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沪深股市半年10个黑色周一背后的三大原因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 07:4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昨日沪深综指双双大跌,跌幅超过4%的个股更是达到100只。这已是今年来市场遭遇的第10个黑色星期一 “黑色星期一”又来了!在最近的5个交易周中,投资者已经与这个“幽灵”碰过3次面了。与以往每年10次左右的出现频率相比,今年来仅半年多,“黑色星期一”在股市的亮相已经达到10次,这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原因之一:市场弱不禁风 “黑色星期一”的密集亮相,总与市场的低迷存在相当大的关联度。 就以今年这10个“黑色星期一”为例,细心的投资人可以发现,有8个出现在市场相对弱势的二季度和三季度初。这8个中又有5个出现在6、7月份,而这两个月又是今年来市场成交最低迷,跌幅相对较大的两个月。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的低迷是“黑色星期一”密集亮相的根源。 从历史上看,这个推论也可以找到佐证。2001年至2003年“黑色星期一”共发作31次,出现最多的月份是12月和1月,各有5次,两者累计占到所有发作次数的33%。而这个时间段通常是股市表现最为低迷的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往往会因为年底做账以及春节长假的因素,投资者入市的意愿弱,因此股指很难有较好的表现。 原因之二:政策不透明 “黑色星期一”来得频繁了,周末发生的事情多也是个“帮凶”。 周末事情多可以归结为两类:一是市场上开会的多了,诸如研讨会、峰会、年会等等。既然是开会,官员、专家、学者都会说出些道道,很多人还特别喜欢透露内幕信息,这些所谓的内幕信息见报很容易引起投资人思想上的混乱,直接助长了“黑色星期一”的发生频率。 这方面的事例其实是很多的,比如前一阶段的QDII,再前一阶段的券商破产,还有近期的CDR。虽然绝大多数的所谓内幕信息最终总是不了了之,但对市场当时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内幕信息对市场的影响如此实实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策的不透明、不确定,投资者难以准确理解监管层的真实意图,因此会将部分专家学者的一家之言误认为政策的走向,从而作出比较偏激的判断。 二是有些公司喜欢在周末“报忧不报喜”。公司亏损了,主营利润下降了或者委托理财出事了等等这些信息,往往都被安排在周六见报。坏消息的密集亮相,当然也会对周一的市场造成直接冲击,最终的结果就是“黑色星期一”越来越多。 周末事件对市场的影响可以从开盘指数的涨跌反映。在最近三年半的时间里,“黑色星期一”总共发生41次,其中低开的有32次,约占78%。大盘的低开很大程度取决于消息面的影响。这也说明周末事情对“黑色星期一”的形成确实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原因之三:一“机”独大 今年,不但是“黑色星期一”多了,而且出现暴涨暴跌的交易日可能也是历年来所罕见的。最明显的个案就是二季度,上证综指居然连续出现11根周阴线,这在往常极为少见。 在庄股时代终结的现在,为什么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问题在于现在市场价值判断标准比较单一,容易形成单边市。价值判断标准的单一,很大的因素就在于证券投资基金在超常规发展,而证券公司、民间资本却不断衰弱,形成一“机”独大。单一的机构主体和操作模式当然会导致股市形成单边市。 大盘如此,个股也是这样。就以中国联通(资讯 行情 论坛)为例,当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出现整体增持时,联通的股价一路走高,暴涨75%;同样是这个联通,当基金出现减持时,又一路下跌近39%。无论是暴涨还是暴跌,中间几乎没有反复。 因此,要减少“黑色星期一”发作频率,除了要扭转市场的弱势、增加市场的透明度之外,尽快促成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能也是有关方面需要考虑的事。 上海证券报记者 高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