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新股定价市场化 > 正文
 
保荐机构面对挑战与机遇 IPO定价五大疑问待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12:10 新华网

  昨日,各大保荐机构紧急召开内部讨论会,讨论刚刚出台的《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华欧国际等券商都认为,证监会的这一举措,代表了发行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而几家保荐机构的负责人都表示,这一改革对于投资银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是机遇,是因为这一举措使投资银行能够有机会在市场化的发行环境中一展身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咨讯尽在华夏近视网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手;是挑战,是因为市场化条件下,IPO将不再是无风险的,投资银行将面对更现实的承销风险和市场风险。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国内的承销机构提高自己的定价和销售水平,向国际投行靠拢。目前,券商们就此提出了五个疑问。

  市值配售是否取消

  光大证券投行负责人林昌表示,一些新公司上市后跌破发行价,但是这并不能说是发行失败。一般来说,上市后的价格较发行价有所上升是比较正常的,但是也完全有可能出现跌破发行价的时候。因此对于这一点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应该"看开"一点,并不应该保证要求上市的价格一定比发行价高。

  不少投行老总认为,既然采用市场化的方式,就需要改革新股配售的方式。目前的新股配售很象是一种福利性质,对于中小投资者,券商也都开通了自动配售的功能。但如果是有投资风险的情况下,在发行方式变革的时候,其实可以恢复新股申购的办法。而从《通知》中来看,机构投资者配售,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也意味着市值配售走到了尽头。

  询价与投标是否一致

  海通证券的总裁助理兼投行总经理周俊表示,在具体的操作上,仍旧是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地方。首先是询价对象和最终投标的机构投资者是否一致,因为询价并公布价格区间和累计投标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作为询价对象--基金QFII、券商以及其他证监会认同的机构投资者,如果对他们的认购行为没有约束,就有可能出现对询价回复认可之后并不实际认购的情况。另外,对于一个基金公司来说,如果他认可某家新股的价格并为其出价了,但有可能这家公司并不在其基金组合之内,也不属于其所看好的行业,就有可能不认购。也就是说,一方面无法保证询价的真实有效,另一方面也极有可能使保荐机构最终因网下申购不足而出现大量包销。

  华欧国际总经理朱德贞也表示,需要确定参加询价的机构是否有义务必须参加申购。如果没有的话,是否会出现参加询价.的机构不提供真实信息的情况。累计询价方式应该和选择配售权配套起来。她说,按照国外的一些做法,一家投资银行一般都有一批稳定的客户群体,双方的沟通是建立在理性合作的基础之上,如果询价之后,有机构投资者没有按照当初的意愿认购,那下次投资银行就有权利剔除这家机构投资者。

  发行人可否取消发行

  海通证券的周俊提出,以前的筹资量和发行股数是通过发审委审核的,如果按照市场化运做就有可能超过或者达不到预期的筹资额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人是否可以改变发行的股数?是否还需要重新上发审会审核?此外,海通的周俊和华欧国际的朱德贞以及不少保荐人都提出:按照询价制度发行,就有可能出现机构投资者出价较低的情况,如果无法达到发行人预期的发行价格,也就是说市场并不认可这家公司的时候,发行人应该有权利取消发行,而不是一味以低价来屈从市场。

  机构投资者锁定期是否合理

  作为保荐机构,同时也可能是参与询价并取得配售的券商,有业内人士对于新股配售比例和锁定期的规定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针对发行数量的不同,目前设定了20%和50%的配售比例。但没有确定回拨机制。这其中缺乏操作上的灵活性。如果网下超额认购,而网上不足,承销商也可能要包销。他们认为,为了保证散户投资者的权益,也可以在确定回拨机制的时候,优先网上配售。

  此外,对于"询价对象应承诺将获配售股票锁定3个月以上",华欧国际的朱德贞建议,对于锁定期不同的机构,是否应当区別对待,如承诺锁定的期限越长,中签率越高,获得的配售额度与锁定期形成正比,以作为锁定的补偿。

  海通证券的周俊表示,目前要求机构投资者全额预缴款,但新股增发时的机构缴款比例也不过在40%,因此;是否交易所可以提高效率,缩短清算时间,也可以减少机构申购成本。

  IPO是否必须询价

  有着多年国际投行经验的华欧国际总经理朱德贞表示,在美国,并不是所有的IPO均采取累积询价方式。一般而言,累积询价方式通常被用来发售融资规模较大的上市项目(在美国上市融资超过1000万美元的公司基本都是采用这一机制)。但是对于融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下的小规模融资项目,由于在美国小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多为中小投资者,相对于那些机构投资者来讲,中小投资者在拥有信息方面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进行询价这一过程。当然,中国与美国的市场环境不同,在中国机构投资者也可能对小盘股感兴趣。

  另外从发行人的角度来看,决定股票发售机制的影响因素其中之一是公司上市的成本。如果采用累积订单询价机制,则主承销商将要进行路演及询价等步骤,这些成本对那些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来讲是相当大的。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在美国小公司股票的发行上市一般都采取固定价格的方式。朱德贞认为,市场环境不同,不能照搬国际经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中证报记者 朱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