世纪90年代扑克的代名词,创始人姚文琛,是一位潮汕人,人称“扑克大王”。2011年,姚记扑克在深交所上市,市值最高时超过百亿。

然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游、短视频等新娱乐方式的出现,令姚记扑克帝国的“繁荣”也被迅速击穿。

(图片来自公司官网)(图片来自公司官网)

为谋求转型,寻求多元化,姚记早在2012年就开始“谋篇布局”。

一开始,姚记扑克通过股权投资、并购等资产运作的方式寻找赚钱项目,结果却把自己带入了死胡同:

2012年,姚记增资获得中国杂技团30%的股权;2014年,投资设立两家生物公司研究肿瘤和视网膜基因治疗技术;同年年底,持有中德所罗门智能自行车51%的股权(后减持至20%)。

据统计,姚记扑克投资、收购的公司多达13家,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2014年,姚记扑克扣非净利润率下滑到0.12%。2015年直接跳水到-18.84%,2017年继续扩大到-24.37%,净利润较2014年缩水一半。

幸而,在预见一场雪崩到来的前一秒,姚记扑克寻找到了正确的逃生轨道:

2018年,姚记扑克及其子公司相继投资、控股、并购成蹊科技、大鱼竞技,进军手游开发、数字营销及相关战略业务,开始专注以棋牌游戏为核心的“大娱乐”战略,并改名为“姚记科技”。

这一波以自身业务为基础的“大娱乐”战略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今年上半年,姚记科技净利润达到8亿,同比增长436.7%。在其新业务版图中,游戏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7.23%,而传统的扑克业务已不足40%。

从“被动投资”到“主动布局”

姚记是否转型成功可能还需经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不过,姚记扑克接棒人、姚文琛之子姚朔斌倒说了一句颇有道理的话:“传统企业的转型,核心是企业负责人的转型。”

如今,姚文琛早已退居幕后,自己转型已经不可能了。他在生产和企业管理精益求精,推出更高品质的扑克,但继续把老业务努力做下去并不能拯救企业当下的危机。

而作为他的二代接班人,姚朔斌用更年轻的眼光,利用撬动资本的方式拉了姚记扑克一把。尽管前期踩了不少坑,但就目前来看,依然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转型之路。

与姚记扑克类似,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出现了上一代辈人和自己这一辈人的“共生”特质:既懂得经营与融资,又懂得投资,而且在投资上也多了不少更符合自身的操作手法。

曾经红极一时的“开心农场”创始人唐彬森,如今又打造出一个“现象级”饮料品牌——元气森林。

而早在2014年,唐彬森就成立了挑战者资本,主要关注与其创业领域密切相关的新消费和TMT赛道,布局活力28、食族人、拉面说、熊猫精酿等100多家被“新生代”喜欢的消费品牌。

他说:“苦了10年,我发现,发大财首先要会选。”

实际上,唐彬森的选择接近我们平常谈论的“企业风险投资”(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简称CVC。

它和普通风险投资的最大区分点在于,CVC优先考虑的是战略目标,而非财务上的回报。

同是多元化战略的一种,在过去20年里,中国企业家在企业发展成熟后,在这方面多是跨领域的“被动投资”(只追求财务回报),背后潜伏着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企业文化风险。

然而近十年来,不少中国企业家转变观念,在公司主动设立战略投资部门,或者设立、参与创投基金,专门投资一些创新型的初创公司,这类公司往往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辅相成,从而形成公司战略的生态,或是进行家族产业布局。

瞬息万变的时代,向企投家进化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是全球最激进的商业试验场,同时还诞生了一大批敢于创新和冒险的优秀企业家,他们大多怀有实业报国的情怀,但也充满了“知识的焦虑,产业的焦虑,资本的焦虑”。

但是,时代变化实在太快,20年、30年的企业如何创造出能够在未来十年继续生存下去的第二条、第三条增长曲线甚至N条曲线?

此外,企业家个人与家族的财富又是如何保持正向增长,真正实现财富增值呢? 

归根结底,靠的是企业家在战略层面的精准判断——既要求企业家对组织的创新,又要求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投资布局。

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向“企投家”这个新物种进化。

“企投家”(企业家+投资家)一词于2017年3月由财经作家吴晓波首次提出。他认为,“企投家”是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一栖于“非理性繁荣”的资本市场,企业+投资两手都抓。

在这个背景下,2017年5月,企投会应运而生。

到今天,企投会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汇集了52家上市公司、283家两年内拟上市公司,涉足产业类型超过22个,跨境投资国家超过20个,会员总资产和年投资总额分别超过4000亿和134亿。

今年,企投家成长营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主要优化了以下几点:

升级一:课程更体系化。理论架构的逻辑线“宏观—管理—创新—VC—CVC—资产配置”更加清晰,企投家成长营经过4年的研发打磨,形成了一套原创性的企投家方法论。

升级二:形式更丰富。新课程更接地气,用真实的市场数据进行实战模拟,从过去的“理论”升级为“理论+案例+实操”。

另外,还开设了“企投相亲会”,帮助会员以投资人的视角看项目、选项目、投项目,更有机会与知名投资机构进行项目对接与交流。

还有案例研讨环节,特邀导师会挑选学员自己的案例进行深度解析和辅导,相当于在课堂上的一次“微咨询”,甚至能梳理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还提供了诸如企投私享秀、企投思辨说、企投私房话、企投沙盘模拟等特色学习体验。

升级三:内容更干货。课程3天2夜,每天理论+实操,大课结合小课,打穿每个知识点,导师提供专业辅导,加强内容深度。

未来10年,是企投的新商业时代,是传统行业新一轮洗牌的时代。打破常规,建立格局,审时度势,把握命运,相信通过我们的一起努力,未来的第一缕阳光必将照射在每一位勇敢的变革者身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