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01年机构投资者如何突出重围?

2001年07月13日 16:12  和讯 

  华东师大/余南平

  进入2001年,中国的股市好像是进入了一个谁也说不清的怪圈,一方面是国内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格外地引人瞩目,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中,中国经济顽强地保持了一枝独秀;而另一方面是剔除新股发行带来的指数上涨因素外,整个市场表现的方式也是波澜不惊,指数不仅几乎在原地踏步不前,而且整个市场缺乏足够的持续亮点(PT、ST除外),在这种情况下,随机地讯问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发展的看法,比较多数的回答就是"看不清,或许下半年还有行情,但戏不大,毕竟指数太高了"。到底是因为去年的网络、科技股浪潮的破灭让人们伤心欲绝而导致投资心理矫枉过正?还是在这五年的大牛市的尾声阶段,人们才真正发现,原来中国证券市场这几年的表面上的大发展,无非还隐藏着制度执行不完善下的一场疯狂的掠夺晚餐,而现今制度执行力度正在逐步发生改变,那么黑灯瞎火的晚餐也该悄无声息地结束,因为,一来残羹冷炙食之如鸡肋无味,二来鼓乐升平地宣布晚餐结束,怕日后有人以公平的名义要求清算?对于这些问题尽管我们目前还无需回答,但从市场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迹象来观察,我们能得出比较现实客观的推断是,普通散户投资者已经通过观望战略牢牢地将机构投资者套牢,而机构投资者不仅以集体违规方式紧紧地将证券监管部门套牢,而且从股票变现和盈利的角度看,机构投资者急待突出重围。这个推理表面看起来似乎是缺乏依据,但如果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近期市场发生的事情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从机构投资者占市场比例构成上看,传统上在人们的观念中,中国证券市场不成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稳定的、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市场波动大,换手率高,投机气氛严重,而培养机构投资者,包括采用非常特殊手段都是可以理解的政策选择,但近期由中国人民银行非银司主持的一项调查结果却让我们感到事态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仅就机构投资者掌握的资金数量这个角度看,根据调查数据披露,目前中国私募基金规模远远超过5000亿,而有关专家更估计实际规模大约在8000-9000亿,假如我们对这个数据投入股市的比例打一个折扣,然后我们再把公募基金的800亿与券商自营与代客理财的资金规模全部加上而后得出一个近8000亿的规模的话,那么对于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的构成中将会发现机构资金可能占有5成的比例,这当然也就意味着,在普通投资者人数依然绝对占优的情况下,股市的游戏规则已经悄然发生改变,那就是今天股市正在进行机构-机构的博弈游戏,而这个游戏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今年以来市场的震辐减小,换手率明显下降,涨跌无人跟风,机构各自为战互不捧场,市场成本逐级抬高,欲上乏力,欲下不甘,这幅机构主力主导市场的全景图,可以说是在股指相对稳定的表面具下隐藏着相当程度的风险,因为以机构资金实力而非上市公司价值所体现的股价控制,不仅远远偏离了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理性投资的预期梦想,同时以"做庄"面目出现的机构投资者存在也破坏了市场本身内在的涨跌规则,是对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一种强行扭曲。

  其次,从机构投资者奉行的投资理念来看,前期申银万国[微博]发布了关于证券投资基金上半年运行的研究报告,报告在指出证券投资基金今年净值增长普遍下降的同时也指出基金注重业绩和挖掘公司内在价值、崇尚成长性的投资理念目前受到市场的严重挑战。而这个挑战的延续话题,就是其他机构投资者奉行的"公司价值再造"与"公司股票符号化"投资理念在当前阶段大行其道。这两种投资观念的前一种是基于"没有价值,可以创造价值",凭借的法宝与攻城掠地的利器就是中国特色的"资产重组"(以更换控股权而非公司业务整合为核心),这种价值再造赖以成功的基础在于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利益集团与内部人非常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合力控制股价而又堂而皇之地轻松逃避监管纵横市场。而第二种视股票为投机符号的理念看起来尽管十分荒唐,但"我有资金,我怕谁?"的资本流氓气势在市场活跃时也不得不让市场另眼相加。尽管这两种投资理念的盛行在过去乃至今天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了投机性活跃,但随着时间的延续到今天,我们发现由于普通散户投资者经验的成熟、认识的萌醒,机构投资者在今天其投资理念也渐渐走入困境,不仅表现在其制造的概念与题材的短命化,同时还表现在机构投资者各做各的庄,谁也不为谁抬挢,因此散户不跟风苦死机构,而上市公司业绩透支从长期看更害死机构,无怪梁顾问在解释今年行情力度小时,特地强调是由于监管加强而导致机构投资者谨小慎微,而事实上,现今的盛夏酷热只不过刚刚使机构投资者有点发懵,而真正严酷的寒冬还没有到来,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或许今年的冬天将会来的特别早。

  综上所述,客观冷静地分析,尽管我们相信,由于今年多数机构的盈利欠佳,或者盈利无法变现对于短期市场来讲,存在着某种希望上的利多,而目前机构在市场上相互博弈的格局,仅仅靠市场自身似乎也难以改变其目前的态式,只要资金链不断裂,只要信心链不断裂,将上市公司视为金融工具而进行打造的游戏就还可以玩下去,但这里隐含着一个机构们谁都心知肚明的危险,那就是既然信奉了吕凉的"做多中国"战略,就意味着踏上一条没有目的的不归路,翻身下马就是跳水出货,而走下去更是孤身一人,因此,机构向何方向突围?从现在开始,不仅摆在机构投资者面前,同时也摆在市场面前。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