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乐嘉春)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资产管理公司正在通过协议转让或拍卖等形式受让上市公司股权,并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股股东,例如西藏圣地一大股东西藏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将所持有的公司法人股300万股(占总股本3.76%),转让给公司原第三大股东无锡赛诺资产管理中心。业内人士就此提出,投资者应冷静对待资产管理公司介入上市公司后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
的影响。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资产管理类公司介入上市公司确实能给上市公司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从短期看有助于改变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为,它们往往先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介入上市公司,在成为上市公司的新任大股东后,然后再对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例如,海鸟电子通过受让大股东东宏实业的控股股东手中的房地产公司股权,及长春长铃通过受让大股东上海唯亚电子产业方面的资产,两家公司都实现了产业的初步转型。
虽然如此,但市场分析人士同时还是提醒投资者,资产管理公司的入主也会对上市公司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这类公司本身大都是一些新近一两年才成立的公司,它们把公司业务经营的范围主要定位于资产管理、委托理财和投资等,尤其侧重于资本运作,本身缺乏相对深厚的产业基础及产业背景。这类公司有点类似于私募基金,这就决定了它们一般不会太专注于产业运作,产业运作也往往是为了资本运作。这种操作方式有点类似于海外一些机构专门玩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操作手法:在一些上市公司发生困难和股价出现持续低迷时,购入这些公司的股份并成为大股东,有的甚至成为公司的实际控股股东,然后再将有盈利前景的资产注入其中,等到公司基本面得到彻底改观后,再出售给其他投资者。所以,从海外的情况分析,资产管理类公司往往是一种“过路客”,它们是资本市场上资本利得的追求者,不是一个长线的和稳定的投资者,一旦当它们赢得丰厚的利润,就会毫不犹豫地从上市公司中“撤退”。
业内人士认为,让资产管理类公司来主导上市公司的业务或经营,从长期看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它们的进入与退出都会对上市公司的经理层和经营业务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订手机短信接收沪深股票实时行情股价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