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五年“铁底”轻易告破 心理防线如何修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 13:18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邹光祥 北京报道 沪市坚守5年的铁底、中国股市最后的“心理防线”——1300点在2004年9月9日轰然塌
悲情时刻发生在当日9:52分,是时沪指报1299点。而击穿1300点仅用了2.5亿资金。 “沪指跌破1300点实际上是中国股市‘竭泽而鱼’的必然结果,这与监管层‘无为而治’的监管思路有一定关系。事实证明,中国股市还是政策市。如果这一情况继续延续,将极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市场人士张卫星一脸无奈。 信心崩溃 有市场人士指出,比指数破位下跌更可怕的是投资者信心的崩溃和蓝筹价值投资的灰飞烟灭。 “投资者在不计成本地杀跌出局,透过盘面可以看到血流成河的悲惨景象。”海通证券的分析师马明明指出,蓝筹股的破位是市场信心崩溃的主要原因,基金苦心经营一年多的价值投资理念已开始瓦解。 浙江利捷的余凯称,大盘已极度脆弱,市场失去了自身调节功能,惟有政策猛药能够救治。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八成投资者被套牢,七成股民不买股票,这就是中国股市目前的现实。刚刚被信达托管的汉唐证券一位要求不具名的人士称,“我以前曾骄傲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但现在却有些自卑。” 与上述汉唐证券人士感受一样,华西证券总裁胡关金在9月5日深交所座谈时也语气悲凉,“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行业是最渺小的,我已感到有点自卑。” 新低复新低,市场的底部在哪里?谁还敢预测股市的走势?事实上,股市的边缘化在加剧,市场的悲观情绪进一步扩大。从最近一周交易情况看,两市成交量持续创下地量,个别股票甚至屡次出现单日成交才一手的尴尬的情形。虽然目前两市上市公司已有1370多家,但市场单日成交情况较1997年才几百只股票时的情形更冷清。 历史正在重复,市场已出现流动性风险。中央财大金融系教授贺强认为,相当一批个股正在边缘化,这种边缘化的迹象就是流动性的丧失。目前市场部分个股成交状况与证券市场创建之初非常类似,当时每天开盘时,每只股票只需一手便在涨停板价格上成交,全天的交易就此结束。股价在没有交易量前提下空涨空跌,大起大落。 信心不足是股市走弱的根源。此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一针见血地指出,股市应当是一个有效的融资和投资的场所,而现在的市场在强调融资功能的时候,忽略了投资功能。另外,股市本身也应当是一个适度投机的场所,但中国股市的问题却是过度投机,这是股市陷入困境的另一个原因。 托市?救市? 每当股市大跌时,冀望政策救市就尤显迫切。而这一次,当市场逼近“千点论”和“推倒重来”时,监管部门还会“无为而治”吗? 目前,监管部门正面临艰难的抉择。 消息人士透露,由证监会监管部主任谢庚在深交所主持的座谈会气氛沉闷而悲凉,参会的有南方基金总裁高良玉、联合证券总裁盛希泰、华西证券总裁胡关金等业界大佬。对于市场是否会跌破1300点,与会人士分歧并不大,而认为1300点能否守住非常关键,破了这条心理底线,整个股市可能会“江河直下”。 据称,在听完大家的一通“牢骚”后,谢庚总结说,证监会不再搞托市救市,这只会使风险后移;要利用下跌推进股市的规范化建设,包括基础性工作的推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等。 谢庚还特别强调,有人说“国九条”变成了“国一条”,只有融资了,实际上,跨部委协调小组的工作一直在做。至于“先救人还是先治病”,还是要“长短期结合,标本兼治”。 张卫星表示,如果股市继续这一趋势,将极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股权分置的问题未解决之前,在中国很难实现真正的市场化。中国股市的生死存亡可能就在这几个月,改变这种情况还是要依靠政府来解决。” 浙江利捷的余凯、大通证券的有关人士均指出,IPO询价制度事实上已变成了一大利空,由政府定价转向市场定价应该有一个缓冲过程,在价格体系被打乱、新的价格体系没有形成之前,在市场极度脆弱时,实行这样的制度有些草率。 尽管基金否认做空蓝筹股,但基金的确在大量抛售。一位基金经理称,他所在公司的股票池有80多只股票,其中核心股票池不过30多只。由于市场持续低迷,加上新股询价可能从“定金方式”改为“全额支付”,因此公司在进行小幅调整,增加现金头寸,“一些非核心的股票被剔除了”。他表示,近期大盘蓝筹股低位杀跌,很可能是基金博弈的结果,“谁都要死保自己的核心股。”有基金经理表示,持续的下跌将使基金面临极大的风险,投资者赎回的压力明显增大。 市场人士指出,股市下跌没有赢家,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券商”死于非命”,更多机构的资金链断裂,风险随之转嫁给银行和投资者,甚或引发一系列社会变故。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