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免费邮件用户注册网站地图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视点:股市岂容“猴王”戏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03月31日 14:30 人民网

  一个是为“壳”所累、弄巧成拙,一个金蝉脱壳、破罐破摔;一个伪称市场选择,一个托词企业行为。郑百文猴王集团就像是证券市场的“龙凤胎”,你方唱罢我登场。

  到截稿时止,三大债权人申请ST猴王破产一事尚无立案的消息。就在破产申请递交后不久,湖北省主要领导特地主持召开了关于猴王集团破产案的各方协调会。会上宜昌有关人士终于不像先前那样强硬,态度有了积极的转变。这几天,猴王最大的债权人中国华融资产
管理公司表示他们正在期待中,不仅期待湖北高法有关破产申请的回应,更盼着有关方面能把积极的表态落到实处,以利于侵权人最大限度地回收债权,还市场一个公道。事已至此,人们的确提不出再多的请求。

  3月29日的ST猴王股东大会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统统挡在了门外,会后记者们等到的消息也是不咸不淡,没有实质内容。只等到新闻发布会接近尾声时,从机场赶来的董事之一、法人股股东、北京赛特集团股份公司党委书记任宏杰的一番话才叫记者们有所收获。任宏杰指出,早在2月19日的董事会上,就有外地董事询问猴王集团是否破产,宜昌方面没予明确回答,结果8天后就宣布破产了。他奇怪,ST猴王一开董事会,就有宜昌政府官员出席,他们有什么资格参加上市公司董事会?

  要钱没有 要命一条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郑百文和猴王集团有着太多的相似,比如当年都是绩优股,都曾是旗帜和典型,当年又都曾高速扩张。郑百文以当年和四川长虹与建行的所谓金融创新而名噪一时,并最终把建行的20多个亿拖进泥潭。但猴王集团比郑百文“高”。猴王股份,这家焊材行业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如今被逼上了绝路。它背后的这个第一大股东———由“宜昌市国有资产管理局”蜕变而生的猴王集团究竟是怎样在几年中将一个好端端的上市公司掏空的,目前谁都说不清。2月27日,猴王集团突然宣告破产,法院关于猴王集团破产的裁定书显示,截至2000年12月31日,猴王集团资产总额为3.71亿元,负债为23.96亿元。但根据之前宜昌市政府派驻猴王集团解困工作组提交给市委、市政府的一份报告,截至2000年10月30日,猴王集团总资产为23.61亿元,总负债为21.93亿元,净资产为1.68亿元。短短3个多月间,猴王集团资产出现了惊人的“缩水”现象:总资产迅速下降了19.9亿元,而总负债却增加了2.03亿元。大股东关了张,上市公司对集团形成的数亿元债权只得独自消受;由于为集团担保数亿元,猴王股份还成了债权人追索的对象;几年来为了向集团“输送”资金,猴王股份自身也债台高筑。3月7日,“猴王A”退化成了“ST猴王”。而猴王集团实施破产前,陆续分离出了猴王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3月22日,ST猴王集团的三大债权人———华融、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营业部正式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ST猴王破产还债。作为猴王集团债权人的华融资产公司质疑猴王集团存在不合规的大规模资产剥离行为,有恶意逃债之嫌。这家专为处置银行不良贷款而成立的国务院直属金融机构、我国最大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身为猴王集团的债权人一直蒙在鼓里———2月27日湖北日报上一篇500字的小文使他们得知了猴王破产的消息,尽管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法院受理破产案后,在收到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清册10天内要通知债权人,但华融及其它债权公司都没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尘埃落定,无论债权人、小股东有多少疑问,猴王集团都以看似合法的方式为高达数十亿的债务划上了句号。好比卸你一条胳膊,你满世界嚷嚷喊疼;拦腰给你来一刀,你连吭一声的机会都没有。某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指出,破产案没有一审二审的概念,裁定为“破产”就是破产,“既成事实,认不认账就是它”。什么叫彻底,什么叫干净,棋高一着的猴王集团给郑百文上了一课。

  郑百文让人吐血

  猴王让人割肉

  想找活路吗?那就要看ST猴王的股东和债权人肯不肯“割肉放血”了———日前人们从ST猴王的第一大股东,宜昌市夷陵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宜昌市市长助理陈华远的一番话中听到了这样的弦外之音。陈华远很坦白:“宜昌市政府和夷陵国资公司的态度很明确,ST猴王的命运当然要由ST猴王的股东决定,一切将按市场规律办,而不是由政府出面。大家期待的重组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即将召开的ST猴王200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和随后的债权人大会。”作为第一大股东,夷陵国资的表态让人从中品出几分不该有的“超然”。人们不禁质疑,在这场看似只有让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破财”才能“消灾”的游戏中,难道第一大股东不是同样面临着利益的割舍吗?这个问题的答案的确还有争议。

