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的圈钱运动正在汹涌而起。自上周五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办法及相关通知以来,至今沪深股市已有26家上市公司公告了增发计划,资金需求累计逾200亿元,其中申能股份一家就将“圈”走29亿元,创有增发以来资金需求量之最。
中国上市公司本来就有极强的圈钱冲动,这一周来之所以有那么多公司选择增发,有的甚至在新办法公布当天就急忙召集董事会,提出巨额融资的增发计划,主要原因是:首先
,增发融资多,既没有30%的配股比例限制,价格又与市价接近,上市公司圈到的钱远比配股要多得多。以周五提出增发的友谊股份为例,该公司去年3月刚刚实施配股,募资1.1亿元,扣除国家股东以现金配售6600多万元,实际筹资仅4000多万元,而这次拟增发5000万股,一开口就是7亿元!
第二,配股条件高增发门槛低。配股公司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增发却可以低于6%,只要公司及主承销商充分说明增发后具有良好前景,并且在增发完成后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增发前一年的水平,即可申请。也就是说,如果一家公司增发前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其“良好前景”也只是增发后达到同一水平而已。正因为此,一些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微利企业,纷纷选择增发。如浦东金桥,前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仅2.4%、2.93%、4.24%;耀皮玻璃,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仅0.28%、6.03%、9.61%,增发正在成为次等企业圈钱的主战场。
第三,本来,增发仅限于重大重组企业、有核心技术的高成长企业、兼有A、B、H的企业,以及股本结构不达标的企业共四种情形;并且还有主承销商必须在一家增发全部完成后,方得接受第二家增发申请的规定,而完成一家增发一般又得半年时间,这一来,有主承销资格的二三十家券商就成了增发的“瓶颈”。新办法出来后,上述规定全部被废止,增发大门向所有公司(只要有盈利)敞开,有强烈圈钱冲动的中国上市公司这个时候不“张开大口”圈钱,又更待何时?
现在的情景是:刚刚实施配股只圈到一点“小钱”的上市公司大呼后悔;年报提出配股尚未审议的,则趁股东大会召开之际,由大股东以临时提案方式对配股预案投弃权票,其潜台词就是弃配股而奔增发;至于那些年报出得早股东大会也开得早、配股预案已作出决议者,则干脆推倒重来,由董事会重新提出增发方案。已经作出决议的配股案怎么办?那还不是大股东一句话,终止执行就是。南京中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该公司在2月底的股东年会上已通过配股决议,按法人股东认购200万股、公众股东认购1550余万股,配股价13-17元的配股计划,募集资金充其量也就2.5亿元,如今拟增发4500万股新股,圈钱计划立马扩充至6.8亿元。有如此丰盛的圈钱大餐等着你,那些继续守着配股方案一级级报上去的不是傻瓜又是什么?
是的,随着额度制的取消,包括新股、配股、增发在内的发行市场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但是,市场化得有一个过程。目前,大部分上市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建立,将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的现象不管监管部门如何三令五申,还是屡禁不绝,而且手法越来越高明;期望市场放开后由主承销等中介机构把关的良好愿望,更是不断被他们与上市公司配合、制假造假操纵利润的个案所打破,更何况事实上存在的大量的不正当竞争,迫使券商不得不“逼良为娼”。退一步说,纵然要大刀阔斧实施市场化改革,也应遵照三公原则,对配股、增发企业一视同仁,而不能厚此薄彼,用政策导向上市公司多圈钱、圈大钱。
新办法出台仅一周,就有20家企业蜂拥而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又有多少企业将步其后尘、后来居上,对市场又将有多大的杀伤力?不能不让人忧心忡忡。贺宛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