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权威机构、专家每日看大盘 > 正文
 
李志林:股市从“二八现象”到“八二”现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05日 10:56 金羊网-民营经济报

  李志林(忠言) 博士

  2003年的行情可以概括为“二八现象”,即二成大盘股上涨带动指数虚涨,而八成中小盘股不涨反跌,甚至连创新低。

  2004年年初,尽管主导舆论仍是“二八现象”,甚至基金经理们狂称“紧握核心资
E歌时代来临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2004环球小姐总决赛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产不动摇”,“蓝筹股将梅开二度,梅开三度”。但从1月6日开始,“二八现象”就一步一步地陷入死胡同。

  首先,“旧二八现象”中的“二”,即基金联手炒作的核心资产股普遍上涨50%~100%,处于“低价高位”状态,满街都是获利盘,基金在任何价位出货都是赢家;其次,宏观调整政策和传闻中的加息预期,是对大盘股的致命打击;再次,QDII管理办法即将出台,使基金核心资产的价格与香港H股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最后,今年扩容主流品种为中小企业板块,转移了投资者的注意力,使去年主流热点的大盘蓝筹股,如今已成为乏人问津、连连阴跌的“死亡板块”,直至大盘股的股价再回到2003年初的起点,或者建行、中行超大盘股发行上市前,也许才有抢反弹的价值。

  我以为,“八二现象”将主导未来一两年走势。

  今年二月,在“国九条”发布后的一个月内,在大盘股疯狂出货的情况下,八成连跌了三年的中小盘股普涨了30%~40%,这是“八二现象”的一次成功战役。只是由于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央行的货币紧缩政策一再升温,大盘股跳水凶猛引发指数下跌25个交易日,“八二现象”才暂告沉寂。

  但是,即使5月27日指数跌到1508点,八成超跌中小盘股的股价也普遍高于今年1月16日(春节前)1600点时的价位;6月初大盘在1550点一线盘整时,八成超跌中小盘股普遍比1月16日1600点时的股价高出10%左右。另外,上周四(5月27日)和本周二(6月1日),八成超跌中小盘股领涨,带动大盘普涨,拉出中阳线。这些都证明,“八二现象”仍在延续。

  随着中小企业板6月25日将正式亮相,我认为,“八二现象”将是2004年下半年,乃至2005年的市场主流现象。

  一是因为市场历来“喜新”,尤其是深市。在“饿”了扩容3年之后,深市不会放过中小企业板的机遇,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至少有一个时间不会太短的“蜜月期”。况且,首批上市的都是精挑细选、行业特殊、亮点多多,内定大比例送股的公司。即使上市高开后二级市场投资者得不到太多的机遇,也会高开高走高定位,拉出股价空间。

  二是因为小盘新股的溢价效应,会对八成超跌中小盘股形成比价引力。根据对去年以来主板上市的与中小企业板块特征相似的个股资料统计,22只小盘股分别属于信息技术、生物制药和化工原料行业,平均发行价7.88元,平均发行市盈率17.7倍,首日平均涨幅为77.77%。可以预料,作为新兴板块的中小企业板,首批上市的小盘股的溢价至少1-2倍,若像士兰微(资讯 行情 论坛)那样能10送10,股价涨到40-50元也不为过。这样,主板上品质相似的5-7元的中小盘股或者在中小企业板开盘前提前上涨,或者在中小企业板开盘后上涨。商品市场中最不可抗拒的法则是比价原则。

  三是因为主板上八成中小盘股超跌了三年,处于“低位低价”状态,并且主力已在低位吸饱了仓位,摊低了股价。一旦时机成熟,哪怕是为了生产自救,也会爆发报复性的反弹。

  四是因为中小盘股更容易吸引拥有中等规模资金的机构。

  而“八二现象”的结果将是:指数跌到1500点左右,使1590点的“国九条”底部被打穿,造成管理层的“汗颜”;新老基金大幅缩水,造成基金发行难;券商、机构的债券危机频频发生,金融风险日益加剧,构成管理层的“心病”。因此,大盘难以再大跌。但是,中小盘股的个股行情却此起彼伏,十分活跃,广大投资者可谓“赔了指数都赚了钱”,“有其实而无其名”。“八二现象”体现的是成长性理念,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多数股票不同程度地受益,这才是健康股市的特征。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泛珠三角区域整合9+2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国中情局局长辞职
纪念诺曼底登陆60周年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孙燕姿全国巡回演唱会
法网公开赛 NBA总决赛
欧锦赛 AC米兰中国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