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道:中国股市承载得了中石化吗?

2001年07月11日 18:39  CCTV经济半小时 

  今年6月20号,中国证监会批准中石化发行28亿股A股,一时间,中石化成为了股市中最夺目的一颗明星,人们惊呼:又一艘“超级航空母舰”来了。我们这里有两幅画面。一进中石化公司,你就会看到这个股票走势图,上面显示的是中石化及其竞争对手的股票行情,它每时每刻都在提醒中石化的员工:中石化是一个在香港、纽约、伦敦上市的国际公司;这是中石化在上海的路演现场,原定邀请三百个法人投资者,没想到却来了六百多人,座位不够,许多人只能站着。人们对中石化的关注由此可见一斑。由于中石化募集资金巨大,有投资者就担心,中国股市目前的水位能否承载得了这艘航空母舰?而且,中石化之后,中石油,中联通等海外上市公司也看好国内证券市场,也要回归国内,中国股市的双肩能否承受得起?疑问还有很多,看法不尽相同。

  中石化回家赶考

  记者:梁军 张鸿

  中石化被人们称为“海归派”,也就是已经在海外上市又回内地筹资的企业。自从去年10月,中石化在香港、纽约、伦敦三地同时上市以来,在内地发行A股又使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次中石化共发行28亿股A股,一次募集资金超过百亿,再创中国股市之最。有人说,中石化这次是“回家赶考”,那么,它将给投资者带来一份怎样的答卷呢?请看记者来自路演现场的报道。

  记者在上海路演现场发现:来参加推介会的投资者络绎不绝,主承销商中金公司原定邀请三百个法人投资者,却来了六百多人,不少中小投资者不请自到。记者注意到关注中石化路演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还包括海内外的众多媒体。

  投资者说:“我们作为投资者所关心的是投资能不能带来比较好的盈利,首先关心的是它的发行价格、发行的市盈率。

  记者:那么作为香港的媒体,你们为什么关注中石化在国内的上市情况呢?

  (香港媒体)答: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中石化)在香港和别的地方有上市,在上海大家也比较关心这个,影响力比较大,航空母舰级的这种东西当然要关心。

  有投资者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按照中石化目前公布的申购价格区间每股3.90元至4.30元,公司将从A股市场吸走资金109.2亿元到120.4亿元。中石化上市后股价每涨跌5分钱,沪市的综合指数就会出现2个点左右的波动。难怪有投资者说中石化打一个喷嚏,大盘就会伤风感冒。就在中石化路演期间,主承销商的中金公司的市场销售部电话铃不断,法人投资者正通过电话传真申购中石化的股票。

  记者:中石化的发行价上限定在4.3元,按照0. 21元的发行价已经超过了20多倍市盈率,那么你们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有没有对一二级市场的差价加以考虑,是不是以尽可能的最高价来发行?

  李毅中(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既看重中国石化的价值,更看重二级市场的表现、更看重股民的利益,所以相信我们处理这些问题是理智的,当然现在有个发行价格的区间,通过预路演进行价格发现、推荐的这样一个价格区间最后定价,要通过路演途径、通过市场来定价格。

  路演被看作是买卖双方的见面会,它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发行价。本次路演最受关注的新闻人物是中石化的董事长李毅中,记者注意到,大多数时候他都面带微笑。去年海外路演时,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员评价:李毅中和他的团队的出色表现,至少让中石化多募集了2到3亿美圆。

  李毅中说:”去年发行H股上市的时候,我到香港求见李嘉诚老先生。(他说)我问你几个问题,你的资产状况、资本状况、你的产量、你每股净利润、你的分红政策,最后他问了我的简历,他一切胸有成竹,他突然伸出手来说我们交个朋友,我买你1亿美金。“

  李嘉诚先生的1亿美圆让李毅中既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李毅中坦言海外上市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让中石化融资34.6亿美圆,更重要的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脱胎换骨,彻底改制。

  记者:现在境外上市又在国内市场上市,有人称你们是海龟派,有投资者担心你们在国内上市会水土不服,你们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李毅中答:海龟也不是坏词,海龟也可以长命百岁不存在水土不服,因为本人就是土生土长的,去年到国外上市只不过进入国际市场,这是必然的趋势不存在这个问题。

  经受了国际资本市场洗礼之后再接受国内投资者的监督,李毅中用”如履薄冰“来形容此时此刻的感受。李毅中把回国内A股上市称作是”回家赶考“,记者注意到中石化在路演中把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现场提问,那投资者和记者都出了些什么考题。

  记者:请问你关于国有股减持的问题,总公司也就是母公司用收购新星的钱,按比例来上交,但是国有股并没有减少,这算不算国有股减持呢,从概念和实际意义来说?

