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经济半小时》:瞧瞧PT网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4月26日 11:47 CCTV《经济半小时》

  4月19日,PT网点发布了2000年年报,年报显示,公司去年亏损额为1亿3654万元,每股收益为负的八毛五分七,每股净资产为负的2.515元。在年报公布前夕,我们栏目的记者兵分6路,去探寻PT股票的踪迹,本栏目几位记者专程去了一趟上海,了解网点的最新进展。

  看来这次PT网点年报亏损对他们的打击非常的大,据了解,网点现在留守的职工还有20多人,但是他们对我们记者的到来情绪都非常的激烈。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道:这个企
业就象家里一样,矛盾很多,家丑很多,已经焦头烂额了,你们新闻媒体来这儿干什么呢!

  据留守在现场人员称,现在PT 网点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应付记者的采访,这位负责人还称,他们公司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就希望我们不要再在伤口上洒盐了。他说:债权人也好,股民也好,现在矛盾多得不得了,这几天已经到了网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

  据了解呢,PT网点现在已经由华联集团托管,在现场进行债务债权清理的大多是来自华联集团的工作人员,而华联集团是对PT 网点进行间接控股的大股东。但是面对记者,这些来自华联的工作人员却都不愿透露他们的身份,似乎他们不愿意表明华联和网点之间的这种关系。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希望找到网点今天的负责人,但是我们被告知现在PT网点的董事长病了,现在正在医院住院,总经理今天没有来,而且也联系不到,我们一直想千方百计的寻找一个答案,那就是PT网点走到现在这个地步,究竟是什么原因,究竟有没有人应该为此负责任?

  据了解,从1994年上市之初到今天,网点的董事长已经连续更换了5任,而它的总经理和其它的高层管理人员也是更替频繁,其中从1995年到1998年担任网点总经理的马建平现在在一家信托投资公司担任总经理,我们千方百计找到了他,但他婉言谢绝了我们的采访,他说从他上任之初,他就开始忙着为网点还债,有时候一个月22个工作日他要还23笔债,最高的一天还债金额高达一个亿,马建平是1995年被上海市商委调到网点担任总经理的,1998年他辞职离开了网点,他说这是他一生最不愿意回忆的四年。

  网点档案

  PT网点仍然在资不抵债的泥沼中难以自拔。面对记者的采访,网点的工作人员有些急躁。这也可以理解,自家的企业前途未卜,谁心里不急呢?那么,网点这些年来走的是怎样的一条路呢?

  PT网点是由上海商业网点管理办公室和上海商业网点发展公司在1992年经由股份制改组而成的。1994年上市发行,在其发行方式一栏,非常特别地写着“历史遗留问题上市”。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身份,注定了网点在出生之时,就不是一个“健康”的实体。而商业网点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其网点的意义也没有完全发挥,它的主营业务表明它其实是一家房地产公司。

  1992年商业网点在发行新股时募集资金8000多万元,加上法人股投资共有一亿多元,1994年和1997年又两次配股筹集资金,但是也只筹得了1.04亿元,这点钱对于全面铺开的房地产建设,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商业网点的管理层在不熟悉房地产业务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考虑资金的短缺,于是便制定了开工建设10个房地产项目的宏大规划。这种盲目投资的恶果,使商业网点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感到有些捉襟见肘了,到了1999年网点已是资不抵债,官司缠身。2000年4月它被打入了PT的行列,此时PT网点的负债已高达10多亿元,而且已经丧失了持续经营的能力,即便如此,重组的消息还是不断传出,但是由于其巨大的债务空洞,重组一直收效甚微。2001年4 月19 日PT网点发布了继续亏损的2000年年报,在面临被摘牌危机的时候,PT网点递交了要求获得宽限期的申请,4月24日,上交所发表了同意给予PT网点宽限期的声明。按照上交所的说法,之所以给PT网点以宽限期,是因为网点提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资产重组和扭亏措施,使其中期盈利存在可能性。那么,网点能给自己织出一张安全网吗?

  网点困在地产上

  一个行政管理性质的办公室,后来充实力量成了股份公司,没有怎么经过市场的摔打,然后就上了市。作为一个先天不足的企业,网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在1994年股票发行时,它老老实实地写上了“历史遗留问题上市”。但是,接下来的事就有些离谱了,一个以做商业为主的企业,偏偏一猛子扎进了房地产,结果直到现在也没能翻过身来。

  记者在2000年的8月曾经采访过PT网点,那时难以为继的PT网点正在积极寻求重组的可能性。而这次当记者再次来到位于上海外马路974号的网点总部时,却发现它依旧债务累累、官司缠身,还是那些资产、还是那些人员,但是他们的态度却表现得异常的焦躁,在面临着退市危机的最后时刻,我们感受到了PT网点大限将至的不平静。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证监会谈判也谈了,在指定的报刊都披露了预亏公告和退市的警示预告,生死存亡关键也就在这几天时间。

  在记者逗留在网点的短短几分钟时间里,工作人员一再表示现在很忙,没时间接受采访。但当记者问及对于这样一个已经所剩无几的企业,现在在忙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却非常敏感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并要求记者赶紧离开。网点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上班的只有二十几个人,有好多人都呆在家里。

