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炯)
单边走高的B股市场在“六·一”之后转换成了高位震荡的走势。如今,市场的重点开始从存量转向增量。于是,首次募集上市的新B股会何时有序推出,私募是否会完全退出B股发行舞台等,已成了各方人士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些问题外资基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由瑞典斯堪的亚保险集团发起设立的斯堪的亚选择基金———中国大陆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中国B股和香港H股市场,是目前少数几个重点投资B股的境外基金之一。该基金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一直非常看好中国的外资股市场,从1999年开始,B股市场逐步走上价值回归的道路,上海B股指数已从21点升至240点,而该基金规模也从1000万美元发展到了1.4亿美元,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和中国证券市场快速成长的一个有效见证人和受益者。
对于B股市场的扩容,该基金的首席投资官汤浩认为,随着B股价格的逐步走高,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由不足10倍上升至超过了50倍,市场的融资功能也逐步恢复。他认为,B股市场的扩容对B股市场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一方面能够扩大市场的规模,吸引更多、更大的境外资金参与B股市场,另一方面,新的优质公司的加盟也能够提高B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对新的B股发行方式,从境外基金的角度而言,“公私兼顾”仍是它们的偏好。斯堪的亚选择基金——中国大陆证券投资基金的建议是,在充分考虑境内个人投资群体的投资热情,兼顾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长期利益,采用公私募相结合的国际通行的发行方式。因为如果完全按照A股上网定价发行的公募方式,则真正的长期投资的境外投资者可能很难获得想要的数量,而很多投机资金有可能通过透支、借贷等方式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进行新股认购以获得短期暴利。若是这样,不仅不能吸引到真正长期投资中国股市的海外机构投资者,而且会造成B股二级市场的巨大波动,不利于中国吸引外资的长远发展。
私募会否造成“黑箱”操作的一个“温床”是眼下建议全公募方式人士的一个最大顾虑。对此,斯堪的亚选择基金———中国大陆证券投资基金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为了保证B股私募配售给真正的长期投资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还应该对其认购资格进行必要的限制。例如,规定参加新股配售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必须有两年以上参加B股投资的经历,拥有两年以上的B股交易纪录和一定的B股交易量;或对新的参加B股配售的机构投资者的资本规模设定底线;或对境外机构投资者对B股新股持股期限做出规定,如六个月或以上,等等。
对于B股市场双向扩容的另一面———B股投资基金,斯堪的亚选择基金———中国大陆证券投资基金的看法是,这一举措不仅是简单地增加了市场的有效需求,而且在改善B股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让境外基金终于有了与境内同行切磋技艺的舞台,通过实践,能够较早地领悟境内证券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早地融入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之中。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