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券商遭关停并转背后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 08:50 京华时报 | |||||||||
日前,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我国证券公司的最新名录。该名录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证券市场在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我国证券公司家数达到了130家。其中,包括大连证券在内的九家券商遭到了中国证监会采取的关停并转等风险处置手段。 可以说,九家券商遭关停并转背后凸现了如今券商盈利模式单一、成本控制不力、风险意识淡薄、融资渠道不畅,市道不景,种种内外因交织的困境。然而,券商所面临的窘
目前,政府在处置券商风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券商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被动退出市场,少有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主动退出的。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一个市场化的券商退出机制,对于券商的关闭基本上是采取行政手段,这使得市场中形成了国家信用是券商经营底线的错误预期。从2002年起,央行先后向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发放了15亿元、14.5亿元及80亿元的再贷款。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久前发表文章说:“大量的政府兜底行为,削弱了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造成了市场约束的缺失。” 而在成熟市场,券商退出多采取市场化退出的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券商的业务整合和规模扩张,从而增强券商的竞争力。据统计,1971年到2001年,美国证券市场上由于经营失败、通过破产而退出的券商有299家。在亚洲其他一些市场,券商主动退出市场的案例也不少见。对此,有市场人士呼吁,为了有效地化解券商经营不善所带来的风险,国内券商也亟须建立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何晓晴) 《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