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未流通国家股比例仍呈上升趋势

2001年06月13日 14:12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姜业庆北京报道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未流通国家股不但没有像前6年那样不断下降,反而出现上升趋势。

  该报告指出,我国股票市场国有股所占比重1992年为51.31%,1998年中期为34.05%,而2001年第一季度则为39.05%,尽管数字下降了12个百分点,但依然处于第一股东的地位。在发起人股份所占比例问题上,近3年来出现了与以往6年不同的变化趋势,即未流通国家股不但没有出现前6年不断下降的变化,反而出现了上升趋势。

  报告说,这种状况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伴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逐步开始利用股票发行来筹集资金,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而我国目前市场的容量还非常有限,对于这些注册资本金在数百亿人民币的特大型企业,可能采取的手段是允许15-25%左右的股份上市流通,例如宝钢股份有限公司股本在120亿人民币,而上市流通股规模仅有20亿。这样一种客观现实,客观上就抬升了发起人股份中国家股所占的比例。

  报告认为,与发起人股份中国家股所占比例在近年不降反升形成对照的是法人股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并成为主导未流通股份比例下降的力量。因为在1992-1998年,法人股股份所占比例上升了15.6个百分点,而在1998-2001年3月间,法人股比例下降了5个百分点。法人股比重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这种变动不能掩盖法人股股东地位上升的趋势,目前法人股股东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依然较为稀缺的今天,通过受让、国有股减持,进而转变为法人股权,实现“买壳”、“借壳”上市是许多企业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资产重组方式。

  同时,该报告还强调,虽然中国上市公司中可流通股份所占的比例存在日益上升的趋势,但目前未流通股份所占比例仍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绝大部分。因为未流通股份所占总股本的比例从1992年的72.25%下降到1998年中期的66.32%,到2001年3月该比例已经下降到63.31%,8年时间内未流通股份所占比例下降了约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减少约一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这种下降的速度有增加的趋势。如果按这种速度,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非流通股份占大部分比例的格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