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开设中小企业板与国务院《意见》相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18日 10:41 新浪财经 | |||||||||
5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市场知名人士张卫星先生对于即将开板的中小企业板块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问:对于即将开设的中小企业板块,您有什么看法?
张卫星:从2000年开始对设立创业板的质疑开始,到五年后对中小企业板设立的不同看法,我的观点一直是连贯而一致的。今天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具体实施细则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此次深圳市场开设的中小企业板没有太多创新,只是“穿新鞋走老路”的中小盘股“股权分置”的新股发行重新开始而已。 本来深交所的创业板市场的创新建设有上中下三策来选择: 上策:建设地方区域性全流通市场; 中策:建设一步到位的全国性全流通创业板市场; 下策:股权分置的股票发行重新开始。 中策的难度与阻力是最大的,老股全流通问题不解决是不可能单独实施,而上策根本不合深圳的胃口,最后深圳选择了最下策的股权分置的股票发行重新开始。不过是一次历史的倒退和轮回而已,这是非常让人感到遗憾的。 问:众多的官员与著名学者,都谈到开设中小企业板是设立全流通创业板市场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此次证监会的公告中也谈到“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以便为创业板市场建设积累经验”。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张卫星: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分步走”和还是“过渡说”,我没有看到一个官员和学者仔细论证分析了怎样实现“分两步走”?怎样“过渡到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在涉及到中小企业板第二步的“全流通问题”和“过渡创业板环节”这两个问题时都是语焉不详的含混带过的。此次公告中也谈到“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以便为创业板市场建设积累经验。更是充分说明了谁也没有“分步走”和“过渡”成功的把握。 事实上我们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股权分置”的中小企业板市场一旦开设,反而更难于建立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了。深圳市场建立“全流通”的创业板就更加是遥遥无期的事情了。因为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股权分置”的中小企业板将来很容易就能过渡到全流通的创业板市场,那么现在沪深A股市场的一些中小盘股票的全流通改造问题就一定是非常容易解决的!但是谁能告诉我怎么解决现在A股市场的中小盘股的全流通改造问题呢?容易吗? 而且如果从一开始不是全流通结构的股票,以后再将“股权分置”的两种股票合并搞全流通改造,都将是极其困难的,当前的A股现状就已经说明了问题。所以如果中小企业板设立是第一步,恰恰这一步阻碍了第二步“建立全流通创业板”的迈出。这一判断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得到验证。 问:有学者说“开设中小企业板”是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的重要举措,也是遵循国务院九条意见的指引。还有学者认为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要好的多! 张卫星:今年国务院公布的《九条指导意见》中大量篇幅谈到我国要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对于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的建设次序,恐怕正确的步骤应该是先建立柜台交易(OTC)后建立地方区域市场,再建立全国性市场。 打个比方,我国从封建社会旧的科举制度要过渡、要借鉴现代西方社会教育体系。已知西方现代教育体系由小学、中学、大学这样一个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构成。恐怕谁也不能否认正确的步骤是先建立小学、再建立中学,而后再建立大学这样一个步骤。而且每一层次的学校数量,随着层次的降低,数量几何级数的扩大。如果我们只致力于建立大学这个层次,这种思维模式怎么看怎么是过去封建社会建立“翰林院”的思维模式。 而只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创业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的设想。只要想一想我们国家只建立一所重点中学,通过这样一所重点中学来解决我们国家的社会中级教育问题行不行就足够了。中国现在缺乏的是整个低层与中层的股票市场,即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的股票市场的小学和中学。是先建小学还是先建中学并不是主要问题,但一定要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建立起来多家区域市场(可由产权交易所改建)。要普及、要降低门槛、要让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都有方便的股权融资渠道。 至于“开设中小企业板”与《国务院九条意见》的关系。我们要注意到《九条意见》中明确提到“积极稳妥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我们再看看中小企业板的设立,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搞的是“股权分置”的新股发行,很显然开设中小企业板是在“积极制造股权分置问题”,这绝对是与《国务院九条意见》相悖的。 至于两条腿走路的说法,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一条腿是有残疾,为什么还要再造一条残疾的腿呢?两条残疾的腿就能走好路吗?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