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左小蕾:证券研究也要国际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 10:4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特供

  左小蕾/文

  诚信与价值发现

  证券分析师在证券市场上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一定要建立在诚信、可靠的基础上。其职能实际上就是完成投资价值发现的过程。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首先是善于利用公开发布的信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盈利能力,分红状况,注重宏观经济、整体行业发展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关注上市公司在本行业内的地位、份额和成长性。能够凭借上市公司的中报、年报和其他公开信息披露的数据, 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业务、经营方面的变化,适时地向投资者传递上市公司的这些动态信息。

  其次证券分析师要通过一些途径和方式做各方面的调查,实地了解上市公司运作情况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状况,包括公司原材料供应渠道,公司主营业务的市场,生产流程管理,产品的销售,有充分的说服力、财务实力以及管理层的变动等等所有涉及公司实力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取得第一手资料。

  最后证券分析师综合所有的信息,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做出预测和判断,完成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的特点是第一有信息量;第二是具有专业水平的信息加工;第三是做出有充分说服力的分析和判断。资本市场有一句名言“买你的错误,不买你的胡言乱语”,还应该加一句“也不买你的人云亦云”,这是对证券分析师最明确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言之必须有物,言之必须有理。有一位对冲基金的经理对一位著名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的评价很有意思:“他一天到晚说来说去,害我亏了不少钱。但是我还是要听他的,因为他说得有道理。”能够让客户亏钱还要听,可谓最大的认可最高的评价了。

  证券分析师价值的有形体现是适时咨询服务和研究报告。无形的价值体现是咨询和报告所传递的投资理念;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责任感;是研究报告后面实事求是的、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

  “证券分析师”的权威性来自他们浸淫行业多年,已成为行业发展方面的专家,对本行业的发展和变迁以及上市公司了如指掌;来自他们专业的、客观的、中肯的研究和分析;来自经得起检验的信誉和职业道德。一个真正的证券分析师需要有诚信和良心,需要有炉火纯青的专业分析水平。

  QFII与国际化

  当QFII进入中国市场后,我们对证券市场的研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证券市场的研究也需要国际化。如果说我们研究落后的话,主要是理念的落后。我们在为QFII提供咨询服务时遇到的问题是,QFII提出的问题与我们的研究产品大部分没有对应关系,需求与供给不一致。这里面不仅是语言问题。这里最大的不同其实是理念的不同。证券公司的研究与纯学术研究不一样,纯学术研究强调理论上的发展和贡献,强调独立发现,论文就是成果和价值,与有没有市场需求没有关系。获得诺贝尔奖的布莱尔-修斯模型30年后才发现其市场价值。证券公司的研究有根本的不同,研究的价值体现是要到位地提供客户想要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事情,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独立发现也是客户需要的才有意义。研究报告一定要针对需求,投资者不看的报告是没有价值的。牢牢把握住客户需求,能够影响客户投资行为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研究。国际上对分析师的评比排名是以分析师的分析结果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的大小为标准的。研究水平的高低是定义在是否对客户有用的标准上。研究的国际化最需要的改变是从根本上弄明白什么叫研究为客户服务,改变以自我为中心著书立说式的报告生产方式,真正建立客户第一的理念,并付诸实践。

  “向后看”与“向前看”

  分析师的研究理念的国际化还需要有一个根本转变。从“向后看”向“向前看”转变。过去上市公司只注重过去账面的盈利而不注重将来的业绩;承销商只注意上市前会计报表根本不关心上市以后是否带给投资者回报;监管者审查标准也就定在包装过的过去而不在意将来是否会优化证券市场的资源分配功能。所以分析师们老是在过去的信息集合里翻来覆去地“做文章”。但是证券市场是买期望的,现在的价格要反映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投资者要根据将来的变化调整现在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向前看”的概念。我们的分析师一定要改变“因循守旧”的理念,随时“放眼未来”,否则永远也不能与国际接轨。

  研究的国际化还需要从定性分析的方法向定量分析方法转化。价值发现需要更多量化分析、更科学的模型和信息更大的对称,较粗糙的定性分析必然需要逐渐向更准确的定量分析转化。定量分析对研究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分析师可能需要经济、金融、财务、会计和计量模型分析等等综合的知识背景,也需要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和使用软件工具的能力。加强量化分析会推动研究的国际化。

  与国际投资银行的一个完善的公司的研究体系相比,中国的证券公司还有一个巨大至今还没有引起重视的缺陷。中国证券公司还没有设置“经济学家”的意识。本次宏观调控许多机构都没有敏感的反应,错失及时调整投资策略时机,与“经济学家”缺位有极大的关系。我们的证券市场要学会使用宏观信息,要学会使用“经济学家”。当然,“证券分析师”和“经济学家”不可错位,否则不伦不类也会误导投资者。

  随着更深刻的改革和更广泛开放,中国的证券市场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正在转轨,正在脱胎换骨。证券市场的观念、规则和环境都已今非昔比。越来越国际接轨的证券市场一定会诞生越来越国际化的分析师,希望我们的分析师与市场一起成长。

  (作者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证券分析师)

  【版权声明】本文为(媒体名称)授权刊登之作品,其他网站不得转载本文全部或部分内容,除非经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授权许可。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