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两次“变脸” 宜昌玩ST猴王于股掌之间

2001年04月16日 09: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在公众利益和地方利益之间,地方政府的各种机构,甚至司法部门都选择了后者,这种情况全国很多地方都相当普遍

  在一声急似一声的退市警报中,被状告破产的ST猴王本周一(4月9日)开始突然一路上涨。由上周五的收盘价5.44元上涨到本周三的6.03元,并在本周四上午再度上冲到6.10元,累计最大涨幅达12.13%。

  结合ST猴王董事会“正在积极推进重组”的说法和坊间“华融等债权人得到部分补偿便会撤诉”的传闻,ST猴王峰回路转的股价以及迟迟不见受理的“破产申请”似乎都在向人们暗示:ST郑百文的故事正在重新上演,神通广大的“猴王”可能又会绝处逢生。

  被出卖的ST猴王

  事实证明,上市7年以来,ST猴王一直扮演着从证券市场中“拿钱”的简单角色,而拿回来的钱都交给了在其上市半年多后才组建的猴王集团,据初步估算,与ST猴王“浑然一体”的猴王集团近年来从上市公司提款的“额度”在13亿元以上,通过猴王集团之手,这些数以亿计的巨额资金中的相当部分又以收购亏损企业、缴纳额外税收(谎报利润部分)、处置大量冗员等名目流入了地方财政。

  根据宜昌市有关负责人提供的审计局审计数据,ST猴王目前的资产总额不超过3亿元,而且ST猴王董秘李本林及总经理戴敦乐此前曾向记者承认:公司目前的资产因全部被债权人查封冻结,一些资产无法过户到股份公司,ST猴王实际上已没有什么完整的资产。

  没有资产、只有债务的ST猴王要面对的是超过6亿元的借款及借款担保引起的诉讼。

  3月22日,拥有ST猴王2.5亿元债权及1.05亿元借款担保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三大债权人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要求ST猴王破产还债的申请,4月2日,华融、信达及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等债权人又按湖北省高级法院的要求补充了更为详尽的有关证据。

  4月11日,在没有得到湖北省高院答复的情况下,对目前市场上“华融等债权人会妥协撤诉”的传闻,华融公司再次申明了自已的立场:决不会为廉价条件而轻易放弃诉讼。

  事实上,债权人不肯妥协意味着一定要有人为ST猴王来接下这3亿多元的大单!究竟谁会为危在旦夕的ST猴王买单?

  宜昌变脸

  单从ST猴王去年中期的财务报表来看,与那些资不抵债的PT公司和正在加紧重组的ST郑百文相比,ST猴王的亏损只是小菜一碟。近来ST猴王之所以名声大振,究其原因是宜昌方面在猴王集团破产案中的不规范运作和对ST猴王所持的态度。

  为了筹资,ST猴王的大股东多年来在投资者面前一直保持一副笑脸。这从历年来ST猴王的虚假利润中体现得十分充分:1995后的5年中,猴王集团总共付给(只是挂账,并未付现)股份公司1.9亿元用以包装利润的资金占用费和超过房屋本身价值的数千万元“房屋租赁费”,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ST猴王在这5年中1.5亿元的净利润总额。但就在这张业绩尚佳的笑脸背后,猴王集团却一步步走上了破产之路。

  由于猴王集团与ST猴王从来没有实质意义的“三分开”,在猴王集团破产的情况下,“如何剥离出一个股份公司?资产和债务债权究竟怎么个分法?”就成了最为微妙的话题。

  去年11月间,猴王集团与ST猴王“三分开”的操刀人——宜昌相关部门的态度大体上是“舍集团保股份公司”,但今年2月以来,市场人士看到的最终结果是:集团舍了,股份也舍了。保住了什么呢?宜昌方面在猴王集团破产前的资产剥离行为证明,最终保住的仅仅是地方利益。

