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艳霞/文
刘明康的思路异常清晰:将中银集团属下12家整合为一家在香港注册的大银行,实行统一的管理经营模式,并在短期内将其在港上市。重组后的中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处理账目,提高透明度,这是内地首家商业银行使用这套标准。刘明康相信中银重组后成本会下降,效率会提高。香港业内人士称,重组后的中银集团将重振雄风,挑战汇丰银行在香港的龙头地位。
国际金融界都清楚,中国银行目前正成为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样板。执掌中国银行年余的刘明康则被称为中国银行业世纪革命的领军人。
很绅士的刘明康是一位学者型的行长,这是因为他对人的谦和和对金融业的精深。中行人说起刘明康还会用“实干家”三个字,这缘于刘明康遇强阻力绝不怯弱,认准了大方向定将快步前进。刘明康以自己的勇气为中国银行业作出了表率。
去年2月,在金融业大换班中,刘明康从央行副行长的位置走向中国银行董事长座椅。中国银行是一家近90年历史的老银行。摆在刘面前的要务是怎么样使它焕发青春,再现辉煌,迎接挑战。不久,刘明康即为中国银行明晰定位———全能化、城市化和国际化。这是国际性银行的宏伟蓝图。刘明康决意将中国银行打造为中国的“花旗银行”。
试点广东
刘明康在快步实现自己为中国银行定下的目标。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各种积弊一直为国内外业界所诟病。半壁江山在海外的中国银行也有着与其它三家国有银行一样的沉疴。长期以来,盲目跑马扩张“领地”,广布网点,而不顾及“领地”贫富。这样,中国银行的网点遍及城乡角落,但除沿海地区实现盈利外,其它“领地”都是长贫难顾。刘明康非常清楚中行的肿瘤及其恶果,决心大规模地整合网点资源,走城市化之路。一时间,中国银行掀起了撤并机构的改革。此举遭到不可想象的阻力,阻力甚至来自于各地政府。中国银行网点的撤并意味着当地金融业的表象消退和大量人员的下岗。但刘明康没有退却和妥协。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成为此次改革的先锋。从秘密设计方案到撤并行动实现,用“急风骤雨”和“大刀阔斧”来形容绝不为过。反对声音从来没有停歇。连兄弟行也并不认同,认为作为国有银行应以稳健为首任。但中国银行狂风突飙式的网点撤并和减辞冗员并没有减速。2000年,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欠发达地区的网点迅速撤并,并集中优势资源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布点。虽然中国银行撤并网点数目和下岗人员数一直不对外公布,但中行的举动仍深深震惊了业界。其它三家银行的改革不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中国银行早走了一步。这在中国入世的历史大背景下,早走一步可能关乎生死存亡。中国银行的改革已初显成效,连续亏损数年的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网点压缩、人员精减,但却实现了扭亏为盈。盲目的跑马圈地为银行带来的只能是无尽的入不敷出。
全国展开
今年以来,这种改革已在内地所有中国银行展开,并在走向深入。已先行一步的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已由“急风骤雨”式的改革转为“和风细雨”的调整。在调整中发展是国内中国银行在未来数年内的主旋律。
2000年底,中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31%。这是四大银行中唯一达到国际规定标准的银行。中国银行由此被作为四大银行改革的试样板和试点。
刘明康明白,只有揭开自己的脓疮才能找到割除良方。于是,他启用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并在今年5月按国际惯例对外公布中国银行坏账近30%。刘明康的勇气令全球业界对其刮目相看。中国银行业给外界的印象一直就是“不实、虚假”。刘明康毫不顾及地亮出了家底,旨在取信于世人。这对于入世后的银行业尤为重要,因为银行是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
7月4日,刘明康在京宣布,一直以来中国银行每年增长3%的不良资产率得以遏止。这是刘明康改革实践的成果。
目前,中国银行国内业务的改革已渐深入。刘明康放下架子,聘请花旗银行为中国银行诊治业务流程,以实现减员、提速并进。目前,中行广东省分行“流程改革者办公室”已进入角色。
重组中银
在大刀阔斧全面改革内地中国银行的同时,刘明康积极酝酿香港中银重组。在目前中国银行短期内不可能整体上市的情况下,刘明康将中银重组并上市是明智之举。
去年,刘明康上任不久即宣布重组中银。记者曾在深圳就此问题试探性地采访刘明康。当时中银重组仍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但刘明康还是作出了爽快的回答。这是一位乐意与人分享思想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行长,中银重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媒体炒作和猜测的热点。刘明康理所当然地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人物。
经过一年的酝酿,中银重组最近终得以实施。目前,这项涉及中银集团在香港的10家银行和另外两家在港注册银行的重组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且重组进展良好。在原管理架构下,集团属下12家零售银行注册地分为北京和香港,各自为政,网点布局极不合理。各集团成员不仅难以形成竞争合力,更以相互争食而产生内耗。面对众多国际性大银行的强势,中银不重组将难以承担中国银行半壁江山的重任。
重组中银并将在港上市是中国银行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第一步。中银集团在香港上市意味着中国银行有一半资产实现了上市。随着国内部分改革的深入,中国银行将有更多的资产实现上市。刘明康虽然没有明确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但实事将证明这是中国银行上市的一条捷径。刘明康曾经宣称的将在两年内将中国银行上市应该含有此意。
目前国内中国银行的改革和内部整合正为上市做准备。刘明康称,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比率,而这是上市的前提条件。
试验香港
曾执掌光大集团、申银万国[微博]帅印的刘明康对银行、保险和证券统一调度游刃有余。对混业经营,刘明康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预期。在认可目前国内分业经营必要性的同时,他更清楚“国际上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混业经营及监管是一种新的趋势”。准备把握未来才是决胜的关键。于是,刘明康将“全能化”列为中国银行的定位之一。香港成为中国银行实现全能化混业经营的试验田。正在重组并拟上市的中银集团是一家零售商业银行,其份额占据香港第二位,仅次于汇丰。而中银国际则是知名的投资银行。人寿保险和财产保险业务也呈增长势头。全能化银行的架构已基本成熟。刘明康已准备在国内尝试“混业经营”。去年年中,中银国际已开始申请在国内A股的承销资格。如果此申请获准,中国银行在国内就拥有了商业银行和投行两块业务。虽然此举目前的进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全中资背景的中银国际将在外资券商正式进入中国大陆之前率先抢滩。中国银行的公司客户资源将为中银国际提供宝贵的项目,而这正是外资券商所无可比及的优势。
实际上,目前,中银国际所承销的项目多源于中国银行推荐。中国银行正成为中银国际的强大后盾。资源共享也正是花旗银行等国际全能银行的优胜之处,花旗银行中投行业务今年首次超过美林和高盛。中国银行的项目资源兼之中银国际的投行实力,中国的“花旗”梦也许已为时不远。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