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板犹抱琵琶 浙江鑫富等三家企业成首选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5日 21:05 《外滩画报》 | ||||||||||
外滩记者 李杨/深圳报道 “创投概念”赢得首发? 大族激光的上市在“六一”前后,是否“首发”尚不可知。
明明到了“燕南路振兴路”,记者却找不到“桑达工业区405栋”。兜了一圈,看见一栋底层开商铺的大楼,墙壁上写着“大族激光”。货梯到了三楼门打开,迎面是堵木墙,手一推,原来是个门,然后就看见了前台。 不出“意外”的话,这家民营企业很快将“门庭若市”。 2004年3月,深圳市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发审会,成为新年来“过会”的数十家企业之一。这本不会引人注意,但随着5月17日证监会批复同意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深市在5月底、6月初重发新股已成定局。媒体像猎犬一样耸动着鼻子,希望找到“首发”猎物。 目光聚焦在三家企业:浙江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还有大族激光。这三家都被认为处于首批上市的“第一方阵”,也有知情人士表示:“首批只有一家,具体‘不清楚’。” 渐渐瞄准了由联合证券担任承销商的“本地概念股”大族激光,据称其将发行2700万股,募资不到2亿元。认为它首发“有戏”,更因为它是国内创业投资领域屈指可数的成功案例。在很多人看来,中小企业板的核心就是“创投概念”。比如说“批复同意”的消息发布后,“涨停板”的就是“创投概念股”。 相比之下,鑫富生化虽然“胃口最小(发行1500万股)”,但可能因此架不住被“尝鲜”的入市资金暴炒;前景可观的“生物医药概念”达安基因刚刚于5月18日“过会”,“插队”首发略显仓促。据“内部消息”,大族激光的上市在“六一”前后,是否“首发”尚不可知。 “高总(董事长)不在,”负责外联工作的张静对记者说,“董秘也到北京去了,你问什么时候上市?我们也不知道。” 走近“上市资源” 大族当前在市区的办公场所是租借的,目前在科技园区正在盖属于自己的大楼。 1996年底,毕业于北航的高云峰创办了“大族实业”,注册资金100万元。高研究过“激光打标机”,在海外一台售价近10万美元。大族实业专门生产这种设备。第一年卖了6台、每台20万元,企业就这么活下来了。设备的核心软件是自主研发的,不依赖别人。 1999年4月,政府背景的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高新投)看上了大族实业,把它的资产估价后投入432.6万现金,组建了注册资本860万元的“大族激光”。高新投控股 51%,但不参与具体管理。 当年设备卖了69台,2000年卖了249台,收入超过5000万元。 到2000年底,高新投决定出让46%的股份。这部分股权的净资产评估值为1351万元,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2001年4月在深圳市产权交易中心挂牌拍卖,底价为1765.49万元,自然人高云峰以2400万元价格将其购得。至今深圳高新投保留了大族激光5%的股份。 由于未得到招股说明书,其后的股权结构变动不得而知。 在展示厅里乍一看,公司的主打产品—— “激光打标机”是给钢笔、茶杯刻名字的玩意儿。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印刷工艺,激光从键盘、球棒、芯片、镂空皮鞋……都能对付,市场就不小了。“大闸蟹背上的字就是用我们的机器刻出来的。”客户中心的王迎迎告诉记者。 在企业内刊《大族人》上,刊登着董事长高云峰向光学泰斗王大珩院士(公司顾问)“汇报工作”的照片。去年10月,中科院院士王之江就任公司的副董事长、总工。同月,企业还打赢了“软件侵权”官司,让一家温州企业赔了48万。大族激光的国内竞争对手是武汉楚天、华工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等。 大族当前在市区的办公场所是租借的,目前在科技园区正在盖属于自己的大楼。据了解,这个“亚洲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厂家”2002年的销售额是“税前 2.3 亿”,2003年“税前 3.2亿”,今年原定“5个亿”,考虑到上市融资的优势“还会更多”,张小姐称招股资料“还没做完”,无法提供投资者关心的详细数字。 大族激光没有正式的公共关系部门,更没有海外上市公司常备的“投资者关系”(IR)职位。 