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

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
2020年11月04日 13:27 界面新闻

原标题:浅析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

2020年,主旋律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热门关键词。

从华谊兄弟出品的战争巨制《八佰》开始,作为行业复工后首部上映的商业大片,该片取得了31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2020年全球电影票房冠军,位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九位。它不仅打开了2020年电影的序幕,也再次拉开了大众对主旋律电影的探讨。

▲《八佰》剧照来源:豆瓣

再看今年国庆档,从提前定档上映的《夺冠》到《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都是档期内最热的影片;再到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主旋律电影成为今年整个电影市场的主要票房贡献者。

今天,华谊兄弟研究院(ID:HBresearch)将从主旋律电影的表现形式变化等方向,浅析这一类型电影的发展历程。

诞生期

主旋律电影是指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以弘扬国家主流意识为目的,选材多以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为主,能够与普通观众生活贴近的现实主义题材、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1949年-1966年期间,中国电影市场涌现出近450部主旋律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反映历史真实事件,将时代精神融入革命历史题材之中。例如郑君里导演的《聂耳》、沈浮导演的《老兵新传》、陈怀皑、崔嵬共同导演的《青春之歌》。

▲《聂耳》剧照来源:豆瓣▲《聂耳》剧照来源:豆瓣

由于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类型较为单一,主旋律电影的风格朴素真实、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又弘扬了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使得当下观众在获得娱乐体验的同时,在情感上也得到深切共鸣,精神上获得极大鼓励。因此,主旋律电影在当时成为受制作团队青睐,也受大众追捧的类型。

实际上,“主旋律”一词原指音乐中的术语,是一个声部锁场或所奏的主要曲调。后来,在我国这种观点被引入到电影行业,最早出现在1979年邓小平在第四次文坛的演讲当中,因着重强调艺术的重要性,使得电影艺术观念进一步得到开放。

1987年3月,电影局首次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突出主题,坚持突出多元化”的口号,这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的指导思想。同年,创作了两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彭大将军》《巍巍昆仑》等。一年后,讲述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纪实1949年10月1日开国历程的《开国大典》诞生,成为主旋律电影的标志性作品。

发展

在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下,电影作为一个文化娱乐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进步,电影类型开始迅速扩张。另外,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海外电影的大量涌入,在电影表现手法、观影体验等各方面让中国观众大开眼界。因此,叙事手法单一平淡、人物形象千篇一律的主旋律电影渐渐“失宠”,越来越多的观众不愿再为其买单。

于是,中国电影创作团队开始寻求改变,这也促成了早期的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进程。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主旋律电影一方面还需要国家管理部门的大力扶植,另一方面也尝试市场化的涉足。创作者试图将商业元素融合到主旋律电影中去,在叙事结构、剧情设置、人物形象、画面和技术、运用演员等方面进行革新;在主题方面紧密围绕对祖国、民族文化的赞颂,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这一时期的作品对改革开放基本路线、“三个代表”精神做出了充分且具体的诠释。

如199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这一年前后出现了《大决战》三部曲、《开天辟地》等“献礼片”;1999年建国50周年,这一年井喷般出现了一大批质量优良的主旋律电影,如《我的1919》《横空出世》《国歌》《共和国之旗》《冲天飞豹》《红色恋人》《黄河绝恋》等。其中《红色恋人》试图完成革命回忆与言情类型片的统一,而《黄河绝恋》则试图完成战争类型片与民族英雄主义精神的统一。这些影片逐渐将主流价值观与电影艺术融合再造,无疑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变革开了一个好头。

▲《黄河绝恋》剧照来源:豆瓣

整体来看,20世纪90年代,虽然影片仍然受到政治制度的制约,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做到内容和题材的改变,但是影片却具有了一定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比如1997年《甲方乙方》以贺岁片的样貌在内地得到了巨大反响。随后的“主旋律”电影便开始逐渐向市场化、产业化靠拢。在这个阶段中,过去正统的历史叙述开始淡化,反之在生产和传播等许多方面都开始进行初步探索。

