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板不是“前创业板” 推出是折中的选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3日 11:08 中国经营报 | ||||||||||
相关专题: 相关文章:
作者:李学宾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是全流通,还是高门槛,大多数人士心知肚明,这不是先前所期望的“前创业板”,但为之雀跃的人士亦为数不少。 毁誉参半的背后,皆有道理。坦率地说,上市门槛过高的中小企业板绝非最佳选择,因为门槛高反而会助长作假,由此加剧市场风险。主板中普遍存在的新股变脸现象就是明证。另外,相对于低层次市场的建立,中小企业板未见得更有效率。按照资本市场的建设次序,初级的区域性市场建立应该先于高级投资者公开的全国市场。这里面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作为一家公众企业,上市公司的信息一定要向投资者公开,而目前中国股市投资者的状态,张卫星将其形象的比喻为“隔山买牛”,大多数投资者对市场上挂牌的上市公司几乎没有感性的了解。投资银行编写一个故事,然后“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咨询机构写续集,中小投资者则把自己的投资建立在这些美妙的故事上,基础很是脆弱。 中小企业板也并非一无是处。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一直呈现着资源错配的怪圈。中国经济的最活跃部分,民营经济,尤其是他们当中的中小企业在市场融资中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无论是银行还是资本市场都没能为他们提供理想的融资机会。在间接融资方面,中国缺少定位于为中小企业的社区银行,在直接融资方面,由于通道制和其他市场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亦处于劣势。由于这样的机制存在,在本轮宏观调控中最受伤的恰恰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部分——中小企业。另一方面,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对金融环境的失望,把融资希望寄托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小企业资源在流失,且愈演愈烈,资本市场暗含着巨大的断层危机。中小企业板的设立至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一条通道,尽管现在看来仍然显得那样拥挤。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板只是一个设立创业板的过渡产物是一个折中的选择,惟望它的出现能够促进资本市场的改革,望其早日脱胎换骨,修成正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