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企业年金潜入股市 > 正文
 
管理中心谢幕金融机构进场 年金竞技重开一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2日 10:4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据太平人寿董事长谢一群透露,辽宁省年金管理中心将把2000多万元企业年金移交给太平人寿进行管理。

  “这是《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号令)、《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3号令)颁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布后,国内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将业务分离出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第一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随着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退场,重新洗牌的年金市场鏖战正酣。

  年金管理中心处境尴尬

  目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基本上都建立了地方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管理基本上沿袭政府部门管理或授权管理的模式,通行的做法是:以政府的名义发文,要求本地企业将企业年金放到指定机构办理。

  比较大的企业年金中心有上海、深圳、大连、辽宁等地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80亿元,深圳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管理的资金规模也有13亿元。

  虽然具有政府垄断背景,但通过一段时间运作,这些地方年金中心也在投资组合、风险防范、增加收益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大部分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在运作资金的时候,都会选择一些券商或者信托公司委托理财。例如上海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在2003年就委托海通、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12家券商进行理财,并现身于韶能股份、青海明胶等19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

  但是,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多数人都认为,地方企业年金中心政府授权的管理模式与年金市场化相去甚远,也不利于将企业年金管理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轨道。

  而且,随着20号令和23号令的颁布和《企业年金管理指引》的发布,对各类金融机构运作企业年金有了全方位和全流程的规范,其中就明确规定企业年金的管理与投资必须包括“四种人”——即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但一些地方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却集四个角色于一身,明显与各类规定相违背。

  对于地方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法人资格,一些人士也提出质疑,“他们即使是法人也是事业法人,而企业年金所有的参与方都是企业法人。”一位保险公司人士提出看法。

  退场不可避免

  年金管理中心退场只是时间的问题。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在年金市场化运作前夕,必须先完成各地年金管理中心的清理工作。

  对此,各地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却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也是市场化主体之一,也一直按照市场化规则来运营”。

  不过,从形式上看,一些地方企业年金管理中心运作比较规范,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透明的东西太多,加上地方政府参与,容易形成地方垄断。

  “我们年金市场不要垄断,而要让市场主体充分地去竞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地表示,根据23号令,企业年金不应该也不准备由一些企业年金管理中心去运作,必须将这部分资金转移到有能力的机构运作,这是解决企业年金市场化最为关键的问题。

  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同时也表示,“必须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平稳过渡。”

  在年金被移交后,地方企业年金管理中心的去留又将成为悬念。据悉管理层已经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就是这类地方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先与行政脱钩,寻找一些机构或者合作方进行合作,重新注册登记为独立的企业法人,然后与券商、基金、信托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一起重新申请管理资格,成为正规的企业年金受托机构。

  对一些不愿意成为市场化主体的年金管理机构,其身份则由原先的委托投资一体化的运营机构演变成一个监督、指导的管理机构。

  竞争加剧

  有人退场,就有人进场,在企业年金市场上也是如此。只不过退场的是手握几百亿资金的企业年金管理中心,进场的是对企业年金市场一直虎视眈眈的各家金融机构。

  “一个市场必须包括五个要素,一是游戏规则;二是机构;三是专家人员;四是IT 系统;五是钞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孙建勇提出了年金市场化条件。

  对各家机构来说,依照规则办事当然十分重要,但摆在眼前的首要任务是在有限的市场抢夺更多的业务。

  不少专家都对未来年金市场做了美好描述,这些描述包括“未来三年内每年将增长1000亿元,2010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万亿元”。但对各家参与者来说,这些数据过于遥远,几乎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据估计,目前企业年金市场累积规模有350亿元左右,能够直接入市的资金仅有70亿元。

  “为了争夺资源,我们已经与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机构进行接触,目标就是瞄准其管理下企业的年金。”一位基金公司副总告诉记者。

  “一个市场,一下子涌进了几百个机构,各机构与企业一对一谈判最终结果肯定是各机构之间比拼费率。”平安保险人士表示,“虽然依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最高收费可达到1.8%,但最终吃到嘴里有多少很难说。”

  “在香港市场上,在年金运作初期,许多机构也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市场竞争结果是前几大年金管理机构垄断了年金市场上多数业务。”一位保险公司人士解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年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