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性重组仍难进行 PT闽闽东能否重生?

2001年06月23日 14:2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刘俐/文春雨/摄欧阳华/图

  重组依然未能挽救闽闽东,在福建德亚集团入主闽闽东两年后的今天,闽闽东还是一步一步地走入了PT行列。而德亚集团董事长阮希玮显然也正为他当年的闽东情结所困——闽闽东把德亚集团一同带进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

  截至发稿时的6月21日,PT闽闽东仍未向深交所递交宽限申请,它的重组依然是一个沉默的谜。今天,闽闽东这个没落贵族,正在为申请宽限苦思对策。

  冗员、机制、管理一直是闽闽东无法解开的症结,1999年当德亚入主时,很多人都对这个民营企业寄予了很大希望,但事实是,两个关联企业间的互保与往来账问题,使德亚也深陷其中,他们紧紧地捆在一起,形成了一损俱损、唇齿相依的关系。

  正规军遭遇游击队

  如果真能有如果,闽闽东是不应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闽闽东最早是福建省福安市生产电机的企业,其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在国内一度非常出名。但是由于企业管理与机制上的一些原因,一批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继离开了工厂,并在福安当地开设作坊式的工厂,生产与闽闽东相似的电机产品与其在市场争食。

  它们发展速度非常快,几年前闽闽东就已抵挡不住,那时闽闽东为自己总结了几个原因:人员过多,负担过重,机制没有别人灵活,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但是几年过去了,生产电机的乡镇企业已经从分散走向联合,而闽闽东的这些症结依然未解。

  据了解,现在在福安生产电机的企业达一百多家。除闽闽东外,企业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就有10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50家,福安市电机产品的年总产值达20多亿元,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出口到东南亚,有的企业甚至还在东南亚开办了工厂,而这些企业的绝大多数业主都是从闽闽东走出去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闽闽东一个木模工人离开公司后开办的电机企业,现在的年销售额已达到了7000多万元,另一位原闽闽东后勤人员开办的电机企业年销售额也有4000-5000万元之多,仅此两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就已超过闽闽东。

  今天的闽闽东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别的企业只要几百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产值在闽闽东却需3000多名员工,此外,闽闽东还背负着1500多名退休人员。据称,公司虽说是一家上市公司,但企业内部一直延用国有企业管理方式运作。采访中有闽闽东方面的人士表示,这个曾经辉煌的企业之所以会落到今天这一步,就是因为它一直在以不变应万变。

  闽闽东的变与不变

  福建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的一位研究员介绍说,几年来闽闽东的产品从未有过升级,产品的档次与乡镇企业在同一水平线上,产品的生产设备几乎没有进行过更新,根本无法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

  据说,闽闽东上市后不久,有一家德国企业到公司试制一批电机产品,对质量要求很高,但由于企业设备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闽闽东最终失去了一次进军欧洲市场的机会。当时公司高管人员曾到国外考察生产该类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据测算,如果引进需要6000-7000万元,但由于其时募集资金大多用于搞多元化经营,企业对这笔资金的投入最终也只能作罢。

  闽闽东上市后,企业曾大力提倡多元化经营,大批量而小规模的投资被福建一些业内人士戏称为“撒胡椒面”,其涉足产业从电机到地产乃至浴缸,投资金额从上百万到几十万再到几万,用去了公司大笔资金,对主业电机产品生产设备的更新与研发升级的投入反而大大减少。这种投资行为最终使公司的主导产品失去竞争力,沦为大路货。

  据悉几年前,闽闽东也曾研制出新产品稀土电机,且市场前景较好,但由于资金紧缺,根本没有能力投入大规模生产与市场开发,最终只好束之高阁。多元化使其丧失了让主业重振山河的机会。

  曾有人戏称闽闽东只是一家形式上的上市公司,骨子里实际上还是旧式的国有企业,而寻常可见的国企病在闽闽东身上也处处留痕——从闽闽东的报表上不难看到,其应收账款高达1.2亿,而据说其中的大部份并不是什么客户的欠款,而是公司内部人员欠公司的款项。

  据介绍,闽闽东在全国各地都设有营业部,一些营业部在售出产品后,货款并没有上交公司,这些款项中的大部份估计已无法追回。公司管理的混乱由此也可见一斑。

  冗员是闽闽东的又一重症。目前闽闽东正式员工有5000多人,其中在职员3700多人,退休员工1500多名,人员过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不少员工复杂使得管理难度增大。

  久拖未决的人员问题,使其后入主的德亚集团也深受其害。据了解,由于历史原因,闽闽东现有的1500多名退休职工除每月退休金由社会统筹外,其它的各种费用均由企业自行承担,每年仅医药费开支一项就高达200多万元,1994、1995两年,闽闽东曾计划在股份公司的基础上再成立一个母公司,将这部份退休人员剥离到新成立后的公司中去,以减轻股份公司的负担,但未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

