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PT”如何演绎退市的故事?

2001年06月19日 14:17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袁启华 周颖 李丰洲

  从4月23日PT水仙被首家正式摘牌,到6月15日PT粤金曼接到中国证监会终止上市的通知,关注退市的人们心情无法轻松。由于一些比PT水仙、PT粤金曼更劣质的公司却相继申请到了宽限期,人们不免更加担忧——退市 当心做成夹生饭

  年初以来,证券媒体铺天盖地的退市报道,可以说是十年来证券史上最集中、最有份量的战役性报道。它不仅为退市制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大大强化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4月23日PT水仙的摘牌,在中国证券史上写下了退市的第一笔,而6月15日PT粤金曼的退市,又为这一笔增添了重彩。对于证券市场具有深远影响的这次“变革”,媒体舆论的触角已经进入每个人的心里——对退市概念更加清晰,更加理性。

  舆论造势太辛苦 焉知实情多折扣

  截至去年底,PT水仙的资产总额为42315万元,负债总额为473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11.92%。我们且以1999年底连续亏损3年以上的计算,共有8家PT公司。在这8家当中,负债总额最高的当属PT中浩,至去年底负债总额为138948万元;资产负债率最高的为PT农商社,达199.8%,其次为PT中浩,负债率为192.16%,PT网点负债率为183.54%,PT双鹿负债率为128.71%,PT水仙按资产负债率计排位第五,按负债总额计排位第六。PT水仙就是这样一份“清单”,在退市中却排在了首位。

  回过头来看看3月份PT们的“救命”公告,除PT双鹿重组未能解决,其他几家都是喜讯传来。PT水仙在投资、生产、人员结构上做了重大调整,并力争出口创汇在去年600万美元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PT水仙的股东们满以为有一线希望的公告能加紧重组步伐,但退市步伐却来得更快。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解的是:如果说PT水仙已经不具备经营和盈利能力,那比水仙财务状况更糟的公司怎么办?而且对重组有没有一定的评判标准?有些公司称重组有进展,但也只是一个预期而已,PT公司目前重组只是正在进行,至于未来经营、业绩的保证和预测,谁又能说是真实和肯定的?

  北京证券一营业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PT公司退市有诸多难度,不仅股东不想退,从管理层来说,也许并不想让PT公司都退市,只是想通过一两家公司的退市,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退市少不了人的意志的干预,衡量PT公司是否退市,目前只能从它制订的重组方案判断有无盈利的可能性,至于方案能否实现谁也说不好。按目前的细则来衡量,粤金曼固然差一些,但这样做不免有点儿冤。

  地方政府博弈成功 市场行为黯然失色

  10年来,很大一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上市公司,具有很浓的政府行为或计划经济的色彩,加之缺乏市场意识和体制创新功能,因此,在市场的检验中其业绩不尽如人意,导致亏损而戴上ST或PT的帽子。

  尽管相关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上市公司,比如连续两年亏损要ST,三年之后要PT甚至退市,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上市公司有靠山——地方政府。正是由于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即便是在市场经济下,仍然让人感觉到了它的存在。

  仅凭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也能换回几个亿甚至更多的资产。如果公司运作较好,增发或配股后的募集资金还会用于其他新的项目,又能为政府带来一系列财富。如果这些公司亏损或有其他问题,政府怎么能袖手旁观呢?

  对此,中科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福堂教授指出,目前要让所有的PT公司退市尚有难度,只能夹生饭夹生做。市场和政府行为要统一,如果处理不公平,就会有失市场化的基本原则,现在市场遗留很多这种问题。退市有很多政府意志,也有市场化趋势,是以各方面影响最小的原则来处理的。当初就不应当有什么PT不PT,好的就上,不好就退。退市后给它一个平台,符合条件时再上市,关键要一视同仁。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规则的透明度不够,二是执法力度不一,有失公平。

  在政府的出面下,已摘掉ST、PT帽子的公司,其经营业绩是否真的改变,很让人怀疑。而事实上,很多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最终是以失败而抹上不光彩的一笔。

  高管层处境尴尬 谈退市阻力更大

  为什么PT水仙会成为第一家被退市的上市公司?是退市条件形同虚设吗?

  退市规则的出台,一定程度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投资风险的功能,会从根本上改变公司良莠不齐的状况,使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刘福堂教授认为,退市规则应早一天细化,这有利于公平。银河证券分析师毛昂认为,退市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对于PT公司来说,如果有人愿救活它,愿意承债、免债、注资,能够扭亏为盈,就重组。像美国的纳斯达克[微博],20年内退市近2000家,市场一样运行。而我们弄虚作假也不摘牌,公司倒了大股东却把钱拿走了。退市不仅仅是PT不PT的问题,而是监管问题。问题如果早发现,就不致误导投资者。但不管怎么说,退市已迈出了第一步,造就了一条逐渐走向法制化的道路,这种趋势不错。

  其实管理层的用意也非常明显,也希望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稳定、健康的市场,但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与实际相悖的问题,使得管理层有很多的无奈与尴尬。

  既然PT郑百文、PT农商社等亏损十几亿的公司都可以通过政府行为减去债务,重组成功,其他公司同样也可以通过政府行为重组成功。你不退市,我凭什么退市?你有政府行为我同样也有政府做护身符。对于管理层来讲,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市场经济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但这种情况与政府行为相抵触的时候,市场经济是失败者,行政手段却变得至高无上起来。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面对的困境甚至比PT们面临的生死抉择还要难。

  地方政府动力何在 先予后取才是动机

  就目前已取得宽限期的公司来看,减免债务已近40亿元,几乎每一家PT公司都给地方留下了巨额债务。那么地方政府为何要赔本赚吆喝呢?

  华夏证券一分析师刘迪对此的看法是,PT族作为一个独特群体,它退市与否,目前主要和股权结构相关,最先退市的并不是最差的,管理层更多地是从保存国有股的角度考虑的。现在市场上亏损股照样炒,显然是一种观念意识上的差距。

  还有人士认为,管理层之所以感到为难,因为不得不考虑职工的安置问题;从经济上来说,股东也未必不期待公司重组后能够获利。政府将资金用于上市公司身上,一方面符合政策要求,一方面又减少下岗职工。另一方面,PT们一旦直接上市正常交易,还有融资机会,这意味着回报时机又来了。市场的表现也验证了这些企业的真面目,过多的政府行为操控,与之不相适应的体制,公司治理结构的欠缺等等,使企业上市后一年平二年亏三年ST的情形司空见惯,但政府仍然有动力促进这些公司再生,因为有利益支撑。

  一批幸免于难的PT们获得宽限期,而新上市规则对它们或许又是一个变通的渠道。其实,政府一直给它们以宽容,希望它们能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出现在证券市场上。然而更多的期望是,减少政府对公司的干预。

  PT的故事还没有完,但我们不希望有更多的故事出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