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推动“QFII新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07:46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 |||||||||
证监会推动“QFII新政” 降低外资进入门槛意在活络A股市场 8月12日,宝钢股份公布了数量庞大的再融资方案,积弱已久的沪深股市又一次应声大幅下跌。上海综合指数创下了年内新低1357.08点,而没有新股上市“虚增”的深圳综合
也就在中国股市再度破盘的同时,QFII机制却朝着既定的开放目标迈出了举足轻重的一步。 这一天,由中国证监会牵头,来自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官员、QFII、部分合资基金公司以及国内投资机构的相关人士集聚北京,经过两天的探讨,为制定中的QFII新政定下基调。 “放松”成为此次QFII机制完善的关键词。“主要讨论了如何降低门槛、改变监管方式、信息披露以及清算方式等,”一位与会的QFII机构人士向记者透露,“目的是让更多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 “最快也许就在今年底,‘完善QFII试点’的任务将初步完成。”一位了解会议内容的学者向记者透露。这无疑是自“国九条”颁布半年以来,有关QFII最激动人心的消息。 QFII新政 从去年7月开始试点QFII制度以来,目前共有17家机构获得了这一资格,而总投资额度仅19.5亿美元。相对于1.4万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的A股市场来说,其作用无疑是杯水车薪,难以担当活跃市场的重任。而在中国台湾,市场资金总量的30%-40%来自QFII;香港地区则更是QFII占据主导。 于是,放松市场准入,谋求QFII扩军,成为此次QFII机制完善的重点。 与当前实施的QFII政策取向不同,新的市场准入将更加青睐有活力的中小机构投资者。据那位QFII机构的人士获得的信息,“新的政策将明显向亚洲中小投资机构倾斜,也就是说现行的QFII准入门槛将大大降低。” “出于地域经济的原因,亚洲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将比其他地区的投资者更大,”一家国内证券公司的高管评价道,“真正想在股票市场中有更多作为的往往不是那些大机构,而是小的机构,降低门槛无疑将加大股市的活跃度。” 由于各方的共识,监管模式的转变已是板上钉钉。“由单一资金账户改变为分账户监管,也就是按照托管客户的性质进行监管。无论从监管方还是QFII内部管理上,这都是最理想的办法。” 现行机制中,所有通过QFII进入中国的外资都只能登记在这些QFII的名下,不能开设子账户,这时常令人们将QFII背后的投资者和QFII本身混淆而产生误解。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曾指出:“建立子账户,对QFII的客户,特别是一些大基金来说,能够更放心地随时知道自己的投资情况、资金状况;对QFII来说,也不用承担太多额外的责任和风险,只提供一个通道和相关研究、服务而已;而监管层也方便调查有关情况,发现子账户问题,以便随时调查通报。” “一直以来模糊不清的所得税问题也将获得一个明确的说法。”另一位与会者说,“但QFII所要求的国民待遇实现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投资人的税负一般包括证券交易印花税、红利税,分别为0.2%和20%。可对于QFII,除了必须缴纳的印花税以外,其他税务项目都没有明确规定,包括内地投资者缴纳的红利税,上市公司亦没有为QFII代扣代缴。模糊的政策令QFII心存不安。 首发不利 QFII机制完善的是对首批QFII的反思。 提升国内机构投资理念与操作技术,盘活股市……QFII一直被看作是中国股市的重要外援。但是一年以来,QFII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发挥出神奇的功力。 与申请时的满腔热情相比,QFII下单并不果敢。虽说也出现了如瑞银这样生猛的选手(其客户覆盖的股票已经达80多只,目前交投平均可以占上交所和深交所每日交投量的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四五左右),但投资数额极为有限的保守户不在少数。 目前,除了蓝筹股和可转债,收益不高、但风险几乎为零的货币市场基金已成为了保守型QFII的首选品种。与此同时,高折价的封闭式基金、被动型的指数基金等等,也都有了QFII的身影。 国内的一位基金经理说的更为直接,“都说他们给国内带来了价值投资的理念,但实际上和我们的操作也没什么差别,看看去年他们买的股票,和我们是一致的”,“大家都在赔”。 据统计,今年以来在QFII持股量最大的10只重仓股中,除了中兴通讯、福耀玻璃、伊利股份、长江电力表现稍好之外,其余6只个股跌幅已经超过了上证综指的同期跌幅。有3只个股股价更是已经跌穿1307点时的同期价位。市值损失约为1.2亿元。 对中国股市的水土不服让一些QFII们不敢轻易入市,而是打起了投机人民币升值的主意。截至3月底,在总计约合人民币140亿元的投资额度中,实际投入证券市场的只有88亿元人民币,占总投资额度的63%,其余37%约52亿元被QFII们“束之高阁”,存放在银行。 5月28日,外管局就此对QFII做出了措辞严厉的警告:“如发现QFII有投机的目的,长期将资金存放银行,外管局不会坐视不理,将采取措施进行限制,直至将这类QFII劝退。” “救市”还是毁市? 进一步扩充QFII队伍,增加外来援军,这一做法究竟是救市还是毁市? “监管层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通过引进大量的中小机构投资者,加大QFII在股票市场的占有率,进一步激活市场。”一位证券公司的管理者分析。 “任何市场都由投资者和投机者两部分构成,前者是基础,而失去后者,市场也将失去流动性,因此二者必须结合。”他说,“QFII进一步放开后,欧美大行将扮演投资者角色,中小QFII则充当过江龙,进行投机。”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雷也不乏赞赏地表示,“事实上,亚洲地区的一些资本已经暗地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其让它们不明不白地进来,不如将它们引入公开渠道,以便进行更有效的监管。” 颐和财经首席分析师张卫星则引用已故经济学家杨小凯的话表示了否定的观点,QFII的进一步开放,不过是“用技术模仿来代替制度的变化”。他说,“我们总是想用繁杂的法律法规来取代市场变革,后果必然是扭曲市场经济。” “小QFII的结局会与大QFII一样,他们对股票的观点不会有对立的看法。并且最终会发现,真正的博弈对象不是市场而是政府,结果是重新走向A股的死胡同。” 某证券公司人士甚至提出警告说,“不要相信QFII是真正的长线投资者,他们只是看好中国经济和股市,实际上是大投机者。这一点,东南亚金融危机已经表现得很明显。” “‘完善QFII试点’的方案最快将在今年底完成,上报国务院获批后即可推行。”知情者透露。但他对实行的效果却并不十分有底气,“我们的愿望是进来得越多越好,但究竟会有多少还很难说。” 事实上,在中国市场里摸爬滚打了一年多的QFII对来自尚不健全的中国市场所带来的诸多“不便”已深有感受。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销售交易部董事总经理李刚“浓缩”地概括道:一是投资环境问题,境内股市有自身的一些遗留问题,例如股权分置、流通市值小,所以可供投资的品种也少。二是投资品种的风险大,没有允许运用相应的对冲工具。三是投资的政策性风险,QFII在投资境内股市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风险是系统风险,来自于不确定的政策性变化。四是缺乏投资风险管理的工具,投资者要减少风险就只能不断做波段操作,增加很大的操作难度。五是所获得待遇的不公平。 “即便有了放松政策,市场自身问题不解决,QFII在中国市场的作为仍会大打折扣。”几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据经济观察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