  后来,福建省出台了有关下岗分流的“三三制”制度,由地方财政、社保、企业各支付三分之一款项,将这批员工纳入社保体系,但闽闽东此时已沦落到没钱处理的地步了。

  第一大股东身份不明

  入主闽闽东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的福建德亚集团,据说横跨18个产业,但所有接受我们采访的人都说德亚的实力不够。有知情人士介绍说,德亚集团资本来源主要有代理李宁牌领带,大黄鱼养殖与一些证券投资,从客观上讲似乎没有足够的实力改造闽闽东。同时一波三折、久拖未决的股权过户问题,也使德亚作为闽闽东第一大股东的地位名不正言不顺,甚至有人说,从某种角度上是德亚的入主加速了闽闽东走入PT的步伐。

  德亚入主闽闽东后的国有股权过户问题,从1999年到现在已有两年时间,但最终还仅是托管。据了解,早在1998年,德亚就与福建省国资局达成了受让闽闽东部份国有股权的意向,但是由于德亚集团欠福建财政厅下属华兴信托款项,福建省财政厅以此为交换条件,要求德亚先支付华兴款项后才同意其受让闽闽东的部份国有股权。当相关的事项得到解决后,德亚终于在1999年4月与福建省国资局签协议受让国有股权,但等报到国家财政部时,闽闽东却成了第一支被国家财政冻结转让的国有股,这一冻就用去了2年的时间,直到现在还没能根本得到解决。

  股权被冻结使得德亚无法成为闽闽东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参与公司的管理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国有股权最终是不是真的能为德亚所有,一直是德亚的心头之病。

  两年多的时间里,由于股权的最终归属问题未定,使得德亚在闽闽东的重组上始终不敢有太多实质性的资金注入,更不用说要有比较大的重组行动了。而在对闽闽东的管理中,德亚也没有权力动作,造成公司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班子,企业人心涣散,内部旧有的机制根本无法打破,再加上德亚自身的管理人员也没能及时到位,使得闽闽东并没有真正在机制与管理上得到改变。换了新瓶的旧药一样不能医好闽闽东的症结。

  有政府部门的人员表示,德亚的入主加快了闽闽东走向PT的这种说法还是比较客观的,但这并不是说闽闽东走向PT都是德亚的问题,政府部门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认为如若财政厅不把两个根本不相干的事情混为一谈,那么今天闽闽东的国有股转让应该已成定局,那么德亚对公司的重组也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不会走到PT的地步。

  但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德亚介入闽闽东的过程中与闽闽东有着数额不小的担保,已将其自身与这家上市公司的命运捆在了一起,唇亡而齿寒,能让闽闽东得到宽限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对今天的德亚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政府全力支持重组

  这是我们的采访临近结束时,得到的有关闽闽东重组的最新消息。目前闽闽东的问题得到了福建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据说,福建省的几位主要领导多次批示:关注闽闽东,跟踪闽闽东的重组工作。闽闽东的重组问题在日前摆上了省长的办公会议,福建省政府一位秘书长在上周亲赴深交所,表明福建省政府对闽闽东重组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据了解,对于闽闽东存在的问题,福建省政府已表示要特事特办,只要省里能为公司做主的都一路开绿灯。过去由于德亚的身份未能得到明确,因此解决闽闽东冗员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启动,目前,福建省政府决定,帮助闽闽东承担解除其2000名在职员工劳动合同所需费用的2/3,其余1/3费用由企业自行支付,彻底解决闽闽东的冗员问题。

  有人对此算了一笔账,若以一个员工当年工资1万元计算,闽闽东每年可少付出2000万元,减负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与此同时,福建省政府还表示,过去闽闽东多上交给地方的企业所得税款项,将全额给予退还,并在闽闽东办理其它相关事项的手续问题上,给予便利与支持。

  在债权人方面,福建省政府出面已组织了相关银行进行沟通,希望银行能对闽闽东的债务问题给予支持。据悉目前相关银行的省行均已书面表示,同意将闽闽东所欠银行的债务根据有关的文件精神,用资产抵债与挂账停息的方式来解决。

  由于闽闽东产业分散在福建省各地,其债务也分布在各地的银行机构,各银行省行均表示,相关的协调工作由他们去解决处理,以给闽闽东的重组创造最好的条件。

  闽闽东的主业目前有可能将要面临转变,但德亚方面在产业上显然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有迹象表明福建省政府正在积极做着这方面的工作。

  采访中,曾有人对记者说,其实闽闽东走向了PT也未必完全就是一件坏事,传统国有企业留下的问题,解决起来有着很大的难度,现在公司马上就要走向破产了,所有的问题就都暴露了,便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了救活公司,就必须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对闽闽东的未来发展将是很有利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