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菱B被拖垮 “提款机现象”何时能了

2001年07月12日 07:1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近日有关上市公司大股东将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消息不断,除春都A吉发股份小股东状告大股东欠债不还外,已于去年首次发生亏损的五菱B股近日发布2001年中期预亏公告称,因多年来的应收帐款回笼难度增大等问题,使公司2001年度中期仍将出现较大亏损。

  应收帐款拖累公司

  五菱B股2000年度年报显示,上市公司对大股东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入帐款分别为6.9,亿元和1.8亿元,其中,大股东所占上市公司应收帐款比例高达87%。在年报中,公司对应收帐款计提的坏帐准备共计1.4亿元,其中,对大股东计提的坏帐准备有1.27亿元之多。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当年主营业务利润尚有8033万元,加上区区18万元的投资收益和21.6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公司日子还算过得去,不料过亿元的计提坏帐准备,使公司利润总额猛然“跳水”至-7626万元,净利润由上年的503万元下降至-7293万元,每股收益也由上年的0.018元下降至-0.214元,首次迈进亏损公司的门槛。

  占用资金逐年增加

  有关资料显示,该公司对大股东的应收帐款数额逐年递增。1999年度公司对大股东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帐款共计7.2亿元。2000年度,该数字上升至8.7亿元。而在新的四项计提的基础上,公司对大股东的坏帐准备也由1999年度的8900万元骤然上升至2000年度的1.27亿元。

  随着大股东占用资金的逐年增加,五菱B股上市四年来的业绩也逐年下降。1997年、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四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3元、0.1元、0.022元和-0.214元。人们不禁疑惑:莫非五菱B股成为又一个“提款机”下的牺牲品?

  不能重蹈覆辙

  不难发现,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欠债不还以及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已对上市公司生存构成巨大威胁。有关材料显示,当初ST猴王对大股东的应收款和担保在11亿元以上,粤金曼是9.95亿元,东海股份是12亿元,分别占这三家公司总资产的123%、157%和85%。而2000年报显示,五菱B股对大股东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已经占年末公司总资产的67%。

  此前的ST猴王的大股东已经将上市公司逼入了绝境,PT粤金曼也因相同原因而退市。随着ST棱光大庆联谊ST幸福等事件的不断曝光,大股东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的“掏空”行为已不断向人们敲响警钟。作为一家业绩逐年下滑的上市公司,五菱B股会重蹈覆辙吗?

  “解铃还需系铃人”。昨日公告显示,大股东武进柴油机厂拟以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所持有的五菱B股国家股转让给江苏新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双方计划对公司实施资产重组。不能不提的是,上市公司对大股东的巨额应收帐款将何去何从?

  (记者 谢潞锦)

  资料链接

  ST向五菱B招手

  五菱B股于1997年上市,上市前是小型柴油机行业的一颗明星。2000年出现首次亏损,2001年7月4日,发布中期预亏公告。看来,ST正在向五菱B招手。

  公司主营为柴油机制造,主要业务局限于农用小柴。该行业进入成本不高、技术含量低,在1996、1997年的行业景气后步入整体滑坡至今未见起色。产品的严重供大于求,竞争的无序化使属于五菱公司同行业的上柴股份苏常柴同样无法幸免。作为行业的后来者,规模又不大,五菱公司在竞争中积累了大量的应收帐款。应收帐款的周转率下降,负债率逐年提高,最终的亏损不可避免。

  7月11日,五菱B股公告了关于大股东武进柴油机厂与江苏新城实业集团股权转让的消息,后者将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受让股权。此举,标志着五菱B股资产重组序幕拉开。同目前市场上其他的重组类股相比,五菱是一个不错的壳。巨额的坏帐已提留,每股净资产1.61元,其质地远优于某些ST和PT股。由于是纯B股上市公司,境外审计较境内更规范,隐性负债少;3.3亿的总股本、1.3亿的流通股本显得较为适中。2月19日B股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后,五菱B股是涨幅最大的个股之一。五菱B没有A股流通盘,但预期重组的概念和A股一脉相承,其成为市场资金的追逐对象。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上海) 任承德)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