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上市公司“终身制” 为股市退出机制叫好

2001年02月26日 09:27  人民网 

  股市退出机制出台,是我国证券市场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中国证监会近日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就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法律程序、信息披露、处理权限等作出了详细规定,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只进不退”现象成为历史——

  证监会公布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

  上市公司破除“终身制”

  本报北京2月25日讯记者田俊荣报道:中国证监会于2月24日发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对连续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就暂停上市、恢复上市和终止上市的条件、法律程序、信息披露等事宜作出了详细规定。《办法》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正式出台。

  《办法》规定,上市公司预计第三年仍然连续亏损的,董事会应及时作出风险提示公告。公司公布年报后,凡属连续三年亏损的,证券交易所依法作出有关暂停上市的决定。公司暂停上市后,可以在45天内向证券交易所申请宽限期以延长暂停上市的期限。宽限期自暂停上市之日起为12个月。

  暂停上市的公司在宽限期内第一个会计年度继续亏损的,或者其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由中国证监会作出其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终止上市的公司应当预先向投资者进行风险提示,并于终止上市后,向投资者有一个全面的交待。

  暂停上市的公司在宽限期内第一个会计年度盈利的,可以在年度报告公布后,向中国证监会提出恢复上市的申请。证监会受理申请后,应当提交有关机构审核,并在3个月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

  证监会还就《办法》发出通知,明确了目前已在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的公司恢复上市交易和终止上市办法。通知指出,公司应在今年4月30日前公布2000年年报,未在此期限内公布的,证监会将终止该公司上市。公司2000年度盈利的,在年报公布后,可申请恢复上市,申请获证监会核准的,可恢复上市;未获核准的,可向交易所申请6个月的宽限期。公司年度报告公布之日起45天内未提出恢复上市申请的,中国证监会终止其上市。公司2000年度亏损,或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在年报公布后45天内,可申请6个月的宽限期;不提出申请的,或在45天内交易所未接到公司申请的,终止上市。经批准给予宽限期的公司,其2001年中期报告必须审计。中期盈利的,再获得自中期报告公布之日起6个月的宽限期;中期亏损的则终止上市。再次获得宽限期的公司,2001年度盈利的,可申请恢复上市;2001年度亏损或财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终止上市。

  为退市机制叫好

  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这表明,广大投资者千呼万唤的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终于出台了。

  实行退出机制后,一些连续亏损、扭亏无望的上市公司将退出股市。但从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角度看,这实在是一件大好事。

  其一,有助于证券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就是通过价格信号,使资金流向好企业,使其更方便地筹资,更快地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股市的一些现象正好相反,绩优股价格低迷,少有人问津;ST、PT股票却“鸡犬升天”,颇受追捧,资源配置的功能被扭曲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实行退出机制,才能剔除糟粕,扶持精华,使证券市场健康有活力。美国的纳斯达克[微博]市场也是这样,在过去的5年中共有5000多家企业上市,其中已有1000多家退市。

  其二,有助于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ST郑百文的经营黑幕见诸报端之后,引起舆论哗然。其实,与郑百文不相上下的“胡来”公司也不少见。这些上市公司之所以经营混乱,关键在于缺乏企业的内部所有权约束和外部的监管约束。而监管约束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退出机制。实行退出机制,好比是在证券市场上设置了“死刑”,只有这样,生者才能更加珍惜现有的上市资源。因此,实行退出机制就能不断鞭策上市公司改善经营状况,重视广大股东权益,进而为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三,有助于培养证券市场理性投资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只进不出、上市公司“终身制”的现象,使一部分投资者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怪圈:上市公司是摘不了牌的,监管部门是不敢动真格的,越是亏损的上市公司,拥有壳资源,就越有可能被重组。从而,“乌鸡”就有可能变成“凤凰”,股价就有可能飚升。于是,监管部门煞费苦心提示风险的ST、PT股票,反而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市场投机风气盛行,投资理念严重扭曲。实行退出机制,打破了这种认识怪圈的逻辑起点,使投资者认识到在垃圾股上搏击是充满风险的,这无疑将导致理性投资风气的回归。

  细读《办法》,有人也许会问,凭着稀缺的壳资源,那些连亏3年的公司,在1年的宽限期内仍然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来盈利进而恢复上市。这样一来,事实上仍然不会有上市公司退市,退出机制岂不是形同虚设?对这一问题,应当客观地分析。财政部最近对企业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处理作了新规定,使那些企图通过“报表式虚假重组”来扭亏的做法遭遇红灯。另一方面,实行宽限期,能够使广大中小投资者有一定的选择余地,避免突然摘牌引起市场动荡。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在退市规定中,就允许上市公司申请一年半的整改期。故而,实行宽限期并不意味着在退市问题上手软。

  总之,监管部门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充分考虑股市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这次在退市问题上是动了真格的,应当为这样的退市机制叫好!《人民日报》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