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上市公司增发新股(A股流通股)始于1998年,处于困境的纺织行业成为突破口。龙头股份、申达股份、深惠中、太极实业、上海三毛于1998年5月14日同时发布董事会公告,称为了进行结构调整的准备工作,经证监会同意停牌,至6月16日公告将申请发行新股,直到七、八月份原停牌的社会公众股才相继复牌,此后又有上海医药、新钢钒相继实施增发。1998年的增发板块具有很强的共性,就发行价而言,相比时下“行情”可称物美价廉,普遍在5元左右,发行价最低的是申达股份,为4.10元,最高的上海医药也仅达6.72元,募集资
金总额(未扣除发行费用)最高的新钢钒达9.6亿元,最低的上海三毛仅1.56亿元。然而,即便定价甚低,这一新生事物仍未被市场认可,以上个股走势除上海医药曾先扬后抑,其他均直接步入长达八个月的调整,但期间除新钢钒(最低价4.66元,发行价4.80元)外股价无一击破发行价。表面看起来这批个股的走弱与增发存在直接的关系,但增发其实只是外力因素,整个市场的疲软才是根本原因。上证指数自1998年6月份进入调整阶段。期间最大跌幅达26.36%,直到1999年“5.19”行情才扭转颓势,增发板块的走势与其完全吻合,从中长期看个股的走势并不受增发的影响,经过充分消化、整理后,如龙头股份、申达股份、深惠中在2000年均创出历史新高,其中龙头股份最高价达到18.20元。应当说,上述个股质地均不错,除太极实业外,其他个股都有较好的成长性,2000年作为世贸概念的领头羊表现均较为出色。
由于1998年增发板块表现差强人意,1999年出现放缓势头,仅上菱电器、中关村、深康佳A、海南航空及东大阿派五家公司实施增发,数量虽少却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首家增发的上菱电器发行价突破10元,募集资金总额达14.16亿元;东大阿派更有惊人之举,发行价高达30.50元,且增发的1500万股A股全数向证券投资基金定向配售;海南航空作为海航B股增发A股,为此后的B股增发铺平道路。由于发行价“身价”倍增,上菱电器及深康佳A股价均曾跌破发行价,前者曾下探至9.96元,较发行价下跌15.59%。但就整体表现而言,已明显强于98板块,增发股上市后表现最弱的上菱电器调整时间为五个月,于2000年12月上涨至24元,其他个股调整时间和空间都较为有限且此后均有上扬行情,东大阿派表现最出色,高举高打,在2000年初的网络科技浪潮中股价快速强升至53.59元。可见,市场背景、投资信心及个股质地是真正决定个股表现优劣的因素。
1998至1999年的增发明显向传统行业倾斜,这种情况在2000年大为改观,科技、电子、通信类个股纷纷实施增发方案。2000年“牛市”为增发大行其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20家上市公司完成增发,募集资金总额达191.64亿元,为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一时间增发蔚然成风,成为上市公司的时尚之举。2000年增发出现以下特点:B股增发A股增多,张裕B股、晨鸣B股、振华B股及鲁泰B股顺利完成增发任务,并有更多公司提交增发预案,增发价进一步水涨船高,清华同方发行价高达44.77元,而电广传媒募集资金总额达15.90亿元(1998年增发募集资金总额才30.46亿元)。2000年增发板块的整体表现较为平稳,由于大势较强,虽然发行价越来越贴近市场价,但普遍以震荡整理为主基调,由于增发股在实施增发前普遍有拉高现象,所以市场一旦有个股出现拉升,投资者甚至不再想象其他利好刺激,而是猜疑有增发动作。
进入2001年,自2月22日沪深市场触底回升以来,增发之风愈演愈烈,至4月中旬已有21家上市公司实施增发,募集资金总额达173.18亿元(不包括大众交通及巴士股份定向增发法人股),且已有近三十家上市公司提出增发议案,可以预见,增发将逐步取代配股成为已上市公司的主要募资方式,实际上,这也是国际惯例。近期增发板块有两个现象较为引人注目:一是东大阿派欲在2001年增发3500万股,将成为沪深市场第一家连续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而大众交通自1999年末定向增发法人股后,2001年也提出增发6000万股A股方案;二是大量不具备配股资格的上市公司实施增发。更有甚者,出现放弃配股方案转而提出增发的上市公司,如南京中达2月28日股东大会已通过10配3预案,4月4日却公告称准备增发4500万股A股,可见增发魅力实在难挡。
但是,由于增发方案未尽完善,也引发一系列问题,近期青岛啤酒实施增发过程中就引起较大反响,其暴露的问题仍应引起足够重视,显然新股增发制度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否则可能掀起更大波澜。此外,增发还可能引发股权之争。虽然由配股转为增发可以避免大股东“囊中羞涩”的窘境,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纠葛,但无疑将导致大股东控股权的下降,以青岛啤酒为例,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持股比例即从增发前44.42%下降到39.98%,而增发规模不受限制将加剧这种现象,对于一些股权结构较特殊、大股东持股差额小的上市公司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大,以后必然会出现以此为契机进行“举牌”的案例。
随着增发品种的急剧增加,市场将逐渐予以认同,投资者心理也经历从新奇到冷淡到抗拒最终转为冷静的过程。目前上市公司增发普遍采用网上网下累计投标询价方式,定价与二级市场股价相近,如粤电力最后确定的发行价为12.20元,相对发行前最后一天的收盘价12.26元折扣率仅为0.49%,因此不少上市公司增发后股价跌破发行价。由于目前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质地较好,在行情趋于活跃时同样存在上升机会,而增发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相当有利,即机构投资者的筹码成本一目了然。历史经验显示,主承销商配股配成大股东的个股有不少成为“黑马”,相信这一点将被增发板块“继承”。近期较为突出的是东方明珠和清华同方,东方明珠虽然在二月份连续两次刊登配股提示性公告,无奈配股价过高且与股价相差无几,众多投资者放弃配股权,主承销商被迫动用巨额资金“通吃”。与东方明珠颇为相似,清华同方的增发价格为46元,也与市价相近,从去年末一路下探,战略投资者被“一网打尽”,上周两只个股均有启动迹象,可继续关注。至4月17日,股价仍处增发价之下的仍有清华同方、西飞国际、晨鸣纸业及风华高科四只个股,折扣率分别为2.91%、1.33%、4.57%、19.93%。由于上市公司增发募集的资金将对产业结构调整、经营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增发后每股净资产和每股资本公积金的增值使上市公司含金量更高,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其中的投资机会值得进一步挖掘。 (广州证券机构管理总部咨询服务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