成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互联网的发达,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主旋律电影也不断壮大,并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主旋律电影尝试采用产业化和市场化结合运行的策略。内容上大胆参照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技巧,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好莱坞表现手法,呈现给观众一种大手笔的制作感。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民营影视公司,华谊兄弟自1998年正式进入电影以来,已经打造了百余部电影作品,早期作品中就包括很多优秀的主旋律电影。如黄健中执导、陈道明主演的《我的一九一九》(1999)、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2004)、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2007),陈国富导演,周迅、黄晓明主演的《风声》(2009)。这些电影作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见证大时代的变迁,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其中《集结号》打破了传统战争片的叙事模式,摒弃了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形象塑造,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探索中的重要突破。

▲《风声》剧照来源:豆瓣

提及千禧年代的主旋律电影,由中影集团出品、献礼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电影《建国大业》,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为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大众化树立了一个标杆。这部影片在戏剧化的创意、全明星阵容的合理运用以及市场化的营销方面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在国家形象的建构方面,也有了更为创新的理念,更符合当下时代与观众的审美。之后,《建党伟业》《建军大业》接连上映,“建国三部曲”稳固奠定了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不少商业化主旋律电影的成功试水,很多电影创作团队开始在主旋律题材、类型上进行大胆摸索。华谊兄弟出品的《唐山大地震》(2010)上映后获得6.5亿高票房,成为当年暑期大赢家;2015年,为纪念反法西斯70周年的电影《百团大战》获得4.13亿票房,同年由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获得了5.45亿票房,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也为《战狼2》打下了稳定的基础。

2014年《智取威虎山》的问世,揭开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崭新篇章。该片以解放军英勇剿匪为核心,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商业大片中,并利用3D技术创新了观影体验,将主旋律电影市场化的探索推向了新高潮。此后,由博纳出品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等一系列电影将主旋律与商业化融合的探索进行了再度巩固,奠定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探索的稳固基调。而2017年上映的《战狼2》更收获了56.83亿元的票房成绩,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榜“神话”。

进阶

近两年,主旋律电影再一次探索出了新高度。新的中国主旋律电影,在题材上选择越来越丰富,真实、接地气成为表达的重点;表现形式也在不断突破,不再拘泥于一条线一个故事;同时更具国际化视野,影片的故事叙述也不再仅仅停留在中国的历史人物中,进而为电影的视觉效果增色不少,打造出适合国际传播的主旋律电影。

例如《中国机长》是以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中国民航英雄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的真实事件改编;《我和我的祖国》以7个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故事原型,由7位导演共同打造,透过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出国家的发展,将民与国紧密缝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用这种“组合式”的思维模式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彻底颠覆了主旋律电影的模式。紧随其后,今年国庆档上映的同系列影片《我和我的家乡》,也以喜剧方式呈现强化了主旋律电影的商业性和娱乐性。多元化的故事线同步进行,百花争鸣满足了不同影迷的诉求,丰富了主旋律电影的类型。

▲《我和我的祖国》剧照来源:豆瓣

而《八佰》更是将主旋律电影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导演管虎将战争电影从描写战争英雄转变到了描述战争本身,片中每一个小人物都是主角,成为叙事的核心;在拍摄手法上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呈现出震撼视觉的战争场面,让观众看到了新的中国式主旋律电影的进阶样貌。继《八佰》之后,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从四个不同的视角讲述志愿军战士们为在指定时间到达战场,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让观众为之动容。

展望

纵观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主旋律电影已成为弘扬主流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创作者一路走来不断丰富题材故事,创新表现形式,到如今,可以运用娴熟的类型化叙事、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及先进的制作技术等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手段,将主流价值观融合其中,成为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赢家,在宣扬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形象、唤起观众的爱国情感方面,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未来,相信在政策、市场、创作者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电影市场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优质的主旋律电影,国家、人民的形象、精神、魅力将以更新颖多元的影像得以呈现,最终实现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实现文化与主流价值观的更高效输出。

参考资料:

①《电影评介》·专题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与市场化探求

http://rrd.me/eYMqY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创事记

科学探索

科学大家

苹果汇

众测

专题

官方微博

新浪科技 新浪数码 新浪手机 科学探索 苹果汇 新浪众测

公众号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资讯

苹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的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

新酷产品第一时间免费试玩

新浪探索

提供最新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