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新股定价市场化 > 正文
 
黄湘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究竟想救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07:36 京华时报

  修改后的《证券法》刚刚删去了关于股票溢价发行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规定,证监会又赶紧制订了一个新的新股发行改革方案。从历史来看,新股发行从额度审批制走到核准制,再从核准制逐步走向市场化,实际上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就发行市场化而言,证监会并非没有试过手。1999年到2001年就曾试验市场化发新股或增发新股,结果冒出了一个88.69倍市盈率的闽东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至今犹有90%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以上股票套着中小投资者。由于市场化发行失败而回到20倍市盈率以内,现在又从20倍以内重回市场化,股票发行机制不知不觉又走了一个轮回。

  有形之手调控之下的市场化,之所以屡屡失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是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律,而是试图要市场服从行政调控的需要,以满足日益扩大和加速膨胀的融资需求。这一次询价制的推出也不外乎是如此。询价制方案刚拿出来征求意见的时候,市场一度作出利好反应,其实并非针对询价制,而是针对与此相关的新股暂停发行。眼前的当务之急是明确承诺暂停新股发行,至少要停到年底前。而证监会的意思却只是暂停到这个询价制正式出台的时候,其本意显然不像人们所设想的那样是为了“救市”,而是为了挽救因连连“破发”而岌岌可危的融资。

  尽管造成当前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是过度融资圈钱,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股市再临1307点、广大投资者的普遍亏损程度远远超过其承受力的危急关头,证监会依然过多考虑融资者的利益,心中想的是哪怕降价也要发行、发行、再发行。

  尽管询价制与原先一刀切的20倍市盈率相比是个进步,表现出管理层也在积极地改革和创新,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等也都有利于揭示企业风险,减少发行泡沫,但询价制总体上是治标不治本。询价制的主要用意只是以定价上的让步换取发行上的突破。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证券市场里,首发市场化定价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令人怀疑。

  (黄湘源)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