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新环境、新制度、新工具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21:40 金融时报 | |||||||||
8月24日,北京市金融学会与《金融时报》共同举办了“宏观调控与金融业治理结构论坛”,我国著名金融专家谢平、曹凤岐、朱民、谢多等与会,并作精彩演讲。北京金融界逾百人参加论坛,并与专家互动交流。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 谢多
今年上半年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有一些新特点。一季度,宏观经济走势还处在观察期,主要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制度性建设。一是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三是实施再贷款和再贴现浮息制度。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规定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是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下限是0.9倍。这样的政策使得商业银行在价格政策上有更大的自主权,也使商业银行在贷款中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关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差别的根据主要是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的指标,从执行效果来看比较好,有利于建立扶优限劣的正向激励机制。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再贴现浮息制度,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又一重要步骤,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利率形成机制。我们还有一个窗口指导,采取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的形式,及时把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传达到各金融机构。 最近,人民银行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进行了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适度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对中央银行和金融体系流动性波动影响最大的因素仍然是外汇。外汇形势从6、7月看,美联储升息,原来估计外汇情况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变化并不明显。由于人民币资金紧张,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外汇资金增长,以前可能就在境外保留的资金现在调回国内,表现为央行外汇买入量不断增长。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延续,就要大量进行对冲操作,否则货币会再次扩张。中长期如果外汇流入趋势不改变,对调控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制度建设,不可能很快见成效。但会使商业银行逐渐适应新的市场环境,更多地利用新制度安排,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各种利率风险的定价。 三、加大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通过建立窗口指导机制,把货币政策意图和监管考虑比较迅速地传达到商业银行。 四、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最近的货币投入中可以明显地看到,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比例不协调,妨碍了货币政策有效传导。需要采取各方面的政策措施,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就人民银行本身来讲,今年也有重要的举措,最有意义的就是今年首次发行了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商业银行在补充资本金方面又多了一个渠道。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次级债券发行工作已经启动,其他银行也将根据有关规定陆续发行。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在资本约束贷款方面实现新的协调。 五、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今年上半年这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包括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很大一部分可疑类贷款已经处理完毕,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也即将成立,为争取上市创造了基础。金融企业上市并不是最终的目标,关键是完善内部经营机制。货币政策配合这方面的改革也做出了重大的调整,今年以来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对试点八个省、市的农信社发行专项票据,帮助其化解历史包袱,促进经营机制转换。 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由于中国经济越来越开放,在货币控制上受到外部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直接的就是外汇占款的增加。如何在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有效地实施对冲操作,是当前人民银行所遇到的重大课题。为了保持经济稳定,人民银行将采取综合的货币政策操作,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