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中小企业板重燃深圳“金融中心”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9日 09:3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见习记者 成海军;本报记者 莫言 深圳报道 三年多之后,终于听到石头落地的声音。 5月18日,深交所的中小企业板块正式获准立。
此前,传言中关于深圳设立“中小企业板”或“重发新股”的日期,一直在不断推迟,从去年的10月一直到了今年5月。 然而,当市场认为可信的“五一”长假之后宣布发行的消息并未如期实现时,又有传言称,有关方面是考虑到深圳设立中小企业板对香港的影响而推迟,并说可能要到8月份甚至明年才有戏。市场的热情又一次落入谷底。 直到5月17日,三年的苦候终成为事实。 “过渡市场” 据悉,获批的中小企业板仍将是深交所主板市场的一个部分,它将重点安排主板市场拟上市公司中具有较好成长性的和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上市。 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王连洲认为,现在的这个中小企业板与原来创业板不同,它是主板市场内的一个板块而不是另外一个市场。王连洲表示,中小企业板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包括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在上市对象的定位上,除高新技术企业外,也会包括民营企业。 深圳方面最早提出的创业板上市标准是,申请企业开业时间达到2年即可,不需要盈利的纪录。发行的股份可以全流通,无形资产的比例可以达到35%,有形资产达到800万元。在上市规则上也与现有的主板市场有所不同。 而在经核准的实施方案中,现行的中小企业板,则是依据在现行法律法规不变、发行上市标准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相对独立管理。 这意味着,现行的《公司法》规定的3年持续盈利的要求,仍然是一项基本条件。而深交所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明确将上市的标准定义为,发行后总股本5000万股之上。流通股在5000万股之下。 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小企业板”是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解决了一些规模小的企业的融资困难的局面。游戏规则没有变,只是换了一下角色。中小企业板除了降低股本规模外,在上市资格方面并没有变化。 而市场之前所讨论的“中小企业板”会不会实行全流通问题实际上也有了答案。 虽然在国务院今年2月颁布的“九条意见”里,曾明确的指出了要“积极稳妥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但“中小企业板”延续主板的游戏规则不变,则股本全流通的问题也暂时无法解决。 不过,德意志银行资深经济师马骏还是认为:应该一开始就实行全流通,按照国际的惯例来操作,因为上中小企业板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不存在国有股的问题。 三地市场功能之别 今年发改委公布的《推进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依据这一原则,市场的起初看法认为,先依据《公司法》规定,选取一些业绩优良的,运行稳定的企业作为首批上市对象。然后在《公司法》做出修改后,再降低门槛。 而证监会公布的中小企业板实施方案,坚持暂不降低发行标准,在主板上市的标准框架下设立中小企业板,然后考虑上市企业的成长性与科技含量的同时,扩大行业的覆盖面。 这一方案无疑是选择了一种温和的、渐进式的改革。对于这个“相对保守”的方案,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既考虑到了风险因素,也顾及到对上海主板市场以及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影响。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小企业板块建立后,“沪深证券市场的功能划分进一步清晰,可以形成新的板块带动效应,促进沪深两个市场的良性互动。” 而对于毗邻的香港创业板市场,马骏认为,中小企业板的设立无疑增加了一个竞争对手。但他认为,短期看对香港的影响不大,因为近期香港的、包括整个亚洲的股市都不好。短期到香港上市的企业也不多。“而从政策层面,以及整体的国家利益来看,对香港的影响考虑都是次要的。” 马骏认为,香港的定位,是联系国内企业与世界的桥梁,毕竟还有内地企业希望打国外的知名度,希望融到外汇资本。有外销的国际品牌的需求。因此,在港上市还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此前市场一直盛传的新股发行将会采取“打包发行”方式,但也有消息称,考虑到大盘的稳定,管理层可能采取市值配售的形式。经济学者吴晓求则认为,上述方式都有可能。 他同样指出,开设中小企业板后,深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风险控制,包括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信息的披露等将比主板更加复杂,繁重。 为此,实施方案针对中小企业板块的风险特征,在交易和监察制度上作出有别于主板市场的特别安排:包括:改进开盘集合竞价制度和收盘价的确定方式;完善交易信息公开制度,引入新的监控指标以及是完善交易异常波动停牌制度等。 在公司监管制度上,将实行比主板市场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建立募集资金使用定期审计制度、建立年度报告说明会制度、建立股东持股分布定期报告制度和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诚信管理系统等。 金融中心之梦重燃 中小企业板的开设无疑会对有限的金融资源进行重新的分配。 世纪证券总裁吴敏文告诉记者,由于深交所的存在,曾带动了证券及相关行业在深圳的蓬勃发展,银行也因此集聚了大量的股票买卖资金。 他算了一笔账:在停止IPO的两年中,深市累计流失二级市场交易资金达到4695亿元,平均每月187.8亿元;平均每月流失印花税收入3756万元,两年累计近10亿元。 而深交所的投资者开户数量也不断减少。部分原深市投资者为更方便地参与沪市的新股申购和新股市值配售,往往放弃深市,转投沪市。 期间,深圳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逐步弱化。 设立中小企业板,重启新股发行之门,也重燃了深圳市金融中心的梦想。 而深圳设立创业板后,不可避免将吸引国外资金的眼光,深圳市市长李鸿忠此前指出,根据目前的法规,计划中的创业板将不会接纳外国公司上市。 但这并没有限制QFII的关注,马骏表示,如果没有具体的限制,QFII理论上应该可以进入国内的中小企业板。这对于国外投资者应该是个好消息。 但是由于QFII的投资者希望看到上市公司的每天至少100万美金的交易额,这种可能性在短期的中小企业板里不是很多。 但是能吸引境外资本的眼光,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背景:中小企业板“难产”经历 1999年,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正庆就表示,证监会决定尽快在沪、深交易所开设“高新技术板块”,当时国内还把创业板定义为“高新技术板块”,在当年12月修改《公司法》229条时增加的一个条款延续着这一思想:“属于高新技术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发行股票和上市条件方面,可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2000年2月,周小川走马上任证监会主席,随后表示要尽快建立二板市场。当月,时任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也发出同样的声音。 2000年8月,市场传出证监会同意设立创业板的消息。 同月,时任深圳市市长的于幼军表示,深圳市积极争取将二板市场设在深圳。当时深圳的金融业在国内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2002年9月,深圳停发新股。 10月,传出创业板要在年内挂牌运营的消息。 但是形势随即发生变化。 2001年,世界范围内,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泡沫破灭,全球创业板市场普遍出现不景气。 而国内的“创业”企业却跃跃欲试,想在资本市场中玩一把圈钱的速富游戏。当时出现了一批专门为往创业板上市套现的皮包公司。 狂热加上不断集聚的风险让管理层止步了。 创业板没有开成。而围绕着创业板的大讨论却进行了3年之久。 但三年不发新股对于以金融业为中心的深圳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起初的创业板的设想随着时间的消磨,在多次的争论中渐渐折衷成了“中小企业板”。 深圳等不起的就是时间。在技术手段上,深交所的系统并不输于纳斯达克等国外先进交易所。而设立创业板面临的法律问题却是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 修改现行的《公司法》等法律,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结果。王连洲告诉记者,中小企业板则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 2004年2月7日,深交所进行技术测试,市场预计新股发行在即,有消息透露,五月份新股发行将正式开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