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上半年一级市场发展规范综述

2001年07月05日 08:3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刘兴祥

  在管理层不断推出新政策的背景下,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步伐明显加快,而一级市场市场化进程成为今年上半年证券市场最大的亮点。

  新股发行呈现新特点

  在走向市场化的背景下,一级市场的筹资功能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全景网络统计,截至6月20日,今年已发行了37只新股,发行总股本达到了25.93亿,总筹资额达到210.85亿元。新股的加权平均价每股为8.56元,比去年同期的7.29元提高了17%。另外,有16家公司总共增发了11.33亿新股,相当于去年全年增发家数的2/3,所筹集的总金额为154.03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220亿的70%。

  新股发行政策变化导致新股发行速度不均衡也很明显。今年1月份有22家公开发行股票(含首发和增发),筹资额高达189.07亿元,3月份仅4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筹资金额为28.58亿元,6月份只有3家公司上网发行股票,筹资额仅16.63亿元。

  核准制的实施也为民营企业上市打开了方便之门。今年上半年新上市的公司中,先后有6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上市的步伐大大加快。继天通股份康美药业之后,用友软件太太药业广东榕泰等企业的上市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热点。由于体现了“扶优限劣“的原则,这些公司的股票均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股票发行法规体系初具雏形

  为了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础,中国证监会2000年3月就发文要求拟上市公司进行规范改制和重组。今年春节后,为配合核准制的实施,中国证监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形成了核准制下股票发行法规体系的雏形。

  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在3月16日正式发布了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内容与格式,其重点强化了提高发行公司透明度。这标志着核准制下的信息披露有了大纲,突出了核准制下以强制性信息披露为监管重点的理念。

  4月6日发布的《拟发行上市公司改制重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则对拟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格作了规范要求。只有完成了规范改制并严格执行业务、资产、人员、机构和财务“五分开”的公司才有可能公开发行股票。这既有利于业内统一标准、增加规范性和透明度,又对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水平与改进上市公司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核准制下,把好股票发行市场“入门关”至关重要,这对承销商提出了更高要求。4月2日发布的《证券公司从事股票发行主承销业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对证券公司作为主承销商的责任、义务和风险,尤其是内控机制的建立、如何为股票发行的质量负责等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此外,在完成了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申请上市的规范性文件外,针对医药、IT业、高速公路等特殊行业上市也将发布特别规定。

  科学的新股定价模式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新股发行上网竞价方式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向市场传递了这样一条信息:多年没有采用的上网竞价发行方式将可能再度使用。这样,新股定价也将采用由发行人与投资者共同博弈确定的完全市场化的模式。

  再融资模式三足鼎立

  为了进一步完善再融资制度,《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3月末出台。它进一步推进了市场化的发行机制。一是通过实行证券商推荐制度,达到增强市场对发行人的约束力、扶优限劣的目的。二是适当调低效益指标,使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以自由选择再融资方式,达到兼顾增发与配股的目的。此外,针对上市公司重筹资轻使用的问题,管理层加大了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并出台了《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报告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发新股前对前次募集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项目情况进行详细披露。在市场化的筹资方式引导下,今年上半年有上百家公司提出了增发议案,首次超过了准备配股的公司,增发从而成为了再融资的主要方式。

  为了拓宽融资渠道,4月份颁布的《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实施办法》使具备良好业绩和分红纪录的公司获得了又一常规融资渠道。由于具有短期不扩大股本、成本较低等特点,可转换债券也受到了上市公司的认同。目前,已有近10家上市公司提出要发行可转换债券。其中,东方电子更是同时提出了增发与可转换债券的方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防部:日方若击落我无人机属战争行为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