  李毅中答:母公司出售了自己的国有资产就是新星公司,然后变现回来资金,用变现回来64亿5其中的资金,拿出来和发行量等量的10%去上交,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以国有资产变现所获得的资金来上交的这一部分,当然这件事情是在国务院文件下达之前确定的,如果现在要重新研究的话,当然不会采取这个方案,所以说这个办法没有示范性。

  据了解,中石化A股发行价的最后定价将在明天确定,后天公布,中石化这艘航母正在靠岸。如果我们把视线稍微超越一下中石化的桅杆,我们就会发现,正有更多的”海归派“朝我们驶来,它们的吨位有很多与中石化不相上下。

  “境外兵团”回国淘金忙

  记者:梁军 张鸿

  对”境外兵团“回国淘金,不少人为之鼓掌欢呼。但是,作为主承销商中金公司的研究部负责人,许小年[微博]参与了中石化境内外上市的全过程,他却向记者坦言了对”海归公司“的担忧。

  中石化A股的发行被很多投资者认为是大蓝筹时代到来的标志,在它身后,众多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都可能陆续踏上回家之路。几乎在中石化路演的同时,市场上就传出了中石油也要发行A股,也要筹资百亿的消息。在海外,象中石化中石油这样,在内地注册、香港上市的公司,被称作国企股。这样的公司共有53家。其中,有近一半没有发行A股。如今,它们可能因为回内地上市而被称作海归公司。综合最近媒体的报道,除北京控股等少数几家公司外,国企股大都在等待发行A股的时机。中联通宣布如果发行A股,会按规定进行国有股减持,言外之意,A股发行工作至少进行到了提交方案的阶段。燕山石化股东大会已经批准了一项特别议案,只要本年度A股发行额不超过总股本的20%,就不必再经股东大会审议即可发行。还有海螺水泥华能国际,据说两家公司的A股发行方案已经提交证监会,正在等待审核。而北京大唐发电则正在等待电力体制改革的方案,一旦谋求跳跃式的发展,肯定会考虑A股融资。诸多”海归派“的涌入,势必会改变内地证券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大盘近期的连续下跌已有了些山雨欲来的味道。但无论如何,在经受了国际资本市场的考验后,中石化们的到来,多少会让证券市场少一点投机,多一点投资,有一个计算可能会说明这一点,如果中石化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是4块钱,那么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将从61倍下降到51倍。

  许小年给“海归公司”提个醒儿

  记者:梁军 张鸿

  记者注意到,香港最大的50家上市公司占了整个香港股市市值的84%,而国内A股市场最大50家公司只占总市值的18%。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以前我国证券市场资金量较小,水浅了养不了大鱼。这次中石化的闯入,会不会打翻了鱼缸,造成股市大量”失血“呢?不少人心里都在打鼓。不过,有专家认为,近来申购新股的资金最多能达到5900亿元,中石化100多亿的筹资量不会造成资金供应的紧张,投资者尽可放心。

  记者:从目前情况来看,像中石化这样的特别是在海外上市的大型的大盘的企业都有在A股上市的打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呢?

  许小年(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很明显的就是国内的市盈率和国外的市盈率还是差得很多,那么国内的市场形势和国外的市场形势也差得很多,香港市场平均市盈率15,我们现在的市盈率已经到了五十、六十了,这个对企业来说,它融资的话是非常诱人的,越高的市盈率意味着越低的融资成本,所以很多H股企业想回到国内来上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就是从国际资本市场情况来看,因为受到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影响),欧洲经济看来也步美国经济的后尘,因为经济前景不明朗,所以市场气氛不是非常热烈,因此也给中国海外上市的公司在海外市场上融资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定难度。

  记者:像类似中石化这样的大盘国企,在A股市场下水对于整个证券市场,它的意义在哪?

