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究竟想救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 07:36 京华时报 | |||||||||
修改后的《证券法》刚刚删去了关于股票溢价发行须经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批准的规定,证监会又赶紧制订了一个新的新股发行改革方案。从历史来看,新股发行从额度审批制走到核准制,再从核准制逐步走向市场化,实际上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就发行市场化而言,证监会并非没有试过手。1999年到2001年就曾试验市场化发新股或增发新股,结果冒出了一个88.69倍市盈率的闽东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至今犹有90%
有形之手调控之下的市场化,之所以屡屡失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是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律,而是试图要市场服从行政调控的需要,以满足日益扩大和加速膨胀的融资需求。这一次询价制的推出也不外乎是如此。询价制方案刚拿出来征求意见的时候,市场一度作出利好反应,其实并非针对询价制,而是针对与此相关的新股暂停发行。眼前的当务之急是明确承诺暂停新股发行,至少要停到年底前。而证监会的意思却只是暂停到这个询价制正式出台的时候,其本意显然不像人们所设想的那样是为了“救市”,而是为了挽救因连连“破发”而岌岌可危的融资。 尽管造成当前股市低迷的罪魁祸首是过度融资圈钱,但我们不难发现,在股市再临1307点、广大投资者的普遍亏损程度远远超过其承受力的危急关头,证监会依然过多考虑融资者的利益,心中想的是哪怕降价也要发行、发行、再发行。 尽管询价制与原先一刀切的20倍市盈率相比是个进步,表现出管理层也在积极地改革和创新,而且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以发行后总股本计算每股收益等也都有利于揭示企业风险,减少发行泡沫,但询价制总体上是治标不治本。询价制的主要用意只是以定价上的让步换取发行上的突破。在我国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并不高的证券市场里,首发市场化定价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令人怀疑。 (黄湘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