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报制度在中国的推出,一方面可以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一步完善化,另一方面会对证券市场在各个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重组股少了朦胧
季报的公布,有助于减弱资产重组的朦胧性。季报制度首先的实施对象是ST、PT公司,此类公司由于退出机制的实施,往往被市场预期会进行重大的资产重组,而季报制度将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因为资产重组很难短期内完成,季报中的信息披露可以体现三公原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内幕交易的发生,遏制市场不切实际的炒作。ST、PT公司的实质性重组如果难以实现,也不会有太好的市场表现。另外由于季度周期较短,流通盘较大的该类股票盲目炒作的难度更大。
科技股波幅大
大盘指数会形成规律性波动,波动的频率也将会增加。以2000年美国股市为例,一年中的1、4、7、10月份是公布报表的期间,而以上四个敏感的区间,大盘均呈现局部高点或弱势形态。公布业绩之前的月份,12、3、6、9月份,多数处于上涨走势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在公布季度或年度业绩前,市场普遍有着好坏不一的预期,一旦业绩公布等于或低于预期值的个股将会走低,在2000年年初美国公司的季报披露业绩后,发现投资者严重高估企业业绩,结果引发抛售。另外,在公布业绩期间,科技股的波动幅度要远远大于其他类股票,原因在于对高科技股的过高预期与实际业绩的严重背离。而我国国民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的势头,在2002年以后所有上市公司实施季报制度的影响下,证券市场也将产生类似的规律性波动。
季节因素影响大
业绩呈现季节性特征的公司,将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由于行业特色的原因,部分公司业绩在不同季节会呈现跳跃性波动,市场预期与实际业绩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股票价格空间。这其中包括具有假期效应的商业板块和旅游板块,春节后销量将大增的原材料板块,夏季的空调家电板块等等。西南证券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