  答:对整个证券市场的意义是两方面,一方面它会调整上市公司的结构,到目前为止,我们A股上市公司都是中盘小盘偏多。

  记:很容易被炒作。

  答:非常容易被炒作。中型的和小型的股,它的市盈率都比同类企业的大盘股市盈率要高,那么大盘股下去有助于提升价值型的投资理念,不是靠炒作,而且完全靠公司的业绩。另外一方面,这种大型的企业上市给发展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又创造了条件,大盘股在海外、在香港、在美国也是一向被机构投资者所青睐,被机构投资者所看重,那么我们是在国内市场发展机构投资者,如果没有这样大型的股票的话,发展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做投资决策的时候,也会感到非常困难。

  记:现在这些在海外上市的大盘国企股,如果它们来到我们国内的A股市场上市,它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答:对于一个中国企业来说,它肯定是要依托国内市场,加上现在市盈率方面的原因,它有很好的机会,资金成本很低,所以这个是对它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它的挑战,应该来说也是非常非常严峻的,严峻在什么地方?恰恰是非常低的资金成本,使它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融资成本低,它是一柄双刃剑,企业要意识到融资成本低对它所造成的负面效益,要努力地提高投资回报,另外一方面,企业也应该认识到国内的散户投资者不像海外的投资者那样注重基本面,我们有一些H股公司的企业老总就说国际资本市场混是混不进去的,确实是这样,回来了日子过得太舒服了,但是要居安思危,要看到WTO以后严峻的竞争形势。

  说到中石化,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一个字就是”大“: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58位,中国最大、世界第四大的石油产品生产商,亚洲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商。帽子扣了一大堆,但是,中石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呢?跟记者体验一回你可能就会有一些实际的了解了。

  体验中石化

  记者:梁军 张鸿

  如此庞大的销售网,是中石化手里握着的一张王牌。这可不是哪一家竞争者三年两年就能够建起来的,它让中石化在市场的竞争中首先占据了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建成这个销售网络,中石化用了50年,而中石化的改革是从三年前才开始的,经过了重组的阵痛,境外上市的脱胎换骨,如今回到内地施展拳脚,这个过程并不比建一个销售网络轻松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中石化回家的旅程。

  在中石化,压力是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的,由于同时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上市,中石化的交易基本上是24小时不间断的,所以,为股东服务的电话也会24小时响个不停。

  中石化工作人员:自从我们在去年12月上市以后,我们的工作就非常非常之忙,我们平均每个星期要接待海外投资者两到三批,另外一个,我们每天有大量的电话,还有E-MAIL、传真等等几种形式跟我们提了很多很多问题。2000年10月19日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个历史性的日子,从今天开始中国石化股票,在世界三个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 纽约 伦敦正式挂牌上市,我想这不仅是对中国石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也将对全球的投资者带来一个新的投资机遇。

  从大型国企转变成面对全球投资者的国际化公司,中石化经历了巨大的阵痛。2000年10月19日,当中石化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时候,李毅中看上去远没有今天这么潇洒,在这之前的中石化改制重组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当时,中石化的员工总数是122万人,要分流72万,即使是这样,留下的51万人也相当于世界石化前四强的总和,李毅中当然明白,如果不减少人工成本,中石化这艘航空母舰就可能无法起航,事实上,它的子公司上海石化在8年前就有过同样的经历。

  (上海石化谈人员剥离):改制以后,不仅从国际资本市场取得了各方面股东的信任,对我们进行了投资,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改制以后,上海石化建立了一个完全新颖的机制,就是建成一套跟原来单纯的国营企业完全不一样的管理体系。

  有人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海石化充当了中石化的探路者,但即使是相同的路,中石化这个巨无霸走起来也会更吃力一些。为了把资产剥离出来,它们请来了国际著名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会计师把中石化的帐翻了个底朝天,其中到公司的中介机构来的人数最多一次达2000人,轮番审阅帐目。

  李毅中说:”我们首先取得了、拿到国际资本市场的通行证,拿到这个通行证的代价是高的,这个入门的门槛票价是高的,但是你的改革要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脱胎换骨后的中石化被包装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但业内人士仍然认为它的上游开采要弱于下游的销售,这也是中石化发行A股的主要目的,募集的资金将用来收购新星石油公司,这是一家具有50年油气开采经验的企业,收购后中石化原油储量在全国的份额从19%提高到21%,当然,这仍然不能和它的销售相比。中石化的目标是,在入世前抢占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70%的份额。

  大量收购加油站,是中石化在入世前打的一场漂亮的、也是关键的战役。据了解,入世以后我国将在三年内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五年内有条件地开放批发市场,那个时候,国外的石油巨头们就可以在国内建油库和码头。如今,中石化已经控制了中国的主要成品油市场,那些外国公司要进来,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和中石化合作。据介绍,去年H股发行的时候,世界四大石油公司都购买了中石化的股票,合计超过15亿美圆。

  李毅中说:”国外大公司要进入这个市场,它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它要形成一个具一定规模的网络,不仅要投资,而且需要时间。"

  中石化的返乡之旅

  1997年8月 南京四家不同行业的石化企业联合成立东联石化集团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改革重组拉开序幕