高新投:我们吃的是“鱼头” “两个不变”没有解决“老大难”的退出机制问题。 面对大族激光的上市前景,王干梅并不感到后悔。王是深圳高新投的总经理。 “就像吃鱼一样,创投不可能把鱼全部吃掉。”他对记者打比方,“我们吃的是‘鱼头’。资金要是沉淀在一个项目上就失去了活力,应该把退出后获得的资金投到新的项目上去。” 非但不后悔,王还为“没有退干净”而烦恼:“我希望在它上市前就把那 5%转让出去。上市以后退出反而有了障碍。”在他看来,当前政策的“两个不变”(法律法规不变、上市标准不变)没有解决“老大难”的退出机制问题:“因为法人股还不能流通,不能在一级市场交易,只能通过法人股转让、上市前转让或管理层收购来实现退出。” 虽然如此,经历了前几年的萧条之后,王干梅还是觉得中小企业板给创投行业带来了希望:“现在中央要落实‘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这个时机很恰当;有了市场,创投和中小企业就有了目标。最终不一定上市,可以在过程中根据需要转让,刺激产权交易所、三板甚至柜台交易的发展。” “退出大族之后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投资的好几家企业都在‘排队’。”他补充道。 为什么兴奋不起来?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三年盈利”就是个门槛;而且高科技企业的增长不稳定,稳定的话就变成主板的IT 公司了。 记者发现,创投业对“中小企业板”都能“保持冷静”。 缺乏激情并不是因为等待太久的缘故。 “出来比不出来好,将来都要往这个目标做。但是目前对创投没有直接的受益。”广州市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的杨林对记者解释,“对高科技企业来说‘三年盈利’就是个门槛;而且高科技企业的增长不稳定,稳定的话就变成主板的IT 公司了。”他感慨:“现在做创投的越来越少,有的变成管理公司,有的干脆就不投了。我们也有企业在境外上市。但境外上市让我们很被动,因为股份出不去。” “创投是个系统工程,急不来。”上海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心坤也认为对新板块“不能期望太高”:“比如说,现在还没有‘创业投资基金法’,无法从公众募得资金。” “盛大网络在中国主板就上不了市,因为没有做到连续三年盈利。按照目前的运作模式、定价模式,企业上市前一年还要有很多盈利才行。否则每股收益不高,募不到多少资金。但这就是成熟期的企业了。而且即使你已经符合标准了,‘排队’的过程可能还要一两年。” 本土创投“找到方向”? 最重要的就是全流通。但具体时间无法预测。 在雄心勃勃的王干梅看来,中小企业板只是过渡:“今后会分三步走:第一步‘两个不变’,还是主板;第二步降低门槛,使更多高科技企业上市;第三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最重要的就是全流通,但具体时间无法预测。” 有趣的是,外资创投也认为:“当前推出创业板的时机不成熟。纳斯达克有相对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如果把企业交给不成熟、无法承担风险的股东,自然无法‘可持续发展’。”IDG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成熟的不止是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我国创投业自1998、1999年才发展起来,然后又沉寂了几年,没有全国性的行业法规,也没有行业组织。 尽管如此,中小企业板可能对“本土创投”仍有好处。理由很简单:相对于外资创投,他们更不知道“往哪里使劲”。 “外资创投总是期望有较高的溢价,要按净资产来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也不见得有多少;我们又不懂国内一些企业大股东的‘玩法’……”外资创投更能坚持自己的模式。由于很多信息、生物类高科技企业以“海归”为主导,本土创投很难与外资同行竞争项目。 在他看来,中小企业板提供了本土创投的“主战场”:“现在有能力收购的境外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创投的退出渠道也就多了;有了中小企业板,比较清楚的盈利模式会有越来越多可投的企业出来。面对土生土长的成长型企业,我们和本土创投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