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昶:面对股市危局 政府当有所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 08:55 证券时报 | |||||||||
刘晓昶 上周,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一举跌穿几年来的“铁底”1300点,市场悲观气氛异常浓烈。从以往的走势可以看出,自2001年6月以后,股指便开始了长达3年的漫漫熊途,且调整行情中几次反弹后下跌的低点不断创出新低。可以预计,目前虽然反弹可能一触即发,但本轮大调整仍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
由于国情所限,中国资本市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相伴相生了诸多缺陷,例如上市公司股权分置、盈利能力不强、与境外市场相比股价偏高等。这与当时政府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国企改革和国企融资的意图有关,也与市场建立初期股票供求失衡等息息相关。这些内生性缺陷导致中国股市至今仍然徘徊在国有股减持和价值回归等的矛盾之中。 由于上述内生性缺陷和矛盾的存在,直到现在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程度也并不高。因此笔者认为,在股市的大调整行情中,政府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挽救股市危局。 首先应增强投资者信心。目前投资者信心已经降至历史冰点,上市公司经营不善、上市圈钱、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源、委托理财资金黑洞等,都说明作为资本市场基础的上市公司乃至整个社会都面临着深刻的诚信危机,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决策层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而非仅仅是警告、公开谴责等几乎是无效的措施。需要强调的是,这些问题导致的股市系统性风险不能也不应该由流通股股东通过市值缩水买单,国家应该通过其它途径,例如为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让利于民等政策进行一定的补偿。 其次应该让股市休养生息。国有大盘股的首发、增发、配售的规模和进程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不能简单地把发展资本市场理解为上市融资,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和利益同样重要,否则资本市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此外,我们不赞成政府通过简单的行政干预等手段“救市”,但这并不等于说政府可以无所作为。在资本市场面临长期调整的情况下,政府需要采取种种积极措施,缓解市场困境。 总之,整个社会要提高效率、提升资金利用能力和资源配置效果,发展资本市场是绕不过去的槛,目前的现状需要大家群策群力,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股市才能走出危局。(作者为华泰证券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