  有知情人士指出,猴王集团破产固然是资不抵债的必然结果,但其破产时的种种不合常理的做法却主要起源于董事会内部矛盾,接替猴王集团出任大股东的宜昌市有关部门无法继续控制ST猴王。当股份公司被吃干榨尽之后,地方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发生冲突,宜昌方面的笑脸也就变成了黑脸:在猴王集团破产案中,宜昌方面不但不为ST猴王的未来着想,更公然逃废ST猴王及其它金融债权人的债权,甚至还对媒体宣称“在ST猴王重组问题上,地方政府不会出面”。

  宜昌再次变脸

  宜昌方面的黑脸不但引起了舆论的攻击,也引起了债权人的愤怒,猴王集团破产案最终演变成了祸及股份公司的连环破产案。

  从某种意义上讲,宜昌方面舍弃ST猴王这个卒,保的是地方利益,它根本就没想过股份公司摘牌会败坏宜昌的声誉和投资环境。

  相形之下,更看重地方形象的湖北省政府则明显表露了“第一家摘牌公司不能出现在湖北”的心态。

  三月中旬以来,便一直有省里主要领导对猴王事件批示的各种传言,其中大体意见是要宜昌有关领导负责,确保股份公司不被第一个摘牌。而从湖北省副省长高瑞科一个月内两次专程赴宜昌协调猴王破产案及有关工作等迹象来看,湖北省政府对猴王连环破产案的重视程度非同寻常。

  在省政府的压力下,宜昌市政府在ST猴王问题上的态度被迫发生了180度转变,正从黑脸重新变成了一张笑脸:作为宜昌方面的代言人,夷陵国资公司副总经理、ST猴王新任董事长汪东林上任后明确表示,公司正与三家债权人积极沟通,并已开始组织重组班子,积极推进重组工作。

  虽然目前各方面对ST猴王重组进展三缄其口,但宜昌方面已经向那些在证券市场上四处找壳的重组之士发出了明确的卖壳信号。

  谁在和ST猴王谈重组?谁将会是ST猴王的拯救者?这已是目前市场最为关心也是最具悬念的问题。ST猴王有关人士称,去年以来,来公司联系重组事宜的公司接连不断,但条件大多很苛刻,重组谈判进展不大。近一时期,由于猴王集团破产在际,来谈重组的人更多了,但条件也更加苛刻了。

  明天,你买不买猴王?

  ST猴王的重组,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猴王集团不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宣布破产的基础上。从3月22日华融公司等债权人提出ST猴王破产还债申请到现在已经有20天之久。

  按照有关程序,湖北省高级法院应在4月10日做出是否受理此破产案的决定。然而,时至4月12日发稿时止,湖北省高院还没有对外发布任何有关信息。

  事实上,早在4月初即有宜昌当地高层人士指出,“湖北省高院肯定会考虑省政府的意见,所以直接受理ST猴破产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次让债权人补充材料,下次也许还会以更多的理由不受理或暂缓裁决。这不仅为ST猴王争取了重组谈判时间,而且只要能拖到PT公司们无法躲过的5月初,ST猴王即使破产也算是胜利了。”

  ST猴王被掏空的全过程和宜昌方面在公司重组的最初态度证明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很多上市公司的生存环境远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企业是地方经济的命脉,地方利益常常会因此而战胜国家利益。由于上市公司有相当比例的外部法人股东及公众股东,在公众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地方政府的各政府机构、中介机构甚至包括司法部门明显偏袒后者,只对地方政府负责,为侵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大开方便之门。事实证明,这种情况不但在宜昌存在,在湖北省乃至全国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上市公司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不要说一个猴王,就是十个百个比猴王更“神通广大”的公司也同样难逃破产的厄运。而这将带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即使ST猴王象ST郑百文一样在最后一刻逃出生天,重组ST猴王的“解放者”又将如何面对环境风险?

  ST猴王一旦破产,长期被蒙蔽的中小投资者将损失惨重,而如果侥幸脱逃、改头换面后的ST猴王还要在同一个环境下生存,谁敢说悲剧不会重演? (本报记者卢晓利/文)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策划-恒大3点胜首尔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美国华人:“杀光中国人”节目让人生气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