  记者在离开了PT网点的办公室后,在楼下遇到了它的一位职工,他是在去年办的内退,现在每个月都要到PT网点领318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据这位网点退休职工介绍:他们是1994年过来的,1994年网点上市的时候情况还挺好,他就是在那个好的时候才调过来的。

  这位职工向我们介绍说,PT网点在1994年最好的时候,属下有10几家子公司,最好的一家是宝都国际贸易公司,而至于这家公司现在的境况他也不太了解,根据他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了位于临平北路68号的宝都国际贸易公司,但这里却已经是人去楼空了。当记者询问宝都国际贸易公司是什么时候进来,什么时候走的时候,一位网点职工回答不知道,并告诉记者这个问题要到总公司去问,但宝都国际贸易公司是今年搬出去的。

  大楼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幢大厦当初就是PT网点的资产,不仅宝都国际贸易公司早已经没有经营能力了,网点下属的10几家子公司也已经在短短的几年内遭受了倒闭的厄运。一位网点退休职工向记者抱怨到:“有门路的人都走了,没门路的就等在这里等到商业网点最后的结局吧。”就像这位职工所说的一样,有本事的人都走了。但是令人疑惑的是,网点其实一直都是一家主业非常清楚的上市公司,它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看看它当初的发展,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答案。PT网点原本只是一个办公室统领的一些小的商业点,改组上市本来就是先天不足,而这些原本是商业领域的人员,上市后,却涉足了他们丝毫不懂的房地产领域,同时,由于政府色彩太浓,PT网点的每一任领导,都是由上级单位直接任命的,而这些大部分都是来自机关里的干部。一群从未经营过企业的人,利用手头上有限的资金,投资了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房地产项目,才导致了PT网点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网点退休职工介绍说:1994年他们过来的时候,企业还是好好的,那么好的一家被他们吃、玩、用,如今好好的一个企业完了。

  PT网点,仅大股东虚假出资就有3次:一次是1992年5月招股时发起人上海商业网点发展有限公司承诺以实物资产出资1000万股,实际仅出资670万股;二是同一次招股大股东还承诺以现金认购120万股,每股认购价4.1元,结果分文未出;三是1997年8月公司配股时大股东承诺以现金配售528万股,应缴纳配股资金2115余万元实际仅缴纳143万元。三项合计虚假出资2895万元。从1995年开始, 网点的各项业务全面下滑的时候,盖好的楼,没有钱装修,打好地基的工程无法继续,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99年,此时的网点几乎没有再持续经营的能力了。从1997年出现亏损,至2000年,PT网点已经连续亏损4年,负债金额高大10几亿元。尽管在这种情况下,职工还认为PT网点是不会垮台的,这又是为什么呢?网点退休职工认为网点是市里的三产,当初他们是商调过来的,企业应该不会垮掉。

  职工的坚定,是因为他认为PT网点有着非常可靠的保护伞,那就是它的上级主管部门——上海市商业委员。网点从上市之初,就一直是在它的领导下运做的。记者到上海市商业委员会采访的时候,一位工作人员坦言记者这次采访可能有点困难,因为他们分管处室的同志不在。他说:“它(网点)因为是我们下面一个集团的一个分公司,不清楚的情况也不能乱说,所以你想了解一些真实情况也比较难一点。另外网点的事,最近正在酝酿之中,所以一些敏感的报道对上市公司是很不利的。”当记者问他网点是否正在酝酿重组时,他回答道:“对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究竟是重组还是什么,因为我不懂这个业务,不太熟悉,也不适合采访。”

  在PT网点已被责令停牌之后,主管部门的态度仍旧含糊不清。而从1999年就已经对PT网点的审计报告出具了拒绝发表意见的上海中华沪银会计师事物所,在刚刚披露的PT网点2000年的审计报告发表了否定意见,众华沪银会计师事物所也可以说是见证了PT网点一步步走向亏损的历程。众华沪银会计师事物所注册会计师孙勇向记者阐述了他的观点:网点的真实情况是它的整个的经营完全处于停滞状态,之后卷入大量的诉讼官司,然后又是资产被冻结,债主逼债。在这种情况下,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当中的一些企业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这是一个方面;另外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因素,它整个的持续经营的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所以从他们会计师的角度来讲,认为网点公司作为一个经营实体来讲,已经没有办法再经营下去;当然也有它们自己投资决策方面的一些判断失误,总之是各种原因造成了这个后果。

  如果PT网点能够自救成功,或者有其它企业愿意拉它一把,把它救上岸,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是,这种救助应该是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应该符合市场经济的法则,而不是传统的行政手段,不是拉郎配。对这一点,上海市有关领导明确表示,对上海的ST、PT股,市政府的态度是顺其自然,不会以行政手段加以干预。水仙的退市,或许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记者:万红)


所属专题:探寻PT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经济半小时》:PT双鹿 生死还难料 (2001/04/25 09:09)
《经济半小时》:PT水仙风中的叹息(图) (2001/04/24 11:06)
《经济半小时》:谁为PT公司负责? (2001/04/19 14:13)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美军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机事件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乐坛群星闪耀5-1工体 新浪网与你同申奥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第一届新浪全国妈妈宝宝五一大聚会



财经频道意见箱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