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顿动力 造了个特会“搬砖”的
作者: 钱童心
“机器人出街”的新时代正在来临。
继推出风靡全球的人形机器人Atlas和四足机器狗Spot之后,机器人制造商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新近又推出了一款用于仓储搬运的新型机器人Stretch。Stretch最大的本领是能像人一样在任何地方移动箱子,这也是该公司推出的第一个能够真正用于物流领域的机器人。
波士顿动力业务发展副总裁迈克尔·佩里(Michael Perry)表示,Stretch是该公司根据全球各地公司的诉求推出的首款能够完成任务的机器人。这标志着波士顿动力公司正在进一步加速商业化。
“这个机器人是能够真正用来解决物流领域痛点的。”佩里在视频采访中说道。波士顿动力认为,人们将在越来越多日常场景中看到机器人的身影。
触及物流真正痛点
在波士顿动力的视频里可以看到,与传统的大型机械臂不同,Stretch的移动基座很小,可以在现有仓库的狭窄空间内自由移动,这使得仓储的自动化更加便捷。此外,这款机器人拥有手臂以及配备了先进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摄像头的智能夹具,可以识别和处理各种包装的箱子。
这一机器人的负重可以达到50磅,也就是能够抬起重达23公斤的箱子,而且移动速度非常快,用途广泛,最大的拾箱和移动箱子的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800箱,并且续航时长可达16个小时。
除了搬运箱子之外,机器人未来还能在物流方面有更大作为,比如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对快速送货到家的需求。中国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基础更为广泛,尽管技术尚待成熟完善,国内的诸多互联网企业与机器人公司也早已开展仓储和物流机器人的研发与测试。
分析人士称,仓储业在2020年经历了强劲的发展后,预计今年将继续增长。这种增长继续受到新冠大流行在线购物需求的驱动。佩里表示,目前世界上大约80%的仓库没有任何自动化设备,这为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海尔旗下某物流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物流行业的需求非常大,尤其需要新技术的迭代和创新,我们也关注到机器人在物流仓储领域的新应用,但是目前突破性的技术真正落地的应用仍然不多。”
目前波士顿动力尚未发布有关Stretch的价格,但该产品有望于2022年正式上市,在此之前它还需要一些迭代。
一位麻省理工学院(MIT)毕业的计算机科学专家认为Stretch是一款非常实用的产品,能适应各种陌生的环境,而且从视频里看,相当稳健。“这些技术靠的是长期的积累,看起来不难,但是真正能够实现的团队并不多。”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表示,Spot为Stretch的上市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Spot作为波士顿机器人的首个商业化产品,能去到油田以及各种危险的地方勘探,在大量的场景下都可以使用。”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还有待更长时间的验证。一位中国物流机器人公司创始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传统厂商做了几十年的机械臂,有一定技术积累和门槛。波士顿动力现在做的移动底盘门槛不高,最近几年做的人比较多,但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有很多技术挑战,所以此前一直没有成功落地的案例。”
他还表示,很多细节考验会在真正投入使用时发生,其实用性还有待时间证明。“比如负载、续航能力、复杂环境的应对等。”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物流机器人正当红
波士顿动力的前身是MIT的研究实验室。1992年波士顿动力从“象牙塔”中剥离出来,并获得了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助。其创始人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曾说:“没有经历至少25年潜心研究的机器人产品,都不足以商业化。”
从2005年的首款四足机器人“大狗”(BigDog),到近期红遍网络的机器狗Spot,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正在不断更新迭代。但由于缺乏商业化应用,波士顿动力曾经历多次易主。
2013年,谷歌收购了波士顿动力,但仅仅两年后,谷歌将其出售,理由是“不能将超过30%的资源放在一个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成熟的产品上”。谷歌退出后,软银孙正义接盘波士顿动力。
孙正义看好机器人领域,并公开表示“要通过大力发展机器人让日本的经济竞争力重回全球第一”。软银也拥有自己研发的机器人Pepper。在软银的支持下,去年,波士顿动力终于在成立28年后迈出了商业化的第一步。
Spot机器人于去年6月推出,售价7.5万美元,面向企业和个人消费者。Spot可以自动充电和全天候工作。
Spot为波士顿动力打开商业化的大门。据波士顿动力CEO罗布·普特(Rob Playter)透露,在上市3个月时间里,Spot就获得了260台订单,销售额约2000万美元。目前全球有超过400个Spot机器人在工作,包括在福特汽车公司的工厂车间内,以及对英国石油(BP)的石油钻机进行例行检查。
但波士顿动力的产能仍然非常有限。有数据称,该公司年产能仅1000台机器人,也就是说每年最多可产生约7500万美元的销售额。这意味着波士顿动力短期内很难盈利。
去年底,韩国现代汽车集团表示,公司将斥资8.8亿美元收购软银出售的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80%的股份。
软银机器人部门转而宣布与日本电子制造商Iris Ohyama(中文名“爱丽思欧雅玛”)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加强机器人业务。爱丽思欧雅玛预测,到2025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000亿日元(约合9.65亿美元),但尚未发布任何产品细节。
据预测,世界机器人市场将以年均32%的增速,从今年的444亿美元增至2025年的1772亿美元。市场调研机构LogisticsIQ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5年全球仓储自动化市场将增长至270亿美元。
物流机器人也是中国企业重要的拓展方向。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市场,人工成本正在不断上升,而且人工的生产效率并不高,这使得物流行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强烈。
中国的物流机器人产品近年来技术水平也迅速提升,涌现出包括昆船、新松、海康机器人、极智嘉、快仓、国自机器人、未来机器人、木牛流马、艾吉威等机器人厂商。
相比国外的机器人产品,中国的机器人产品尽管有着突出的价格优势,但在技术方面仍有差距。尤其是机器人核心技术滞后,使得我国机器人核心部件大部分仍采用进口产品,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亟待突破。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