  李毅中出任东联董事长、总经理

  1999年7月17日 国务院批准中国石化上市方案

  此时中国石化集团共有职工122万人

  李毅中担任集团总经理

  2000年2月25日 中国石化集团发起成立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共有职工51万人 其余72万人被分流

  2000年10月18日、19日 中石化在香港、纽约、伦敦上市

  成为第一家同时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

  同时承诺五年内裁员10万人

  2001年6月20日中国证监会批准中石化发行28亿股A股

  占中国证券市场总流通股本的2.2%

  由此掀起海外上市大型国企回国潮

  李毅中:压力很大

  记者: 梁军 张鸿

  记者:这次中石化增发A股实际跟上次发行的H股时间间隔不是很长,你感觉这两次路演,在你心目中有什么不同?

  李毅中答:上次路演主要是借助了国际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它们的国际资本市场发育时间长,更加完善,所以大多数都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对我们的提问专业性很强,首先是财务,问很多财务的概念,第二他还问到你石油、石化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问题比较深。国内路演刚三天,我的感觉国内投资者、基金机构投资者也正在发育成长,也有了相当的实力,在提问的内容上面有些差别,他们不大关注石油石化本身的技术问题,他们更关心什么呢?关心中国石化这个大的蓝筹股进来以后,从自己来说想积极地参与,这个股价是怎么定的、股价是高是低,将来二级市场的表现怎么样?

  记:你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答:区别我觉得和国际市场、国内资本市场发育的时间成熟度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外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加成熟一些、专业化一些。

  记:对于你们是不是更难一点去说服他们?

  答:相对起来,我们要到国际市场去说服一些投资者,他们是更加市场化的。我们经过国际改革以后,投胎换骨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他们面前,要得到他们的认可,这个要有相当的改革的成果,有完美的表达。

  记:那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一个更难说服的地方去首先上市?

  答:我们改革的目的、改制上市的目的,不仅仅或者说不在于首次发行拿了多少股、融了多少资本,最根本的是内部体制、机制的转换。

  记: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借助国际资本,用国际的标准、国际的眼光来要求你们?

  答:国外的投资者,如果层次更高一点,它不仅要看你的组织机构、看你的管理体制、看你未来的发展、看你高级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是不是符合市场机制的要求,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必须要有新的企业文化,我们过去中石化的企业文化是爱我中华 振兴石化,这肯定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进入市场经济过程中,它必须要发展。

  记:但是我们也知道,这个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建立起来的,要经过几十年,向国际企业发展,它需要经过上百年才能够积淀出自己的文化,所以在这种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去形成的东西,在这个面前,你是否会感到很急切,甚至是力不从心的感受?

  答:我想你能体会我的心情,我们去年10月份上市回来以后,首先是感到心情压力很大,上市成功的喜悦是很短暂的,因为人家拿了34亿6美金来买我们的股票期盼着我们有高增长的回报,而且我们在国外路演时,给他们做过了庄重的承诺,回来得一条条落实呀,现在我们即将取得国内投资者的认可,如果发行成功,将有更多中国的投资者,中国的股民,在我们身边更直接地监督着我们、注视着我们,必然会给我们形成更大的压力,形成改革发展更强的动力。

  记:我也想问你一个稍微私人话的问题,就在这两年当中,你刚才说到了你的身份,角色有些转变,认识也有些转变,那么从外在上,你有没有有意识地去使自己的形象,包括在投资者和公众面前的形象,去发生一些变化?

  答:这方面到没有有意识地刻意地修饰自己,现在不仅是对我的干部职工、我的投资者、我的股民,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市场,还要面对社会,今后每半年要出来推介业绩,每年要推介业绩,要经常见投资者进行信息批露。确实要面对的是我们的股民,不客气地讲,很多都是年轻的孩子,二十来岁、三十来岁,那你要是讲自己的身份,讲自己什么区别,不讲,他来是股东,是我们的老板,老板的代表,我们就如实地、诚恳地把我们的问题、把我们的情况给他们做介绍,同时征求他们的意见,而且始终要保持亲和力,更显示我们是一个企业,我们是一个企业家、企业管理者,而不是过去意义上的政府官员。

  李毅中告诉记者:国外有60家大型机构投资者买了中石化的股票,假如每家有5人通晓石油化工,那么就会有300个专家天天盯着中石化。国内上市以后,将有更多的中小投资者加入,这些来自家门口的监督会更直接、更透明。对于李毅中以及中石化来说,国内上市是一柄双刃剑,舞得好了不用说,是皆大欢喜,舞不好就可能伤着别人,也伤着自己。这个担子的份量着实不轻。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