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0日 12:10 南方周末 | |||||||||
□缥缈 对于中国股市投资者来说,“5·19”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虽然五年前市场火爆的情景犹在眼前,但今天再看“5·19”,影响市场走势的所有因素,已经渐行渐远。这真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5·19”之前的三次“井喷” 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开办于1990年,市场上交易的有八只股票。初期的上海交易所,实行“换手率”另加1%的价格波动限制,交易价格用粉笔写在一块小黑板上面。一天下来,经常没有人卖,也没有人买,股价很久才能“变动”一次。 上海市场的第一次“行情”,发生在1992年年初,沪市开始试行开放了延中实业和飞乐股份两只股票的“涨跌限制”,也就是不限1%的涨幅了。开放的前一天,延中100元,当时大家都认为160元就见顶,180元时,量放得很大,但是最后的结果,延中一直到460元才“见顶、回调”。 然后股票价格就“全放开”了,上证指数从600点直冲1200点,三天后达到1421点,这是第一次“井喷”。于是上交所在上海的文化广场,开设“股票大卖场”——开始卖“法人股”,市场也从1421点,一直回调直380点,方才止住。 1993年春,股市发生第二次“井喷”,指数最高到了1500点。此后是“紧缩”、金融整顿,市场从1500点跌回到了312点。 到了1994年7月,管理层发布“三大利好”,8月1日,上海指数涨了30%。这是第三次“井喷”。由于“暂时不考虑新股发行”,大盘连涨3个多月,指数再次摸到1000点。 1995年底直到1998年,股市基本上是箱体震荡,其间有一次“评论员文章”、“12道金牌”的政策调整、亚洲金融危机、“’98南北水患”以及君安、中创、广国投等大机构的总部被撤销,总之一句话,由于连年弱市,前后共有三次探底,三次反弹,最后形成1000点一带的“铁底”。 “5·19”成为大行情的起点 今天总结与回忆,可以发现,1999年“5·19”行情,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个跨年度的大行情。 以此为契机,中国股市足足走了25个月的“牛市”,与以往相比,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牛市时间长。从1999年5月到2001年6月,两市共有17个月是阳线,8个月是阴线;上升与下降比率是“2比1”。 2。市场热点集中,板块效应明显。 3。行情具有“突发”的特点,且升幅较大。从行情启动的1049点,一气上攻直到1756点,时间是30个交易日,总体涨幅65%左右。如此轻松的“全盘推升”,在中国股市,也是首次出现。 4。大牛股为数众多。当时的“多头主力”,至今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5。与外部市场有关联。其一是由于美国与北约先发制人,发动“科索沃战争”,当年5月8日早晨,发生了“联军炸馆”的重大政治事件;其二是由于美国的道指,终于突破并且站稳了“10000点”,单边波幅达到涨升186%,有很强烈的示范效应。 “5·19”的本质是“政策市” 世界上不存在只跌不涨的股市。股市的长期低迷,却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才能找到“向上突破”的借力点。 为此,当时的证监会领导,组织了对股票市场的“深度调研”,提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六点意见”,这也就是现在还经常见于报端的《搞活市场的六项政策》,提出要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机构的合法融资渠道、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的规模、允许部分B股及H股公司回购股票。 1999年5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6点意见”;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6月14日,证监会主要领导发表讲话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复性的;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为行情“定调子”,文章再次指出“股市只是恢复性上涨”。 因此,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5·19行情”的本质,属于“政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