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光瓷业临危变阵 空降团队试水MBO重组产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8日 11:24 东方新报 | |||||||||
国光瓷业(资讯 行情 论坛)总裁曾巧军:“如果不是这个办法,我们的有些公司可能两个月前几就已经死了!” 7月2日下午4点,长沙海东青大厦十楼的国光瓷业董事长办公室,程旭光头也不抬地在一大叠付款凭证上签字。
“现在我们钱比较紧,只要一来钱,马上就付到澧陵的瓷业上了,有多少投多少。” 陈旭光,国光瓷业董事长,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职业经理人,曾当过飞行教官、副省长秘书、大型国有企业老总,现就读清华大学EMBA,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粱小民。 陈旭光是去年九月份被鸿仪投资请出山就任该公司旗下上市公司国光瓷业董事长的,与陈旭光差不多时间进入国光瓷业董事会的还有两个关键人物——曾巧军和张舰,他们现为国光瓷业的总裁和副总裁,进入国光之前均为职业经理人。 “公司最凶险的时候已经基本过去了,我们这个职业经理人团队总算没有让国光瓷业这艘大船继续下沉。” 陈旭光告诉记者。 内忧外患 国光瓷业急搬救兵 国光瓷业是瓷器之乡湖南澧陵的唯一一家上司公司,1999年该公司上市的确给湖南的瓷业发展带来了一次机遇,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上市并没有把国光的瓷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公司总裁曾巧军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澧陵瓷器的总销售收入大约有50多个亿,其中国光瓷业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却仅仅有2个亿的销售,所占的份额与与公司的规模严重不比例,也就是说国光的瓷业并没有做强。 资本巨头鸿仪投资控股国光瓷业后,逐步把经营重心转向更富有想象力的药业上来,投入巨资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行为,给公司建立起一条医药产业链条。但转型药业似乎也并不成功,这可以从国光瓷业近年来的财务情况窥见一斑:2001年,公司每股收益0.29元,2002年每股降到收益0.20元,到了去年每股收益急速下降为0.05元。国光瓷业同时面临着瓷业萎缩而药业增长缓慢的双重压力。 更为要命的是,从去年底开始的国家宏观调控也让国光瓷业饱尝艰辛。由于银行收紧银根,国光瓷业的信贷规模也被骤然压缩20%,今年初国光瓷业自身生产性现金缺乏到了几乎不能开工的地步。 而更让该公司揪心的是,仅瓷业方面国光就有1万多工人,基本工资、下岗工人生活费无法足额发放,社保部门不断催交公司拖欠的“两报一金”,在这一紧要关头,公司的创业元老,原董事长费明仪因贪污事发遭到公安部门逮捕。而大股东鸿仪投资由于自身战线太长,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雪中送炭。 如果渡不过这一关,后果不仅是国光瓷业亏损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可能会给当地政府带来社会问题,国光瓷业无疑处于一种非常凶险的境地。 陈旭光、曾巧军和张舰这三位职业经理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续被鸿仪投资空降到国光瓷业的。2003难12月5日国光瓷业董事会大换血。陈旭光、曾巧军进入董事会,并被任命为董事长和总裁。二人均为“空降兵”,更为特别的是以前与国光瓷业或者鸿仪投资交道不多。其中曾巧军来自湖南医药的大本营九芝堂(资讯 行情 论坛),是该公司的主要创业者,曾担任九芝堂党委书记、总经理,值得一提的是,曾巧军一手缔造了“神剑驴胶补血冲剂”“斯奇康”、“斯力特”等知名保健品,是医药界不折不扣的“大哥”级人物。此后另一为有着丰富药业经营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张舰也进入国光瓷业董事会,并担任副总裁。国光瓷业职业经理人“三架马车”大局初定。 无心插柳 曾巧军MBO大获全胜 曾巧军是作为药业经营人才被大股东鸿仪投资为国光瓷业搬来的救兵,但没有想到的是曾巧军为公司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却是化解了瓷业的危机。 当时国光最紧迫的危机已经不是怎么盘活药业资产,而是解决上万人的瓷业生产和退休人员的吃饭问题,瓷业生产线开不起来,企业职工过年都成问题。董事长陈旭光果断决定暂停对药业的追加投资,全力解决瓷业的生产问题。而让烧瓷的窑炉在烧起来,关键是钱的问题,银行新增贷款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更为难的是在原有的水平下,即使开动生产,也是越生产越亏损。 谁都没想到做药的行家曾巧军却想出一个解决瓷业难题的方法——推行MBO,即“管理层收购”。曾巧军的想法是先拿出瓷业方面的一个主要子公司火炬瓷厂做实验,首先成立一家销售公司,注册资金500万,火炬公司占51%的股份,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出资收购其他49%的股份,这家管理人员持股的销售公司反过来托管母公司火炬瓷厂。注册资金500万的销售公司事实上可以运做注册资金一个亿的母公司火炬瓷厂,从而完成了管理层收购全过程。 MBO的核心是让管理层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此前国内也有多家上市公司试行过MBO,但因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而出现了被有关部门“叫停”的情况。曾巧军解释他的方案不会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因为他的方案的核心是“小盘托大盘”,实行MBO的只是注册资金500万的小盘,而且被管理层收购的只是49%,“小盘”来托管“大盘”,“小盘”对“大盘“虽然有经营权,却没有资产处置权。 MBO的效果超出了公司所有人的意料,火炬公司当了主人的管理层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奇迹般通过各种途径引进资金1300万元,生产成本大比例下调,产品质量全面提高。以前一个车间的月销售三四万元,两个月后个别车间达到了800万元,产品基本是供不应求。火炬瓷厂完全面盘活。同时澧陵市政府对国光瓷业欠缴社保费用暂时给予宽限,希望公司先恢复造血功能。国光瓷业资金危机暂时得以缓解。 曾巧军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取得大股东和董事会的同意,公司将对旗下的瓷业成员企业全面推行MBO计划。 “如果不是采取这个的改革措施,我们的一些瓷厂可能两个月前就死了。”曾巧军回顾起来仍是心有余悸。 理性思考 药业能否成为国光主业 曾巧军是湖南药业界“大哥”人物,进入国光瓷业也有一个个人原因是希望借助国光的资金优势发展自己钟情的保健品事业,但在接受记者采访中他透露,就他个人来说,并不赞成国光瓷业在没有扭转瓷业颓势的情况下在药业的投入上再向前走。 “说句实话,药现在很难做,一个一类新药,从投产到看到市场效果起码要四年时间,这还是好的,如果缺乏经验可能时间要更长久。”曾巧军说,“一个新药要达到消费者要经过研发、取得批号、通过社保审批、医院药事委员会通过、招标采购上十个环节,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你的投资就等于砸了。” “老产品利润低,新产品见效慢,而且GMP药厂的建厂成本非常巨大,这对于不是传统的医药企业来说,贸然进入有很大的风险。”曾巧军比较坦率。 目前曾巧军的看法已经成为国光瓷业董事会的主流观点,董事长陈旭光支持收缩整合药业投资的战线。赢利能力不强的部分药业公司已经被部分转让了出去。 药业曾经一度是国光瓷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但国光做药能否成功一直是个悬念。对资本负责的职业经理人考虑问题的第一个关键是是否具有赢利能力,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国光瓷业的药业理想也许会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 新报首席记者 文清 记者粟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