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股是中国证券市场最后的宝藏?

2001年06月07日 15:02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王飞 徐霄

  A、B股市场如火如荼的时候,法人股拍卖市场的槌声,也正在此起彼伏地络绎传来——

  终显峥嵘

  事实上,伴随着诱人的上市预期,法人股交易的暗流涌动,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了。2000年12月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中国上市公司成果博览会”上所作的“法人股不能流通问题,肯定要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的讲话,则如同“火上浇油”,使得法人股交易日益形成了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当然,这些交易都不是在沪深证交所内进行的,而是主要集中于拍卖市场,其中又以经济相对发达、人们投资意识较为领先的上海的拍卖市场的法人股交易最为活跃。在那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与卖家云集,原本数额集中的大批量法人股,还可以被“拆细”出售,这当然极大地便利了中小投资者的参加;交易的品种,也从早些年间往往属于被法院强制拍卖者,变为持有人的主动出牌。不言而喻,与同一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价的巨大鸿沟将被填平的希望,是法人股交易火爆起来的最根本诱因。

  也难怪,如今获利丰厚的转配股已经上市完毕,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后也已经历了令人瞠目的暴涨,H股虽然仍旧价格低廉,但真要通过合法渠道进入香港股市,却并非普通百姓之力所能及,于是,法人股拍卖师的阵阵槌声,不禁使目前的一些媒体文章,发出了“法人股是中国股市最后一个宝藏”的热情“呐喊”。

  迷雾浓云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知道,虽然确实明显存在着合理流通的现实需要,而且有关部门也正在想方设法,积极部署,但对于中国股市尚还稚嫩的二级市场来说,约占市价总值2/3的国有股与法人股要实现完全的流通,说来简单,做起来又谈何容易?仅就国有股而言,我们虽然对其减持的具体时间表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的。业内著名专家、北京证券研发中心副经理刘景德先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证券市场用了10年时间才发展到大约15000亿的流通市值规模,以此类推,占市价总值2/3的国有股与法人股流通问题的彻底解决,再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也是完全正常的。

  除了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外,法人股未来流通时的价格问题,更应引起有意对其进行“战略投资”的投资者的高度关注。这又包括了两个方面:

  第一、社会公众股的认购价格,都经过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溢价(如用友软件的发行价高达36.68元),而法人股却基本是以一元面值取得的。目前有意见认为,法人股固然同样应该拥有流通权,但按照真正的“同股同权”原则,就不应让它们以1:1比例的上市,而必须先进行缩股,否则无疑是对流通股股东的极大不公平。考虑到中国嘉陵和黔轮胎于1999年底以接近市价进行国有股配售试点所招致市场的强烈不满,以上意见被有关部门采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样一来,将流通股的股价视为未来法人股的上市目标,无疑便太过乐观,其中蕴含了极大的市场风险。

  第二、即便法人股将来获准上市时不被要求进行缩股,但在实现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由于我国股市众所周知的巨大投机性以及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不稳定,目前价格20元的股票,3、5年后是否还能够卖出此价,当真实在难以预测。且不说万一倒霉透顶碰上PT水仙这样的被摘牌股,“出师未捷身先死”,即便以半价投资于类似3年前四川长虹[微博]、深发展那样的“高成长绩优”公司,最终结果又如何呢?

  谨慎淘金

  由于交易日益活跃,多数法人股近一年多来的拍卖价格已经连连翻番,远非从前可怜的面值可比。据有关行情报道,除了质地实在已经太差的一些企业遭到冷落外(如近期ST猴王法人股曾以1.1元的价格起拍也未能卖出),其它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成交价格,已经普遍暴涨至每股净资产的数倍,去年约为二级市场流通股价的20%到40%,现在则多在30%至50%之间。

  活跃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中者,目前尚以机构及大户投资者为主。据刘景德先生介绍,机构投资者介入法人股市场,通常是在看好某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后,有目的地战略性“举牌”,未来存在着进一步资本运作的可能性,因此它们无疑将是大赢家;而一些个人大户,由于资金量很大,在目前股指位赚钱进出不易,在一定的可靠消息指导下,选择一些可能会优先上市、价位不高、具有重组等良好潜质的公司法人股购入,未来的获利机会也是可观的。

  然而,对于缺乏实质性研究、又无“内幕”信息指导、只是因为看到法人股与流通股目前的价格差距而怦然心动的普通中小投资者,刘先生则提出了忠告:这一差距虽然存在,但在上市时间、未来价格等诸多因素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如果贸然购入长期死守,就很不值得了。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中司空见惯的“自买自卖、对倒交易、操纵股价、拉高出货”等做庄手法,目前在法人股拍卖市场上也已经有所出现。例如东方明珠的法人股,在去年就曾拍出过12.6元的高价,而目前却已经跌破10元,其中的“猫腻”,显然是很需要借双慧眼来识别的。

  处女地状态时的法人股,诚然是无比诱人的宝藏无疑,但在众多“阿里巴巴[微博]”们已经蜂拥而入后,里面还能剩下多少“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呢?

  但愿它在成为一些成功探险家乐园的时候,不会又成另外一些不幸寻梦者的伤心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