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如炒菜 “厨师炒家”自述两年暴赚500%的经历

2001年06月23日 13:41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巴山/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厨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就总是戴着白帽子,穿着白褂子,留着小胡子,挺着大肚子,左手握锅子,右手拿铲子。等我真正见到钟永明时,我却怎么也无法将他和厨师“重组”到一块。他拿出几张做厨师时的照片对我说:“我以前的形象正如你想象的那样,但炒股三年既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外型。”他说炒股看起来很轻松,其实股市是个高智商的博杀场所,劳心而且费神——这不,自从进入股市后,他很快就由一个胖墩墩、大腹便便的厨师变成了看上去很“精干”的人。

  炒股如炒菜

  钟永明在四川时学的是川菜,到深圳后又学了粤菜。在大排挡干了整整10年后,他和妻子的积蓄终于超过了20万元。他本打算用这笔钱买套房子,再将家里布置一下,过比较安定的生活,但就在他看好房准备交定金的时候,一位炒股赚了大钱的朋友劝他不要急着买房,其中的两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博一博,单车变摩托;炒一炒,小套变大套;炒两炒,一套变两套”。那时正值1998年夏天,股市慢悠悠地不涨也不跌,不懂股票,甚至连股票代码都搞不清楚的钟永明,就听朋友的建议买进了3000股上海汽车和3000股深天马。他记得朋友当时还说了一大堆买它们的理由,但他当时根本听不懂那些术语,更别说记住它们了。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又炒过几只股票,有赚也有赔,但总体上却是失败的。

  钟永明是个肯钻研、善总结的人,他把更多的业余时间花在了股票上。结合多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几个月来炒股的经历,他发觉炒股与炒菜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绝大多数大盘股是慢牛股,对待它们就要象广东人煲老火靓烫一样,急不得躁不得,一急躁就煲不出味道,火大了甚至还会煲糊了;而绝大多数小盘股则是快牛股,对待他们就要象炒菜一样,油要多,火要急,动作要快,这样才能色香味俱全,如果火小了油少了动作慢了,则不但不香,还可能根本就吃不动。

  从好厨师到好股民

  1999年5月,有专家大力推荐赣南果业,称此股至少可炒到25元(当时该股才12元多)。钟永明想,不管这消息是真是假,也不管专家们出于何种目的推荐,多少总会涨一点吧。再说它盘子不大,上市后也一直没被炒作过,就算不马上涨也总有上涨的一天。他趁价格回调到30日均线时一下子买进了5000股。半个月后,该股果然启动了。有了半年多的炒股经验和钻研心得,他认为这还只是炒菜的烧锅、热油阶段,真正下菜炒作还在后面,也就是说,开始一段时间只是拉小阳缓步上攻,真正的加速上升期还没有到来。不久,赣南果业连续拉出几根长阳线,等涨到22元时他才“起锅”。这时他发现了另一只让他感到非常奇怪的股票——山东巨力:每股0.7元的业绩,近4元的公积金,2500万的流通盘,股价却连续几个月在16.5元左右徘徊。虽然这时大盘正在调整,但他还是分两次吃进了6000股。后来该股稳步推高,一直推到28元多,公布业绩后又推出了10送(转)10股的分配预案,股价也涨到了32元。天兴仪表是2000年至2001年间的另一只大牛股,不少股民都在它身上或多或少地赚了钱,但能象钟永明这样从13元多一直持有到30元的肯定少之又少。他形容这只股票的炒作过程是:种菜(长期低位横盘),洗菜、切菜(启动前的上下震荡)、热锅、煎油(继续碎步上攻期)、大火猛炒(快速拉升期)、起锅(获利了结时)。这还只是“炒菜”,还有一些“煲汤”似的杰作:他在2000年初以8元多的价格买入5000股华侨城后,整整过了一年时间才等到它从8元涨到18元多,直到临近送股配股除权时才出局,实现了翻番。

  钟永明一点也不隐瞒自己的失误:在这两年多时间里,他也好几次与好股失之交臂,好几次因为对股票认识不清楚而小有亏损。但他能够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而影响整体操作。现在钟永明已不再当厨师了,因为他在1999年5月以来的操作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两年多里,他的资金从最初的20多万元迅速增值到120多万,两年暴赚500%,这是许多股民想也不敢想的事。他买了自己的房子,也把一家几口的户口迁过来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冯小刚幽默聊春晚:办太好剥夺吐槽快感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中关村e世界拖欠超200万电费将断电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