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猜想:假如一家大机构瞄上一家小盘股,但却苦于股本太小、筹码太分散,如何才能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完成建仓?以往通俗的做法是或在二级市场上耐心吸纳、或是拉高建仓,但各有缺点,前者建仓时间拖太久、后者建仓成本太高,现在流行一种更大胆、更新颖、更安全的建仓方式:利用一级市场增发新股网下配售的方式迅速完成建仓。
现象解析:近期上海本地小盘股出现一个很独特的群体(增发A股群体),表面上看来“
高价增发、股本扩张”明显是个利空,但怪就怪在其股价却屡屡走强,奥妙便在于增发新股暗藏无限“升”机。这些小盘A股的增发股本一般高于原有股数,这个“倒挂”恰好为基金所利用,只要在新股配售时巨额认购,便足以控制增发后的新股本。何况基金还拥有其它特权:可通过网下配售,申购时仅须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即可(例如“泰和-青啤”事件)。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海欣股份(600854),它基本上已经完成建仓、拉高的过程;正在进行的案例是新亚股份(600754),它刚完成建仓过程,尚未拉升;还有友谊股份(600827)、浦东金桥(600639)等刚通过增发计划的沪市本地股皆属于此类。
海欣股份--“安”基金最成功的一次建仓
在沪市本地股中,海欣股价一向是很弱的一家,97年下半年起一直沉寂至今,4年不鸣,但这一切却在2001年3月26日这天发生了变化,3月26--4月18日,海欣股价的股价从15.7元直上22.55元,半个多月涨幅43%。而它的2000年业绩很一般(每股收益0.35元,净利润1.17亿元、增长24%),唯一的利好便是有大比例送股(10转5股派2元),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根本不足以支撑这种如火如荼的走势。
谜底在于:(1)海欣股份曾在2000年10月以13.97元/股的价格增发6000万股新股,三家“安”基金由此获得1120万股新股,其余1千万股皆是通过二级市场购入,购入时间在2000年下半年,而其间海欣股份一直在15元左右筑平台,由此可见“安”基金的成本价就是在14-15元间。(2)增发后3大“安”基金(安顺、安信、安瑞)共持股2130万股,占流通股本(1亿元)的21%。虽然海欣股份增发后的流通股本已由4千万股剧增至1亿股,但这丝毫不影响“安”基金当初大举建仓的决心。
新亚股份--“兴”、“安”两基金重仓 天下谁能敌
或是海欣股份的成功鼓励了大家,新亚股份去年底12月29日增发5000万新股时,众基金云集,其中 “兴”字头的4大基金(兴华、兴安、兴和、兴科)共获配2090万股,占了新增发部分的42%,占新流通股本(9775万股)的21%,而“安”字头的4家基金(安信、安顺、安瑞、安久)亦不示弱,共获配607万股,占新流通股本的6%。在2000年底,新亚股份的A股还是一家筹码异常分散弱势股,当时流通A股仅4775万股,但流通A股股东数却高达3.5万户,每户平均持股仅1300股,明显没有主力在内。但增发之后,它却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基金重仓股,“兴”和“安”两大系别的基金共持2700万股,共占流通筹码的27%,你说它能不涨吗?
虽然3月19日基金配售部分可以上市流通,并且基金的2001年一季度重仓股名单仅公布前十名,各大基金所持有的新亚股份无法显示出来,故而无从知道基金是否已减仓,但从各种迹象表明:基金并未减仓。原因在(1)3月19日起新亚股份虽时有放量,但走势稳步盘上,不象有主力大举减持的迹象;(2)基金认购的成本是10.80元,而近期新亚股份的价位一直维持在13元左右,假如一家机构已重仓持筹27%,你认为它会满足于20%的盈利吗?
看看前期暴涨的海欣股份,再看目前尚未突破平台的新亚股份,你会对13元的新亚股份无动于衷吗?你对27%流通筹码已被锁定的基金重仓股没有信心吗?黄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