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逼退老股东 长园新材身价倍涨

2001年06月11日 15:43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王丰/文

  深圳长园新材发生的一系列资本故事,极有可能使其成为“李氏家族”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旗舰

  由李嘉诚旗下长和投资有限公司控股62.7%的深圳市长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演绎了一系列股权变更悲喜剧之后,有可能成为中国A股家族成员。长园新材高层人士对本报证实:该公司已向中国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

  引人关注的是,围绕长园新材公司,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股权游戏。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科技总公司(前身为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长和投资公司(该公司1992年成立,李嘉诚持有65%的股份,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占25%,另10%由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持有)、深圳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深国投)等先后出场,历经数年后,股东仅剩长和投资和深国投,其它老股东均已离场。一切变更均已成过眼云烟,只是这些变更发生在长园新材即将登陆中国A级市场的前夜,令老股东多少有些感伤。

  长和投资反客为主

  几年来,虽然长园新材的股东老的来新的去,但其只经历过一次总经理更迭:1995年,来自长和投资的许晓文接替了创业十年的于维谦。

  “长和投资是不小心当上长园大股东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长园新材总经理许晓文说:“长和投资要收回投资,只有逼它重组。”

  1986年,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决定在全国各地推广其热缩材料项目,这种具有“记忆效应”的高分子功能性材料于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通信等行业。当时,这一产品市场基本被美国瑞凯、日本住友等外国企业垄断。

  为了推广热缩材料项目,长春应化所采取的办法是,与中科院散布在各地的研究所或科技园区合资办厂。在此原则下,长春、上海、西安、新疆、深圳等地先后建成了热缩材料厂,在深圳则由中科院旗下的深圳科技园与应化所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金为50万元的深圳长园应用化学有限公司,二者分别占有59%和41%股权。

  1994年前后,长春应化所旗下的另一家公司——长春热缩厂和长园化学公司均已羽翼丰满,并呈对抗之势,然而就在此时,长园化学公司由于受到房地产、股票、期货、外汇等热浪的诱引,开始介入这些行业,不幸由于当年房地产及证券市场陷入低迷,公司的财务状况随之迅速恶化,在此背景下,长园于当年决意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该公司此后进行的增资募股中,长和投资一下子投入2400万元,拟购其27%股份。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历经约半年的募股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

  到1995年初,长和投资想退出时为时已晚,长园方面给出的回复是,“资金已被占用,收回已无可能”。与此同时,长园化学公司的经营陷入了严重危机,连续两年加速亏损。由此,长园这场流产的股份制改造把长和投资推向了前台。

  事实上,在与长园化学公司深入的接触中,长和投资已经摸清了它的死穴——体制上的国企病和经营上的计划经济色彩,两项病症使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决策机制混乱,同时长春应化所技术员出身的总经理于维谦在经营上尚欠把握能力。

  鉴于此,长和投资使出“杀手锏”——逼宫。1995年下半年,长和投资以股东身份坚决要求重组长园化学公司,经过新一轮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后,用许晓文的话讲,挤掉了资产水份,将长园化学公司净资产额定为2306万元,这样,长和投资凭其投入的2400万现金,跃升为第一大股东,占51%股份,而长春应化所持有的长园股份缩水至28.9%,深圳市科技园为20.1%,长和投资取得了话事权。

  在1995年卸任总经理后已北赴上海的于维谦,目前兴办了上海长雄热缩新材料有限公司,当记者拨通于的电话时,他说:“我不愿再提及长园往事。”

  1996年3月29日,坐稳头把股东席位的长和投资决定将深圳长园应用化学有限公司的名称正式变更为深圳长园新材料有限公司,长园新材经历的第一次股权游戏就此宣告结束。

  第二次股权游戏

  事实上,长园新材第二轮股权游戏在1996年以后几经变更,终于在2000年得以完成——2000年6月16日,长园新材进行了第二次名称变更,新的名称为深圳市长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此时,该公司完成了最充分的一次洗牌,直接结果是,老股东——长春应化所和深圳市科技园分别退位和深国投的加盟。

  据知情人士透露,长春应化所对退出极不情愿,但它却不得不退。那就是,该所另一家子公司——长春热缩在1997年10月如愿上市了。在上市前,长春应化所作为控股股东向中小股东承诺:不与长春热缩搞同业竞争。

  从那时起,长春应化所就考虑从深圳长园新材抽身的问题。而现实却使其越发不情愿退出,因为在长和投资执掌下长园新材,业务开始高歌猛进(如图表所示)。

  据介绍,热缩材料主要分为三大块市场,电力电缆热缩附件,电子、电器用热缩细管,通信电缆附件。从1998年始,长园新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至2000年,由于成功收购了上海电线五厂属下的星河辐照厂和广东电缆附件厂,使长园新材在电子电缆热缩附件及电子电器用热缩细管两类产品市场中分别占到20%、25%的市场份额。事实上,在国内这两块产品市场上,国内厂商所占的份额分别为40%、50%,因而,长园新材在这两块产品市场上已占据了半壁江山。这意味着,长园新材已经取代了长春热缩成为国内同行的领头羊。

  业界人士曾有疑问:长春应化所凭借旗下长春热缩的资本力量,为什么不考虑买下长园新材?为什么不将手中长园新材的股权转让给长春热缩?

  有知情人士称,这正是长春应化所以及长春热缩的一次重大遗憾,“他们不是不想,想到时,已经晚了”。

  据内部人士称,在于维谦时代,长园与长春热缩之间和关系一直不和,长春应化所的两个儿子互不买账,老死也不相往来。这使长春热缩在1994年长园财务危机时,错过了合并的最好时机,不得已长园选择了对外募股融资,“其实,如果双方合并,长春热缩会迅速弥补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的业务不足”。

  据说,长春热缩上市后,面对业务突飞猛进的长园新材,长春应化所已表示过回购长园股权之意,但长和投资以及后加入的股东深国投给出的回答是:“不”。

  有趣的是,据说许晓文倒是曾动了收购长春热缩从而借壳上市的念头。当时有个好的机会——长春热缩第二大股东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决意转让手中28.1%的长春热缩股份,但后来长园新材董事会经过考虑,认为彼此产品基本一致,互补性不大,而当时长园新材也已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科技部上市资格的认定,将很快进入上市融资的“绿色通道”。长园新材常务副总经理鲁尔兵说:“我们最终放弃了发起收购战的打算”。而长春高新手中的这部分股权后来由宁波衫衫集团接手。

  最终,双方选择了出售手上长园新材的股权予现时两大股东——长和投资与新晋股东深国投,长春应化所的28.9%长园股权悉数出让给长和投资,深圳市科技园所持20.1%股权也悉数作价出售给深国投。

  现在的长园新材被业界称为“李氏新材”,长园新材最新的股东结构是:长和投资占62.7%,深国投占34.1%,总经理许晓文以自然人身份持1.6%股份位居第三大股东之位,其余1.6%被公司其它高层持有。

  至此,被称为“李氏新材”的长园新材的上市计划也给人们仍下了一个极富悬念的问号: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如何续演长春热缩与长园新材这两个昔日同胞兄弟的命运故事?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