  巧合的是,ST郑百文上周三刊出多数股东选择重组的公告,几乎同时,陈华远向媒体表明了上述态度。ST郑百文重组走到如今这一步,多数股东无奈之下愿意无偿缩股,应该在意料之中,真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陈华远虽然没有直说要让ST猴王借鉴“郑百文重组模式”,但话已经说得很明了。一是政府不会直接救ST猴王;二是不重组只有退市破产;三是“换权”ST猴王,相关利益人一定得“割肉放血”。看着办吧,生路只有一条。所谓“让市场来说话”,实际上只是让利益在身的股东做被动选择。原以为如果股东愿意“断臂求生”的话,管理层也就没有必要从中作梗。但现在看来,ST郑百文重组之路已被发扬光大。因为像郑百文、猴王之类非正常因素造成的亏损,采用缩股转让重组方式解决,实际是对市场的愚弄。若猴王集团破产前转移资产、隐瞒破产信息的传闻确凿,更有恶意让证券市场承担损失之嫌。因为从猴王集团巨亏、占用上市公司巨资、转移集团资产、集团破产,到设想中的缩股转让股权及重组,这系列变化的结果是将原本宜昌地方上的损亏,顺理成章地变成由证券市场“埋单”。事到如今面对“重生”的唯一选择,人们又能奈他何?那郑百文的大股东死要面子活受罪,就因为不想退市、不想摘牌,才引进三联搞重组,结果还被新华社狠狠地搞了两回,闹得臭名远扬,结果“壳”被人家拿走不说,自己还得背着郑百文的烂摊子,怎么算也还欠着人家三个亿要还。而猴王集团可算是拿得起、放得下,当年为了做业绩,可以抬手就给股份公司几千万元的资金占用率,挂账了事。如今又来了金蝉脱壳,说破产就破产,除了股民心里疼之外,舆论也只有目瞪口呆,叹息在郑百文身上枉费了那么多笔墨和口水。如果猴王集团早一天破产,哪儿会来那么多的是非曲直?在大巫面前,小巫又能算得了什么?

  有一有二又有三

  股市上几多陷阱

  想来也是好笑,当初三联集团总裁张继升想以和解的方式拿走郑百文50%的股权,谁都觉得他像个江洋大盗,但猴王一次就把上市公司的几亿资产勾销,股东权益从正数变成负数,谁也说不出所以然来。游戏玩到这份上,也算是炉火纯青了。猴王集团“猝死”,而且死得不明不白,使得ST猴王对其10亿余元的债权顿时成了打狗的肉包子。猴王集团的破产,看起来就像一次“秘密”行动。1月9日,猴王集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申请破产。18日集团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到2月27日法院裁定破产的第二天,上市公司公告才姗姗来迟。早就有人着手为猴王集团安排后事了,但直到最后一刻,上市公司的小股东们才知道自己被狠狠刺了一刀。纷繁复杂的是是非非折射出的依然是证券市场久治不愈的顽症沉疴———集团公司或大股东非法侵占上市公司资产。追根溯源,罪魁祸首无疑是“三不分开(人、财、物)”的痼疾以及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封建家长作风。而部分上市公司也就沦落为“资本玩偶”。这一阵,类似的事件接二连三被曝光,但并非新近才出现,大股东欠款、关联担保之类现象早已有之。从棱光实业、东海股份,到大庆联谊ST粤金曼,动辄涉及资金数亿元,有的公司几乎被大股东掏空掏尽。逐一审视这些个案故事,实在令人心惊,我们暂且不一一赘述。在集团的阴影之下,上市公司完全扮演了傀儡的角色。由于这些公司对资产被占用的情况长期进行隐瞒,公司资产在神不知鬼不觉中被转移和挥霍,最终将风险留给了市场和不知情的中小股东。ST猴王,不过是典型的上市公司市场化进程滞后的牺牲品。

  ST猴王已经有望步入退市的先驱之列。那以后还会有多少后来者呢?人们不由得举一反三,因为还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虽尚未窘迫至此,并开出了分期偿还或是以资产抵债的承诺,但有了猴王这样的先例,谁不得在心里问问:拿来抵债的是些什么样的资产,谁又能保证那不会是一种掠夺呢?保不齐又会冒出个泼皮牛二。

  要创造股民的幸福

  全靠法律

  郑百文实际上给大家制造了一个幻觉,错误地以为破产是件很难为情的事情,孰不知我们是把个案当规律,烂疮当桃李,本来就资不抵债,本来就是假对假的事,偏偏让人认真的糊涂。为了骗到白花花的银两,ST猴王及猴王集团自上市几年来,一直不断地制造假利润、假资产、假信息,为广大投资者画大饼。像罢免董事、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之类的事项及为大股东提供巨额担保、巨额贷款没有入账都可以隐而不报,结果招至深交所的公开谴责,甚至关于猴王集团破产的公告也在两天后无人不晓时才姗姗来迟。而这一切,来得似乎又慢了好几拍。

  大股东们之所以能屡屡得逞,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做得天衣无缝,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操纵。而从未听说有大股东因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造成损失,或隐瞒重大信息被追究相关领导人法律责任的。看来,对大股东践踏中小股东权益的处理,还仰仗管理层和司法部门尽快出手,支持这一类的法律行动。

  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为防止、杜绝集团公司、大股东攫取上市公司的资产,重要的是要继续做好母公司与上市公司的三分开工作。各方为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两个交易所均已明令上市公司在年报中要详细披露“三分开”的情况并作出重点说明。在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还应当继续强化监事会在整个治理结构中的监督制衡作用,使其能够切实从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监督、促进董事会的日常工作。此外,在A股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也是有效防范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纵的有效措施。赵秀芹《市场报》 (2001年03月31日第一版)


所属专题:猴王集团破产案



发表评论】【谈股论金】【聊天室】【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点评:ST猴王莫先奢谈重组 (2001/03/31 12:45)
最新动态:ST猴王决定讨回借款本金1.6亿 (2001/03/30 18:39)
职工、董事怨声载道 猴王股东大会炸了窝 (2001/03/30 11:37)
是否能进行重组? ST猴王的生死劫 (2001/03/30 11:15)
ST猴王临时股东大会被认为无太多悬念 (2001/03/30 10:36)
 新浪推荐:定制您关心的新闻,请来我的新浪
同学们在等你呢! 快来新浪同学会
2001奥斯卡奖完全接触
新浪汽车频道改版:汽车新闻 用车修车…
新浪网网友个人专辑全新改版
组图:超级名模王海珍展示世界足坛经典队服
时尚组图:人体艺术写真获奖作品展
新浪网滚动新闻每日1700条
享受手机短信息服务



财经频道意见箱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